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犬窝谜话

犬窝谜话

五卷,辑录了其所作灯谜之精萃。除吴氏自制谜作外,在第一卷中还介绍了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周效璘的《慧观室谜话》、张起南的《橐园春灯话》、孔剑秋的《心向往斋谜话》、《两般秋雨盦随笔》、陈应禧的《正心书斋谜稿》、顾震福的《跬园谜稿》、《霭园谜剩》等书中的灯谜内容以及当时谜坛的见闻。其第二卷为《红楼梦》专题谜,可谓是其红学研究之又一成果。第三卷分别介绍了沈起凤、薛宜兴、鲍恩绶、张起南、顾震福、唐景崧、奚燕子等制迷名家的谜作,其中薛宜兴的谜作大多是《凡民谜存》所未收录的。第四卷着重介绍灯谜的历史与逸闻。第五卷则广泛搜罗章回小说中所载的灯谜,特别是《红楼梦》以及《红楼梦》各种续本书中的灯谜。洋洋大观,凡十余万字。

喻选古方试验

喻选古方试验

方书。清喻昌撰。四卷。昌有《尚论篇》 已著录。本书约十二万字,选录《本草纲目》所附方剂,予以分类编辑而成,间附亲试之单方、验方。卷一,为合药分剂法则、养生须知、患病须知、服药须知、食物宜忌、通治方四首等内容。卷二,杂证上、中、下三部。包括头病、目病、面病、肠风下血、诸淋等六十四种病证。卷三,妇科。包括调经、崩漏、带下等九种病证。卷四,儿科。包括小儿诸病、小儿惊痫、小儿诸疳、痘疹四大类。外科。包括折伤跌扑、虫兽伤、中毒及食物毒等十三种病证。凡九十二种病证,近二千首方剂。分类详明,每种病证,又详列治法,易于读者检索。对研究《本草纲目》及临床运用均有帮助。有道光十八年 (1838)梅春华家刊本,裘吉生 《珍本医书集成》 本。

中国的牛津运动

中国的牛津运动

牛津运动(Oxford Movement)是一场发生于1833至1845年英国国教会中兴起的宗教复兴运动,由牛津大学的纽曼、弗洛德、凯布勒等人发起,故而得名。辜鸿铭在这里把以张之洞等为领导的“清流运动”称为“中国牛津运动”。这一运动反对现代自由主义,反对西方物质功利主义文明,主张更严格地按儒家的信条办事,辜鸿铭将之与19世纪中叶的英国牛津运动相比拟。也许只有辜鸿铭,才会在本世纪初,把清帝国的翰林院比作英团的牛津大学,把清代同光之际的“清流”活动,比作那以前三十年的“牛津运动”,而不顾二者之间有没有可比性。《中国的牛津运动的故事》,便是这样的一本书。辜鸿铭用英文撰写的这本书,按照他的序言所署的日期,初版刊行不不会早于1910年2月。我们仅找到1912年在上海刊行的第二版,封面社明文字依据向德国牧师提供的中文定本,并新增附录两篇。显然,这第二版,是辜鸿铭在辛亥革命后修改过的所谓定本,其中有些文字是他在民国成立那年添加的,与尉礼贤的德译本相一致。

名人轶事

名人轶事

郑经之初立也,清廷遣疆吏贻书招之,经请如琉球、朝鲜例,不登岸,不剃发,不易衣冠,议遂中辍。至三藩既平,赖塔复与经书曰:“自海上用兵以来,朝廷屡下招抚之令,而议终不成,皆由封疆诸臣,执泥削发登岸,彼此龃龉……(删八字)足下父子自辟荆榛,且眷怀胜国,未尝如吴三桂之僭妄,本朝亦何惜海外一弹丸地,不听田横壮士,逍遥其间乎?今三藩殄灭,中外一家,豪杰识时,必不复思嘘已灰之焰,毒疮痍之民。若能保境息兵,则从此不必登岸,不必剃发,不必易衣冠,称臣入贡可也,不称臣不入贡亦可也。以台湾为箕子之朝鲜,为徐福之日本,与世无患,与人无争,而沿海生灵,永息涂炭,惟足下图之。”经报书请如约,惟欲留海澄为互市公所,而姚启圣持不可,议复寝。启圣督闽,务欲灭郑氏收台湾为功,数遣刺客谋暗杀,事皆无效,经亦寻卒。于是王位继承之争起,郑氏遂败。

起信论疏记会阅卷首

起信论疏记会阅卷首

起信论疏记会阅卷首,一卷,清续法辑。

诸菩萨求佛本业经

诸菩萨求佛本业经

西晋清信士聂道真译,与佛说菩萨本业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