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石梵琦禅师语录
作者:楚石梵琦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序
- 目录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一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二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三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四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五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六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七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八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九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一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二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三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四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五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六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七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八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九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二十
楚石梵琦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嘉义管内采访册
又名《嘉义管内打猫各堡采访册》。地理杂志。清佚名纂辑。不分卷。约当光绪二十七年(1901)仿《云林县采访册》程式纂辑成书,记事补至二十四年,约四万字。分打猫西堡、北堡、南堡、东下堡下三分、东顶堡五个区域,设目因堡而异。各堡位置、四界、规模分冠于首。均详积方目。灾祥目记同治元年至光绪二十四年有关地震、风暴、旱灾等具体情况。山川目记打猫山、番仔溪等山河发脉、走向、源流、分合。全书多具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资料价值,其中风俗、街市、水利诸目内容尤为丰富。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西游记
明代中期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我国神魔小说的典范性作品。二十卷,一百回。作者吴承恩。《西游记》是以历史上的玄奘取经故事为题材,经过长期的民间流传,最后由文人作家创作而成的。是在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经过再创作而成。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的巨著。作品想象丰富,情节曲折,语言生动诙谐,别具风格。书一百回,前七回写孙悟空出世、求道、闯龙宫、搅冥府、闹天宫,表现了热爱自由、敢于反抗精神;八至十三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太宗入冥、刘全进瓜和玄奘奉诏取经,交代取经缘起,起组织情节作用;十四回至一百回是取经正文,写孙悟空等历经磨难,表现了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性格。作品善于描写神话人物,将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和某些动物特性融为一体,合情合理地展现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风格诙谐、幽默,情节曲折、生动。在结构上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依次展开若干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中篇和短篇,但又处处注意照应。主要人物性格鲜明,但大多数人物接近于漫画形象。语言生动,富于俚趣。杂有一些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色彩,并过分宣扬佛教威力。为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有197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本等。
秦汉史
《秦汉史》是林剑鸣的代表作。是记述和研究中国秦汉时期历史的断代史。这个时期的断限,是从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开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为止,包括秦(前221年至前206年)、西汉(前206年至公元8年)、东汉(25年至220年)三个朝代,和一个短命的王莽政权(公元8年至24年),共440年的历史。同时也详细地论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发展阶段秦与汉朝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及中外大交流的情况,其中不乏作者的独到见解。是秦汉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岩下放言
三卷。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撰。叶梦得自崇庆节度使致仕,退居乌程弁山,每日读书著述,潜心钻研儒家经典以外,亦究心佛老等诸家之言,每有心得,记录成篇,因成此书。陈振孙《书录解题》谓此书一卷,清修《四库全书》时,采进本为三卷。后传本卷次不一。明商维浚《稗海》丛书收有《蒙斋笔谈》二卷,题曰湘山郑景望撰,其文全与《岩下放言》相同,只是删去数十条。清人厉鹗作《宋诗纪事》,称郑景望为北宋元本、元祐间人,比叶梦得生平为早。所录郑景望颍川一诗,亦取自 《蒙斋笔谈》一书。又《岩下放言》旧无刻本,因之有人怀疑叶梦得剽取郑景望之书而作。然考书中称先祖魏公;又称余绍圣间春试不第;又称大观初,余适在翰林;又称在颍州时,初自翰林免官;又称余守许昌时,洛中方营西内;又称遭钱塘兵乱;又称余镇福唐;又称出入兵间十余年,所将数十万;又称余顷罢镇建康等。所述仕履皆与叶梦得本传相合。书中又称曾撰《老子解》、《论语释言》二书。今考陈振孙《书录解题》论语类,确有叶梦得《论语释言》十卷,道家类中有叶梦得《老子解》二卷,并所载《老子解》中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本韩非子之说,以为四支九窍云云。亦与《岩下放言》所述相符。据此可知,是书非为剽窃 《蒙斋笔谈》而作,当为后人剽剽窃此书伪作《蒙斋笔谈》。商维浚误信伪书,未加详考即收入 《稗海》,给后人带来了混乱。书中记述经史百家之说,遗文掌故,风俗文化等,颇为繁杂。书中多提倡佛道之说,沈作喆、王宗傅、杨简等人以佛理说《易》,实萌芽于此,体现三教合流之趋势。梦得学问博洽,多知故事,其所记录,颇有可采,足资治史者参证。今传本不一,《四库全书》、《石林遗书》、《观古堂所刊书》、《郋园先生全书》作三卷,宛委山堂《说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等丛书作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不分卷。
孟子注疏
经书注释。也称《孟子正义》。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十四卷。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清同治六年(1867)江西书局重校本影印。经文句读则采用近代著名国学大师蕲春黄季刚(侃)先生《白文十三经》断句。全书每卷分上、下两部分。书首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孟子正义》序、题辞解、校刊记序。本书是《十三经注疏》之十三。《十三经注疏》明代有监本和汲古阁本,因辗转翻刻,讹谬不少。但此书仍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今流传有眽望仙馆本。《孟子注疏题辞解》 见 《聂氏丛书》。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婆薮盘豆造,陈真谛译,二十二卷。婆薮盘豆者世亲之梵名。此论与阿毗达磨俱舍论同本异译,是曰旧论,又云旧俱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