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徂徕集

徂徕集

诗文别集。北宋人石介(1005—1045)撰。二十卷。介字守道,世称徂徕先生,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东南)人。天圣进士。曾官郓州观察推官,嘉州军事判官,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与孙复、胡瑗并称“宋初三先生”。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为诗友。曾遭夏竦迫害,出为濮州通判,未赴而卒。累及妻子,二十年后得昭雪。介尝躬耕徂徕山下,因以名集。此集收颂一卷,诗三卷,杂文五卷,论、书、序、记十卷,启、表、祝文等一卷。末有《附录》,收有《徂徕石先生墓志铭》、《读徂徕集》等三篇文章。介与欧阳修、蔡襄等同年登科,修颇推重其诗文,称其“博辩雄伟,忧思深远。”其中《读<原道>》、《尊韩》、《与士建中秀才书》等文,提倡古文,尊崇韩愈之主张。于本朝推崇柳开、孙复等,尝著《怪说》,指斥西昆体“淫巧侈丽,淫华纂组”,影响颇大。其它如《明禁》、《是非辨》、《复古制》等文虽不免粗疏,但长于排比,富有气势。其诗《寄叔文》等颇有真实情感, 堪称佳作。有《四库全书》本。另有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石维岩刻本,题名作《徂徕先生全集》较为流行。

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

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

中国古人推崇“知史可以明今”,《圣经》也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都告诉我们明白和借鉴历史的重要性。唐朝时,福音就进入中华大地,千数百年的基督宗教传播史给今天该教在中国的传播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其中,明末清初天主教以“耶稣会”为中心在中国的传教实践,在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对话方面作了许多有意义的开创性的探索,有许多重大的创造和建树,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就是这样一本珍贵的著作,它汇集了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的信徒们所写的传教护教作品等60册原始资料以及当时一些学者的反教资料,其中许多是从法国国家图书关和梵蒂冈教廷图书馆所收集的资料,有不少是海内外仅有的珍本、孤本,对研究明末清楚天主教与中国文化、哲学、宗教的交涉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老子翼[道藏本]

老子翼[道藏本]

六卷,正统道藏,老子翼,明朝焦竑编撰。《四库提要》着录作三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系《老子》之集注,汇辑韩非、严君平、河上公、王弼、鸠摩罗什、傅奕、李约、司马光、苏子由、王雱、陈景元、林希逸、杜道坚等六十四家注解,并援引《诗经》、《左传》、《管子》、《庄子》等古籍数十种,而以焦竑自撰《笔乘》之文附于章末。作者认为《老子》一书之要旨在「明无为」,即以有证无也。正文之后有《附录》一卷,辑录有关老子之传记,轶事及诸家评述,凡六十五则。又有《考异》一卷,考订《老子》版本文字异同。全书博观约取,采摭丰富,为研究老学之要籍。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白居易撰,诗集,在《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并序中,白居易说:“余退居渭上,杜门不出,时属多雨,无以自娱。会家酝新熟,雨中独饮,往往酣醉,终日不醒。懒放之心,弥觉自得。故得于此而有以忘于彼者,因咏陶渊明诗,适与会意,遂效其体,成十六篇。醉中狂言,醒辄自哂,然知我者,亦无隐焉。”主要有描写故里风土人情、反映当时乡村社会现实和表达自己思想情绪以及与古人及友朋之间酬和等。用陶潜诗体形式创作新诗,诗歌风格、创作手法和陶诗十分相近。

山中白云词

山中白云词

宋张炎 (1248—约1320)撰。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宋亡后潜迹不仕,纵游浙东西,落拓以终。其人平生工为长短句,以“春水词”得名,人称张春水。其后编次词集者,多有以“春水词”压卷者,词家传诵至今。然本书所收他调,似此者尚多。如贺铸之称贺梅子,偶遇品题,便为佳话。张炎生于淳祐八年(1248),宋灭元时已三十有余,犹及见临安全盛之日,所以其词作往往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倍写其身世盛衰之感,绝非以翦红刻翠为工。至于张炎研究声律,尤得其奥,以之上接姜夔,可谓江东后起之秀。张炎之词,世无完帙流传。此本乃钱中谐所藏,犹明初陶宗仪手书。康熙间,钱塘龚翔麟始为传写付刊。其后,上海曹炳曾又为重刊。旧附乐府指迷一卷,即析出别著于录;其仇远原序、郑思肖原跋及戴元送张炎序,则仍并录,以存其旧。是书有《四库全书》本及《彊村丛书》本,中华书局1983年10月出版了吴则虞校辑的 《山中白云词》。

延平二王遗集

延平二王遗集

延平二王指延平武王国姓爷朱成功(郑成功,字大木)与其子延平文王郑经(字元之)。伪将施琅攻占台湾后,搜罗明政府与二王资料销毁篡改。大清时代满洲人用文字狱恶法压制汉人,使得关于二王的资料不仅无法付梓,甚至私人传抄保存都要承担宗族性命危险。有佚名人氏在其侄即将烧毁的书籍中发现延平二王诗一章,求借不得,连夜抄录。之后冒死保存诗集,并补上别处收集的延平文王墨谕编成延平二王遗集,希望能使二王诗文以后重见天日。辛亥复国后,郑振铎搜集晚明史料编纂《玄览堂丛书》时将此集收录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