阿阇世王问五逆经

作者:佚名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

一卷,西晋法炬译。阿阇世王问五逆罪之受果,说由功德一旦堕地狱,后为辟支佛。

猜你喜欢的书

老母塔之夜

老母塔之夜

风雨交加的老母塔之夜,一场恶战将上演。强盗穆巴拉克与贪官、野蛮人、烧炭工相互勾结,可以说是无恶不作。敌人不但狡猾而且邪恶,在埋伏杀手的密林中、在野蛮山民的飞斧前、在峡谷茅房的敌窟中,本尼西与当地百姓联合共同与顽敌斗智斗勇,终于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在老母塔前面……终极较量,邪恶的面孔展露无疑。悬念迭起、情节生动、迷人的风情文化、悠远的历史感,这些构成了卡尔·麦小说的永恒魅力。

经穴汇解

经穴汇解

(日本)原昌克编著。成书于1893年(日亨和癸亥年)。8卷,本书引用书籍28种,以《针灸甲乙经》为主,分部、分经,详考穴位,共收单、双穴1000余个,附图近60幅,经穴之外又收集奇穴263个。其中“经脉流注”部分,对各经的循行、交会、骨度分寸绘列图像,较以往书籍详细。是一部考证穴位的专书。

小坡的生日

小坡的生日

现代长篇童话。老舍著。初载于1931年1月《小说月报》第22卷1至4号。 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7月初版。作品以新加坡为背景,通过小坡对民族、种族等问题的理解和他同一群不同肤色的东方小孩子亲密关系的描写,表现了殖民地被压迫民族要联合起来共同奋斗的主题。主人公小坡是侨居新加坡的中国孩子。他父亲原籍广东,是国货店老板,但是他瞧不起同是被压迫民族的印度人和马来人,对福建人、上海人也抱有成见。小坡不理解他父亲为什么讨厌一切“非广东人”,并对此反感。小坡心目中的“伟人”是看门的老印度,他的志愿是长大了当看门的印度人和马来巡警,也不认为邻居福建人林老板象他父亲说的那么可恶,而且对他抱有好感。小坡要好的朋友是两个马来姑娘,三个印度小孩,两个福建小孩和一个广东小孩。他常背着父母同这些小孩一起玩耍,在小坡幼小的心灵中没有民族、种族的隔阂。作品共有18节,后7节写梦境,但也涉及现实生活。作者说,他“愿意把东方小孩全拉到一处去玩,将来也许在同一战线上去争战!”“因为东方已经是受着人类所有的一切压迫,从哪儿想,他都应当革命。”(《我怎样写〈小坡的生日〉》)

五虎平西

五虎平西

长篇传统评书、评话。又名《五虎平西前传》、《五虎平西珍珠旗演义狄青全传》,与小说《万花楼全传》的故事基本相同。小说叙述狄青奉旨西征的途中,由于鲁莽的先锋官焦廷贵探错了路,宋军误入单单国境,与单单固定守关将士发生激战。单单玉的女儿双阳公主色艺双全,施展法术捉拿了狄青等五虎大将,迫使狄青投降并与双阳公主结为夫妻。可是狄青久念宋君厚恩,为全大义,他悄然离妻逃归。双阳公主发觉后追上狄青,狄青向她言明心迹,这才离别妻子,带领众将士,踏上了伐辽的征途。后来在朝中包拯等忠臣谋士的保护下,狄青冲破奸臣庞洪等设置的重重阻力,经历了许多艰辛的杀伐征战,终于迫使辽主称臣纳贡,向仁宗献出了避火分水的珍珠旗,同时屡屡陷害朝中良将的庞洪也受到了惩罚。

救护身命经

救护身命经

又名《救护身命济人疾病苦厄经》、《护身命经》。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经文叙述释迦牟尼临入涅槃告诉阿难,五浊恶世时,将有各种恶魔恶鬼残害众生,受持流布此经,则可免于灾难。经中宣说了过去七佛及六神的名号。谓持诵这些名号,众恶疫气不得前来。又谓文殊将率领二十五菩萨,凡念诵此经者,皆蒙佑护。最早见录于隋《法经录》,判为疑经。《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在入藏录及疑经目录中,各著录一本《救护身命经》。则其时有两种《救护身命经》传世。《开元录》在《疑惑再详录》中载有《救护身命济人病苦经》,一卷。谓:“与《救疾经》文势相似,一真一伪,将为未可。”在《伪妄乱真录》中又载有《救护身命济人病苦厄经》一卷。谓:“亦直云《救护身命经》、亦云《护身法》。右此经更有一本,题云《大佛顶陀罗经经》,初云婆罗门三藏流支译。加咒一首,余文大同。”智昇又注云:“经题流支,未详何者。若其流支再译经,语与旧全殊。今乃咒异余同,未能令人除惑。推寻无据,不可妄编。故依旧录,列之于此”。则智异时亦有两种《救护身命经》,真伪难分,未能作出最后结论。今敦煌遗书中亦有二种《救护身命经》,中村不折藏本(已收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卷)为一种,题作《护身命经》;余两件为一种。两者内容同少异多,且两种均无咒语,故尚难断定此两本何者为智昇当年所见之本。S.4456题名作《护身经七佛六神名》,系摘录此经七佛六神之名号。文尾附有咒语《七佛咒》,并谓:“诵此咒者,得免四重五逆。若有苦疾患之日,常应诵念此咒,皆悉除愈。”对考证此经之真相或有助。历代大藏经未收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收入其中之一种。

大乘智印经

大乘智印经

宋西夏沙门智吉祥等译,佛在迦兰陀林。入城乞食而还,眉间放光,劝诸大众安住如来所知境界。愍一切有情受差别相。乃入如来智印三昧,放光遍照,妙香庄严。释迦十方分身佛示同一身,各各入城乞食,至林中同入三昧。所有菩萨及他方佛,各遣菩萨与诸大众普集。诸声闻入定观察,不知如来所在。佛出三昧,震动世界。舍利弗请开导悟入?佛以离一切分别答之。舍利弗重问色身三昧?佛宣偈重答。因广劝修,大众获益得记。先独嘱文殊守护此经,次嘱弥勒。以七种发心,两番五种不退转法,答弥勒修习之问。五种覆障法,答弥勒不爱乐之问。又记王夫人,及修此法者,同生安乐国。又料简善根多少,以判信心差别,而勖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