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义贤问愚答钞

作者:佚名
观经义贤问愚答钞

观经义贤问愚答钞,1卷,日本 证忍记。编号二二零八。

猜你喜欢的书

雨天的书

雨天的书

现代散文集。周作人著。 上海北新书局1925年12月初版,收作者1921年至1925年间创作的散文53篇,自序2篇,附录1篇。再版时又增入《若子的死》1篇。1987年7月岳麓书社根据1934年8月第8版校订重印,并新编了索引。其中《北京的茶食》(初载1924年3月18 日《晨报副刊》)、《故乡的野菜》(初载1924年4月5日《晨报副刊》)、《喝茶》(初载1924年12月19日《语丝》第7期)等文,都是周作人的得意之作,也最足以代表他记叙抒情性小品散文的特色。这几篇散文抒写生活中的趣味,显示了他对“一种焚香静坐的安闲而丰腴的生活的幻想”。作者在文中用亲切的絮语、冲淡的文字酿造片刻的优游之境、陶然之境和梦似的诗境,求得精神上慰安。《怀旧》(初载1922年8月24日《晨报副刊》)、《怀旧之二》、《初恋》、《娱园》、《学校生活的一叶》等文,抒发了怀旧之思,其中穿插了许多回忆、联想、引证和议论。《蔼理斯的话》(初载1924年2月23日《晨报副刊》)、《上下身》、《净观》、《狗抓地毯》、《与友人论性道德书》等文,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念施以猛烈攻击,提倡妇女解放和儿童解放,提倡新的性道德。在《与友人论国民文学书》一文中,作者提出:“我们要针砭民族卑怯的瘫痪,我们要消除民族淫猥的淋毒,我们要切开民族昏愦的痈疽,我们要阉割民族自大的风狂”。他提倡以科学与艺术的教育,来改造愚弱的国民性。朱光潜认为:“这书的特质,第一是清,第二是冷,第三是简洁。”并说:“在现代中国作者中,周先生而外,很难找得第二个人能够做得清淡的小品文字。他究竟是有些年纪的人,还能领略闲中清趣。”(《〈雨天的书〉》)

法书考

法书考

书学论者。八卷。元盛熙明撰。揭傒斯序言其成书于至顺二年(1331年)。盛熙明,生卒无考。龟兹人,家移居豫章(今江西南昌)。清修谨饬,笃学多才,工于翰墨,通六国书。曾经游历四明(浙东),补《陀落迦山考》,有诗云“沦州到处即为家”。该书前有虞集、揭傒斯、欧阳玄序,后有朱彝尊跋。八卷皆有二、三子目。卷一“书谱”,中设“集评”、“辨古”二子目,“集评”辑前人评论唐以前书家二百四十六人;“辨古”则摘录书评并举列古代法书碑帖,辨证其真伪优劣。卷二“字源”,分“梵音”、“华文”二子目,“梵音”下列“梵书”十六声三十四母,“蒙古书”四十二母等,与法书无关;“华文”下摘录许慎《说文》序及张怀瓘《书断》。卷三“笔法”,分“操执”、“挥运”二子目,也都是抄摘已成之文,较它卷更为芜杂,又多采有伪籍。卷四“图诀”,分“图诀”、“偏旁”二子目。卷五“形势”,分“布置”、“肥瘠”二子目。卷六“风神”,分“性情”、“迟速”、“方圆”三子目。卷七“工用”,分“宗学”、“临摹”、“丹墨”三子目。以上四卷也都采录已成之说,不枝不蔓,颇见剪裁。卷八“附录”,分“印章”、“押署跋尾”二子目。由上可见,全书多摘录前人言论而成,但书中也时有议论,较为可观,如云“翰墨之妙,通于神明,故必积学累功,心手相忘。当其挥运之际,自有成书于胸中,乃能精神融会,悉富于书。或迟或速,动合规矩,变化无常而风神起逸,是非高明之资孰使然邪?”故朱彝尊称“其文约,其旨该。”有曹栋亭刊本,《十万卷楼丛书》本、《四库全书》本等。

