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教残经
作者:佚名
摩尼教经典。北宇56、新8470。全卷十七纸粘接,存三百四十五行。首残尾全,无题名。初由罗振玉名为《波斯教残经》,刊布于《国学丛刊》第二册,后收入日本《大正藏》第五十四卷。1911年,法国沙畹、伯希和考定此经系摩尼教残经,并将其法译发表于《亚洲学报》,题为*《中国发现的摩尼教经典》。1923年,陈垣对该卷重加校录,名为《摩尼教残经》,刊于《国学季刊》第一卷第三号。此经为中国迄今收藏的唯一汉文摩尼教经典,经文以教主对弟子答问的形式,阐发摩尼关于人类自身并存明暗二性的教义;行文颇类佛经。对于研究摩尼教及其在中国的演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法、德、英文译本。陈垣疑此经即为摩尼教著名的《二宗经》,林悟殊则疑其为失传的唐代摩尼教经典《证明过去教经》。今之德国学者从柏林收藏的吐鲁番文献中,找到一些帕提亚文残片,内容与此经对应。
猜你喜欢的书
穷人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出版于1905年。 《穷人》集中描写了在一个浪涌风吼的夜晚,渔夫妻子桑娜在等候亲人归来时,出于善良和同情收留了邻居的两个孤儿,待渔夫归来,正和她的想法一致,作品精细地剖析了渔夫妻子桑娜的心理矛盾发展过程,表现出渔人夫妇宁可自己吃苦,克服困难,也要帮助邻居的高尚品质。 《穷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描写细腻,入情入理,真切感人。现已编入各版小学教材。
金箓十回度人三朝开收仪
述礼十方,开收《度人经》之科仪。
高上神霄宗师受经式
高上神霄宗师受经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应为北宋末神霄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记述神霄府秘藏经目及受经法式。北宋末年,宋徽宗宠信道士林灵素,设立「道学」。令林灵素等人以上天神霄府秘藏之名义编撰道书。徽宗亦亲自撰《道德经注》,编制金箓斋仪、步虚词。本书即反映当时编撰之道书篇目。书中首先着录《灵宝度人经》六十一卷本篇目,其目录篇名与《正统道藏》洞真部所载《度人经》六十一卷大致相同,但次序先后有所不同。又着录《高上神霄玉清秘箓》、《步虚乐章》、《神霄纪圣秘箓》等书篇名。其次叙述传授神霄府秘藏经书之科仪法式。据称神霄府有秘藏宝经一千二百余卷,分作上中下三阶,六等十二品位。神霄宗师备受上一经法者称「神霄三天洞景法师」;备受中一经法者称「神霄洞化法师」;备受下一经法者称「神霄元化法师」,各有不同法号、神位和冠服佩物。本书对研究宋代神霄派经箓传授制度颇具史料价值。
道德经解
四卷。宋苏辙撰。《道德经解》,又称《道德真经注》、《道德经疏》、《老子新解》、《老子解》。宋以前学者注解《道德经》,或参阅河上公注本,或依据王弼注本,综其要旨,皆述无为养生治国之道,注文多以儒、道家言释经。苏辙《道德经解》则引儒家“中庸”之说以比附,主张儒、释、道三教归一,强调三教同源。苏轼为其书题跋曰:“使汉初有此书,则孔、老为一,使晋宋间有此书,则佛、老不为二。”后来朱熹不满此说,认为是援儒入墨,不利于各学派之立说,并作《杂学辨》以攻之,斥其“学儒之失而流于异端”。清代有人不同意朱熹的观点,认为多此一举,如果要攻击此书,不如直接攻击 《老子》。近现代学者对苏辙《道德经解》颇为推重,还有学者将其书与王弼注本并提,称其属官学流派。现存明 《道藏》本,题为 《道德真经注》; 明闵刻朱墨套印本,题为《道德经疏》;清《四库全书》本;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题为《老子解》,四卷本。
宫闱搜秘
宫墙九仞,秘辛千年,有多少惊心动魄,又复几许遗恨,上穷碧落下黄泉,层层帷幕为读者揭开。本书收录了烛影斧声、华阳教主、明宫大喋血发秘、雍正压嫡的真相、清圣主如何解决他的皇位继承问题等。“斧声烛影”:宋太宗赵光义是否弑兄夺了皇位;“明宫大喋血发秘”:明成祖朱棣何以在晚年血洗后宫;“朱三太子”:困扰清朝皇帝多年的“明朝太子”孰真孰假;“雍正夺嫡”:雍正皇帝是否真改了传位诏书…… 正史往往对这些宫闱逸闻秘而不宣,因为常常关乎皇室的声誉;而民间说法、野史记载杂芜,难辨真伪。高阳抓住正史里的只言片语,又旁征博引,终于还原了历史上几个有名的宫闱秘事的来龙去脉。
江湖异人传
这篇记事的材料,十成中有两成是我亲目所见,八成是得之诚实可靠的友人,于今将它详细写了出来。在看官们的眼光看了这一篇满纸荒唐神怪的文字,未必不存一个“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和看《封神传》、《西游记》一般的念头。但是此刻的我,在提笔记述这一回事,脑筋中觉得有三种缺恨。三种甚么缺恨呢?第一、是恨我自己的文笔太恶俗,每次提笔作文,词不达意的地方太多,有许多曲曲折折的情事,我这恶俗的文笔不能描摹尽致,不能使看官们对于文字上发生一种美感。若在平日,作那些不相干的小说和种种消遣的小品文字,却妈妈糊糊地胡诌一会子所记述的事,半是空中楼阁。文笔所能达得出的,就写了出来;达不出的,便不写它也罢了。文章对不住事实的时候还少。惟有记这一篇的事,不能由着我这枝笔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