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全译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道德真经注
道家著作。元·吴澄撰。澄字幼清,号草庐, 崇仁(今属江西)人。官至翰林学士。元大德十一年(1307) 辞疾归里, 南下时留清都观,与门人论及《老》、《庄》、《太元》等书, 为正厥伪而著其说。澄学以尊德性为本, 故与苏辙指意略同。《四库全书总目》评为: 虽不免援儒入墨, 而就彼法言之,则较诸方士之所注,精遂多矣。
趼呓外编
二卷六十篇,附录一篇。作者署名“南海趼人吴沃尧”。光绪二十八年暮春(1902年4月)上海书局出版,石印巾箱小本,二册,改题《政治维新要言》。卷首有作者《趼呓外编序》,末署“光绪辛丑嘉平月南海吴沃尧趼人氏识于海上趼廛”。本卷即据以点校收入。《趼呓外编》是吴趼人的政治论文集,包括《保民》《制度》《说邢》等多篇文章,他从社会制度入手,相信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可以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四丞相高会丽春堂
简称《丽春堂》。杂剧剧本。元王德信著。明何良俊《曲论》说:“《丽春堂》亦是金人之事,则知金人于双调内惯填此调,关汉卿、王实甫因用之也。”近人吴梅《顾曲麈谈》说:“余按实甫《丽春堂》杂剧,系谱金完颜某事。而剧末云:‘早先声把烟尘扫荡。从今后四方八荒,万邦齐仰,贺当今皇上。’以颂祷章宗作结,则此剧之作尚在金世,实父盖亦由金入元者矣。”日本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说:此剧“构想非常单纯,是什么趣味也没有的戏剧;但曲词典雅,尤其是第三折叙丞相在贬谪中拿着一根钓竿放情于山水之间的曲辞,更是绝唱。结构则前二折写宫中生活的都雅,而到第三折忽然出现了逍遥山林的生活,前后做一个对比,这一点也极有趣味。丞相那襟度雍容的情趣,贯串全剧,表现出庄重之感。此剧为歌曲本位的作品,不可以结构论也。”此剧反映了金代上层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赞扬了内部的团结,歌颂了具有文韬武略而又宽宏大量的高级官员。剧作以女真人为主角,保留了女真人的生活习俗,选用了部分女真族的乐曲,故富有民族特色。但情节单纯,结构松散,叙事平板而乏波澜。
酒边词
词别集。南宋向子諲撰。二卷。子諲字伯恭, 晚号芗林, 临江(今江西清江)人。高宗朝,历徽猷阁直学士,知平江府。忤秦桧,乃致仕,退闲十五年。著有《芗林集》、《芗林家规》。词集分“江南新词”与“江北旧词”各一卷。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1)云:“《酒边集》一卷。户部侍郎向子諲伯恭撰。自号芗林。”明正统六年(1441),吴讷编《唐宋名贤百家词》,录《酒边集》1卷。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本名《酒边词》,分为2卷。《四库全书》仍之。现存《酒边词》前有胡寅序。上卷为“江南新词”,下卷为“江北旧词”,前者存词一百一十四首,后者存词六十三首,共存词一百七十七首。
东家杂记
二卷。宋孔传撰。孔传为孔子第四十七世孙,初名若古,字世文,兖州仙源(今山东曲阜东北)人。高宗初南渡,流寓衢州 (今属浙江),官至右朝议大夫、知抚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封爵仙源县开国男。卒年75岁,时间不详。平生著述颇多,除本书外,还著有《祖庭杂记》、《孔子编年》、续撰《白氏六帖》(合为《白孔六帖》)等。《东家杂记》成书于绍光四年 (1134),专记孔子事。上卷叙世系封爵,分为姓谱、先圣诞辰讳日、母颜氏、娶亓官氏、追封谥号、历代崇奉、嗣袭封爵沿革、改衍圣公、乡官等九类;下卷述孔庙文物古迹,分为先圣庙、手植桧、杏坛、后殿、先圣小影、庙柏、庙中古碑、本朝御制碑、庙外古迹、齐国公墓、祖林古迹、林中古碑等十二类。清人钱曾、钱大昕云所见宋刊本首列《杏坛图说》,并有孔子所作歌一首。而四库著录本(亦为宋本)杏坛为下卷第三篇,且有说无图,亦无歌。《四库全书总目》云:“此歌伪妄,不辩而明。”今有《四库全书》本、爱日精庐影宋本等。
鬻子
后人所辑楚开国人物鬻熊与周王对答的言谈记录。《汉书·艺文志》列入道家,原注云:“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今本《鬻子》为唐逄行珪所献,内附《补鬻子》7则,出自汉贾谊《新书·修政语下》,记载了鬻熊与周统治者“坐策国事”时的一些政治、哲学观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鬻子》有二十二篇,到南朝庾仲容和唐朝马总《意林》所著录的仅存六篇。现存今本《鬻子》为十四篇,是唐代逢行珪所注,内容“篇或错乱,文多遗阙”。每篇只有短短一章,寥寥数语,缺漏不全。每篇所标篇名,多生涩费解,所标篇次,也大都前后紊乱,因此引起了后世学者的怀疑。明朝学者宋濂在《四部正讹》一书中指出:“今本《鬻子》,其文质,其义宏,实为古书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