万氏家抄济世良方

万氏家抄济世良方

又名 《万氏济世良方》、《医学入门良方》。方书。明万表撰。八卷。表字民望,号鹿园,四明 (今浙江宁波) 人。正德进士,官淮安总兵,佥书南京中府都督同知。著有 《积善堂活人经验方》、《积善堂活人滋补方》、《积善堂秘验滋补诸方》等。公余之暇,抄集古方,分门别类,汇编成帙。成书于万历三十年 (1602)。卷一,分中风、厥、疠风、瘟疫等十五类; 卷二,分疟、火、斑疹、哮等三十类; 卷三,分虚损、吐血、咳血、咯血等三十二类; 卷四,分痈疽、瘰疬、疔疮等十类; 卷五,分妇人经病、崩漏、小儿诸病、解诸毒等九类及扁鹊、华佗察声色、定生死要诀,诸病灸法等; 卷六七八为万邦浮增辑。含脉诀、药性及经验方。每类病证均以选录方剂为主,简述病候及服法、药物加减。选方简切实用,辑入脉诀、药性,可使医者察脉、识药,斟酌处方,不至泥成方以误病,可供临症参考。有万历三十年刊本。

协纪辨方书

协纪辨方书

三十六卷。清乾隆四年(1739)和硕庄亲王允禄等奉敕撰。全书分为本原二卷、义例六卷、立成宜一卷、忌用事一卷、公规二卷、年表六卷、月表十二卷、日表一卷、利用二卷、附录一卷、辨伪一卷。其主要内容是详尽破除术家附会不经,繁碎拘泥之说,而以四时、五行、生克、衰旺之理来谈趋吉避凶之道。序文为乾隆帝所撰,标举敬天之纪与敬地之方二义,将人之祸福归于敬与不敬之间,其借启导民俗以维护统治秩序的主旨非常明显。有《四库全书》本。

人海记

人海记

《人海记》,笔记,二卷。查慎行撰,人海,极言人之众多。宋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诗:“憔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诗中人海指京都人口众多,查慎行便以人海代京都。慎行在北京读书、做官三十年,故名其书日《人海记》。《人海记自序》:“余自甲子(1684) 北游太学,又九年举京兆秋试,又十年唱第南宫。其后供奉内廷者七年,从事书局者三年,迨癸已(1713)夏移疾乞归,年已六十有四矣。通计三十年来,客居京师,岁月过半。其间年目阳见,随手缀录,不下数百条,雪窗检点,裒集成卷,命日《人海记》。”有《昭代丛书》本、1989 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本。

江湖丛谈

江湖丛谈

记述清末民初京津等北方地区江湖社会诸行生意内幕的专著,连阔如著,署名云游客,作者在本书第一编“江湖之道”正文开篇之前,谦称:“著者自幼在外奔走,自谋衣食,对于江湖中的事儿有个一知半解,所以著述这部《江湖丛谈》。”“风”、“马”、“雁”、“雀”四大门,“金”、“皮”、“彩”、“挂”、“平”、“团”、“调”、“柳”八小门。内容包括:卖“梳篦”的、卖“刀剪”的、卖“香面”的、卖“膏药”的、卖“刀伤药”的、卖“眼药”的、卖“虫子药”的、卖“牙疼药”的、“挑汉册子”的、卖“戏法”的、变“戏法”的、“打把式卖艺”的、“跑马戏”的、“修脚”的、算“周易卦”的、算“奇门卦”的、算“鸟儿卦”的、“相面”的、“哑相”的、“灯下术”的、说“相声”的、唱“大鼓书”的、唱“竹板书”的,说“评书”的、卖“胰子”的、卖“避瘟散”的、“拉洋片”的等等,各色行当不下数百种。此外,记述两门,一为“骗术门”,一为“穷家门”。并介绍江湖黑幕、江湖人规律、艺术变迁、艺人小传、艺人传流支派、艺人道义、各省艺人团体的组织、艺人的沿革。本书以北方江湖行当的状况为专题,集纳了行行色色江湖行当的丰富资料,又作了方方面面有理有据地叙述,凡此种种,此书称得上是“迄今仅有的一部”。它涉及到曲艺史、评书史、相声史的研究,杂技史、武术史的研究,城市游乐设施民族化的研究,社会上存在欺诈活动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的探索等等。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资料价值。《江湖丛谈》成书于30年代,原由北平时言报社出版,共三集。1987年经中国曲艺出版社重排,汇为一册,重排时鉴于内容交互错结,阅读不便,编者特加以分编,调整编次;明显的错字也作了订正;每节正文均保持原貌,于1988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