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释・善说海
作者:无著
《入行论释・善说海》是一部对《入行论》进行深入阐释的重要论典,由藏地无著菩萨所著。无著菩萨是公认的具有菩提心的大德,还著有《佛子行三十七颂》,其作品对修行者的相续转变意义重大。 这部论典的译者是索达吉堪布。堪布生于 1962 年,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驻锡于喇荣五明佛学院。多年来,他致力于藏汉经论的互译工作,将大量藏文经论译成汉语,也把汉文典籍译成藏文,同时还在国内外高校演讲,与知识分子交流,并和科学家探索诸多领域问题,为传播佛教文化和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入行论释・善说海》系统地呈现了《入行论》中发菩提心、学菩萨行的修学体系。书中逐字逐句、逐品地对《入行论》进行详尽讲解,比如在第一品菩提心利益的阐释中,会深入剖析菩提心的种种殊胜功德;第二品围绕忏悔罪业,细致讲解如何通过相关方法来净化自身相续;第三品则着重阐述受持菩提心的具体方法和深远意义等等。通过引用丰富的教证、理证,该书助力修行者透彻理解《入行论》中所蕴含的大乘佛法的甚深义理与修行要诀,引导修行者于相续中生起菩提心,进而积极实践菩萨行,最终实现解脱。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雍正山西通志
山西地方志。清觉罗石麟等修,储大文(1664—1743)纂。二百三十卷。石麟为正红旗人。监生。历官都御史、山西巡抚。大文字六雅,号画山,江苏宜兴人。康熙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著有《存砚楼集》。修纂者奉旨为《一统志》备采,以其时山西九府十州六十三县地理山川与上下数千年历史人文为内容,参以旧志,另修新志。历时五年,雍正十二年(1734)成书。约五百万字。志分图考(含省、府、州及风景图四十幅)、星野(含天文图十三幅)、沿革、疆域、山川、水利、田赋、风俗、物产、武事、古迹、职官、名宦、人物、艺术、祥异、艺文、杂志等四十门。以详考山西古今地名变迁、巨姓氏族支系和广载典籍书目优于旧志。大文先有《存砚楼集》为考订舆地之力作,故于志山川形势颇得其要领。辨证门以历代地理名著考证阳曲、上党、云朔等上千历史地名的沿革变化。关隘门详列雁门、偏头、壶口、宁武等三千余关堡墩寨。氏族门考其时山西柳、薛、裴、阎、狄、武等四百余巨姓的世系来源及历代迁徙;及以经、史、子、集四类列晋地书籍一千五百余种,均为重要人文史料。有雍正十二年(1735)刻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和嘉庆十六年(1811)校刊本。
台湾旅行记
本书(一册一一○面六六、○○○字)合刊三篇「台湾旅行记」,分由邱文鸾、刘范征、谢鸣珂撰着。按民国四年十二月间,福建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校长何缵(系甫)尝率领学生渡台旅行,辑有「台湾修学旅行报告书」一种,内载何氏「绪言」一篇及学生邱文鸾等「台湾旅行记」三篇。卷首并载有「参观要项」,计分农林行政、农林教育、农林制造、农林经营实地状况及渔业等。盖当时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已二十年,在日人殖民政策之下,各项建设发展甚速,颇为国人所注意;来台参观考察,时有其人。本书已略去原报告书之「绪言」以及卷首各项记载,易以今名,亦可谓民初国人来台考察报告书之一;诚如何氏「绪言」有云:「非徒骋游观已也」。
北游录
清谈迁著。九卷。为作者于顺治十年 (1653) 至十三年间由江南至北京期间之见闻录。其中“纪闻下”载录有满族风俗、史事以及八旗制度诸条。依次为“纪程”一卷,“纪邮”上、下各一卷,“后纪程”一卷,“纪咏”上、下各一卷,“纪文”一卷,“纪闻”上、下各一卷。前有总序,各部分前另有小序述撰作缘起。“纪程”、“后纪程”为水路日记,“纪邮”为陆路日记,“纪咏”、“纪文”为所作诗文,“纪闻”为见闻杂记。因系记录顺治十年(1653)至十三年两年半内北游京师的经历,故名《北游录》。朱之锡序称:“(迁)每登涉躡屩訪遺蹟,重趼累茧,……及坐穷村,……手尝不辍,……途听壁窥,轶事绪闻,残楮圮碣,就耳目所及无遗者。”故所记有较高史料价值。所录诗文亦有佳作。原仅有抄本,1960年中华书局据邓之诚藏抄本和北京图书馆藏抄本排印出版,收入《清代史料笔记丛刊》,1981年重印。
西南纪事
清邵廷采撰。十二卷。记明桂王由榔、永宁王周宗、郧西王常潮、宁靖王朮桂始末及何腾蛟、瞿式耜、李定国、孙可望等二十余人抗清事迹,体例与《东南纪事》同。
夏氏尚书详解
二十六卷。南宋夏僎(生卒年不详)撰。僎字元肃,号柯山,两浙路龙游(今属浙江省)人。南宋着名经学家。据时澜此书序文,僎曾中进士,其他事迹不详。该书博采前人旧说,于林之奇《尚书全解》所取尤多,夏氏为阐明《尚书》义理,于经文反复条畅,深究详绎。其书虽比蔡沈《书集传》稍嫌杂,但在宋人《尚书》说本中,不失为善本之一。明洪武年间(1368-1398)皇帝下诏令习《尚书》者并用夏氏、蔡氏二《传》,后《书经大全》问世,始独用《书集传》,此书影响逐渐衰微。该书版本原有淳熙间麻沙刘氏书坊刻本,久已失传。乾隆有浙江采进本,残缺,库书以之与《永乐大典》参校补辑,使该书复成完帙,原本作十六卷,修《四库全书》时,厘定为二十六卷。现存版本有聚珍本、闽覆聚珍本。
頞多和多耆经
失译人名附西晋录。栴檀调弗天启请于佛,佛为诸弟子说布施八事,及说愚人不知布施,有十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