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金陵春梦之四:血肉长城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五十年代初开始在香港《新晚报》连载,修改后由香港致城出版社分卷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陆续翻印发行。这是一部以蒋介石一生为题材的长篇多卷现代历史小说,共二百多万字,分为八集:《郑三发子》、《十年内战》、《八年抗战》、《血肉长城》、《和谈前后》、《台湾风云》、《三大战役》、《大江东去》。作品从蒋介石出生、发迹写起,一直到南京政府垮台,逃退台湾。作者说,它既不是小说,也不是历史;只是把蒋介石其人其事,象说书那样加以描绘而已。内容凭据史实和传闻,采用传统的章回小说形式,许多人物形象鲜明逼真,对蒋介石的刻画更是力透纸背,文笔通俗生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作者续写了《草山残梦》,共八卷,三百余万字,描写蒋介石到台湾后直至老死的全过程。第四集《血肉长城》以民众视角切入,描绘抗战中普通军民的浴血抗争,包括台儿庄大捷、长沙会战的惨烈,以及敌后游击战的艰苦卓绝,讴歌中华儿女用血肉筑成的“精神长城”,凸显民族危亡下的集体牺牲。
双凤奇缘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4卷80回。全名《昭君和番双凤奇缘传》。无名氏撰;题作“雪樵主人”。有嘉庆间坊刊本、道光二十一年(1841)。维扬二酉堂刊本,卷首均有绣像;另有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宝善书局石印本。该书写汉王与昭君(王嫱)、赛昭君的悲喜爱情故事。越州太守之女王嫱字昭君,才貌双绝,于中秋夜梦入皇宫。汉王也于此时梦见昭君,醒来即命丞相毛延寿到越州访取昭君。毛贪财索贿未遂,即私将昭君画像点上“伤夫滴泪痣”以疑汉王,结果行贿万金的鲁员外之女得选西宫。奸相与鲁妃共进谗言,将昭君打入冷宫。昭君常借琵琶抒发幽怨,得林皇后为她澄清冤情,得见汉王,惩治奸佞,昭君当了西宫宠妃。但奸相毛延寿却潜逃番邦,挑拨单于大举兴兵中原,要索取昭君为“阏氏”(单于王后)。汉王兵败,不得已方命昭君和番。16年后,昭君纵身河水,尸回中原。汉王思念昭君之情未断,又纳昭君之妹赛昭君以续奇缘。单于复兴兵来犯,汉王亲征,赛昭君用九姑仙女传授的武功打败番兵,既保住了汉王江山,又为昭君雪怨报仇。王嫱本实有其人。《汉书·元帝纪》有“赠单于待诏掖庭王嫱为阏氏”,《汉书·匈奴传》亦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的记载。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则增加了画工毛延寿的故事;元杂剧《汉宫秋》又写成元帝、昭君缠绵爱情的悲剧。该书则在悲剧之后,杜撰出了“赛昭君”加上一条喜剧的尾巴。小说从昭君梦幻开始、以昭君显神结束,完全失去历史的真实,成为一部合乎市民口味的言情小说。
太一丛话
诗话,宁调元撰。1907年宁调元书成于长沙狱中,原名《碧血痕》,后宁调元改书名《太一丛话》,1901年至1911年于北京《帝国日报》刊载,1915年经傅尃整理,分为五卷。
瑶溪集
诗话著作。宋郭思撰。郭思,字得之,河阳温县(今属河南)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官至徽猷阁待制、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曾续补其父画家郭熙所撰《林泉高致》。《瑶溪集》,亦称《郭思诗话》,《通志·艺文略》诗评类、《宋史·艺文志》文史类著录,惟《通志》未题撰者姓名。原书十卷,久佚。元方回《桐江集》卷七有《瑶池集考》,“池”、“溪”字异,然所考实为《瑶溪集》。方回云所见书“得之钱塘书肆,乃士夫家录本”,则此书可能未曾刻版。方回又称该书分为十五类:“一曰诗之六义,二曰诗之诸名,三曰诗之诸体(原注:与李叔《诗格》相类,凡八十一体,可无述。按叔当作淑),四曰诗之诸式(原注:凡二十九式),五曰诗之景,以至十五曰诗之诸说。”于此尚可窥知其书大略。又《竹庄诗话》卷一四杜甫《丽人行》题后称:“《瑶溪集》多立体式,品题诸诗,强为分别,初无确论,今并不取。独所论诗之景者,为说虽泛,然其间编类,多前辈所称美而后人所脍炙,故颇加删录,得五十九篇。”以下至卷一五杜甫《雨过苏端》计五十八篇(数目相差一篇),均录全诗,而于各篇题下加注,如《丽人行》:“说帝都游春之盛。”王维《陇头吟》:“状边情。”所引所注,当均出自《瑶溪集》所谓“五曰诗之景”者。于此,又可窥见其一斑。郭绍虞据《苕溪渔隐丛话》及《竹庄诗话》辑得二则。其一称:“《文选》是文章祖宗”,“唐时文弊,尚《文选》太甚”,而“老杜于诗学,世以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观其诗,大率宗法《文选》”,“至老杜体格无所不备,斯周诗以来老杜所以为独步也”。其二称:诗之六义,“诗人之全者,惟杜子美时能兼之”。盖其论诗崇杜,而又以杜诗为上承《文选》、及乎“六义”者。此二则有《宋诗话辑佚》本。
古庭禅师语录辑略
凡四卷。明代临济宗僧古庭善坚撰,陶荮重编,崇祯六年(1633)刊行。各卷首皆题曹溪一滴古庭禅师语录。内容包括卷一之行脚、法语、说戒、心要、三昧玄章、警徒、训徒,卷二之三昧禅定、华严幻住略迹、华严大意、示一宗头陀、无字直说、火炉头话、牛首日录,卷三之论、书、跋、颂,卷四之偈赞、歌、七绝、五律、七律、杂体等。
诸法勇王经
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佛在竹林,有新出家比丘问毕报施恩事?佛以入僧数,修僧业,得僧善利,三法答之。次问发大乘心而出家者,具三法否?佛言,不在三法。比丘三致疑问。佛三止之。次放白毫相光照大千界,集诸大众。舍利弗复致三请,佛为说阿耨达池喻,广显发心功德。谓无人能报恩者,唯除漏尽,及发大心耳。次较持经功德,及为发心者说性空法。魔军落地,佛亦敕其持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