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斯·韦伯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发表于1904—1906年《社会学和社会福利档案》杂志上,后收录于《宗教社会学论文集》。 在该书中,韦伯论述了两个重要问题: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本质;社会伦理与经济行为的关系。 该书在肯定精神与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的前提下,阐述了新教伦理与潜藏在资本主义发展后面的某种心理驱动力(即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某些关系。 韦伯在该书中将国家定义为一个“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地位”的实体,这个定义对于西方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钟敲八点

钟敲八点

霍赖丝-丹尼尔轻巧地把窗户推开一条缝,低声地说道:“你在这儿吗,罗西尼?”“我在这儿,”从这幢房子前边的灌木丛里传来了回答的声音。丹尼尔把身体探出窗外,只见一个肥胖臃肿的大汉正翘首凝视着她。这人生就一副红脸膛,从面颊到下巴留着浓密的络腮胡子。虽然那胡子看上去令人生厌,倒也梳理整齐。

立斋遗文

立斋遗文

明代诗文别集。邹智(字汝愚)著。金祺作邹智墓志,称所著《立斋集》藏于家。《四库全书总目》考定其集为吴廷举编次:“考集中初列石城诗第二首后有其友人顺德知县吴廷举附注,记智自改定中四句事。末有附载寄吴献臣一书,失其姓名,论刻集及作序事,则集为吴廷举所编次刊刻。”今存有万历时期刻本,题名《邹立斋先生文集》,凡6卷。四库馆臣未见此本。天启五年李廷梁又重梓印行,署名《立斋遗文》,5卷,附录1卷。四库著录的即是此本。其中奏疏1卷,杂文3卷,诗1卷。邹智疏劾权奸,直声动天下,忠君感情时时表现在诗作中。如《在狱诗》有云:“梦中不识身犹系,又逐东风入紫宸。”《辞朝诗》有云:“云韶声静拜丹墀,转觉婵媛不自持。罪大故应诛两观,网疏犹得窜三危。尽披肝胆知何日,望见衣裳只此时。但愿太平无一事,孤臣万死竟何悲。”死时年仅26岁。《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假修饰之功,虽间伤朴遬,而真气流溢,其感人者固在文字外矣。”

茶谱

茶谱

明代茶书,钱椿年撰。《茶谱》,又名《制茶新谱》。椿年字宾桂,江苏常熟人。时人称其为友兰翁,或即其号。嘉靖年间尝修《钱氏族谱》。明代赵之履跋《茶谱续编》云:“友兰钱翁,好古博雅,性嗜茶。年逾大耋,犹精茶事,家居若藏若煎,咸悟三味,列以品类,汇次成《谱》,属伯子奚川先生梓之。”可知此书由其侄子刊行。又,明代顾元庆《茶谱序》称:“余性嗜茗,弱冠时识吴心远于阳羡,识过养拙于琴川,二公极好茗事者也。授余收焙烹点法,颇为简易……顷见友兰翁所集《茶谱》,其法与二公颇合,但收采古今简什太繁,甚失谱意……”末署:“嘉靖二十年吴郡顾元庆序。”可证钱氏《茶谱》成书于嘉靖二十年(1541)以前,书后又附录〔明〕赵之履辑《茶谱续编》一卷,内容为王友石(字孟端)竹炉并分封六事及昭代名公诸作。《茶谱》,仅见钱谦益《绛云楼书目》著录,题为兰友翁《茶谱》,编入《古今文艺丛书》(1912年编刊),改题为八十翁友兰钱椿年集《制茶新谱》,仍包括《续编》。此书也被日本青木正儿收入《中华茶书》,题为《制茶新谱》,当据《古今文艺丛书》收入;福田宗位又译成日文,编入《中国の茶书》(即青木《中华茶书》日译本)。全书分茶略、茶品、艺茶、采茶、藏茶、炙茶、制茶诸法、煎茶四要、点茶三要、茶效等目。大致杂采陆羽《茶经》、毛文锡《茶谱》、蔡襄《茶录》等书内容分别归入各目。唯炙茶、制茶诸法(橙茶、莲花茶、茉莉花茶)、煎茶四要中之洗茶、点茶三要中之择果,为根据明代烹饮茶法总结的新内容。

五百灵官爵位姓氏总录

五百灵官爵位姓氏总录

道书。一卷。不题撰人。道教原有一位护法神,名为王灵官。“五百灵官”之说,出自武当山。传说净乐国王太子(即后来的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炼之时,国王命大臣率五百众,传启王命,部众忽僵仆不能举,同声要求愿从太子学道,后来五百部众得证仙位,成为五百灵官,今在武当山南岩官尚存五百尊明塑饰金铜铸灵官像。本书即为五百灵官神之名位谱录。曾刊入《重刊道藏辑要》斗集。今编入《藏外道书》第十八册 “传记神仙类”。

元艺圃集

元艺圃集

元诗总集。4卷。明人李蓘编选。《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总集类。卷首有明万历十年(1582)五月李蓘自序,万历十年八月李蓘再序。李蓘编有《宋艺圃集》,本集是其续编。4卷之中共收入118位元代诗人的625首诗。据李蓘自序,他编选本集时因为家乡地僻少书,所选难以尽括一代之长。而本集选入诸家,也确有不够确当之处,比方未选入杨载之作,再比如收入了某些一般认为不应归于元代的诗人之作,编选次序也颇有可议之处。《四库全书总目》指出:本集似随见随选抄,与《宋艺圃集》相同。但本集却体现出编选者李蓘的眼界颇为不俗。他在自序中曾认为宋诗痼于理,元诗邻于词,这是相当深刻的见解,所以它以去取不苟为其特点。《四库全书总目》说它“以云备一代之诗,诚为不足;以云鉴别,则较之泛滥旁收,务盈卷帙者,精审多矣”,这是十分中肯的评语。本集主要版本,有明万历十年原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