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顶私见闻

作者:佚名
灌顶私见闻

日本僧人了翁撰,书中涉及胎藏灌顶梵语事、七日作坛事、八色幡事、十二天事、五佛加持与系曼不同事等佛教仪式和教义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的书

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

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

法国散文体历史剧。大仲马著。1829年2月11日在法兰西喜剧院上演。共5章。剧本以法国16世纪下半叶的宗教战争为背景,用政治阴谋和爱情纠葛紧密交织的情节,反映了国王亨利三世和首相吉兹公爵之间争权的斗争,借以影射复辟王朝的政治。剧中的故事集中在两天之内:吉兹公爵要挟亨利三世任命他为天主教同盟的领袖,想以此取得军权,以便篡夺王位。而国王的宠臣圣·梅格兰却爱上了公爵夫人。一心想控制国王以操纵政权的王太后则企图消灭这两个对手,于是她与其父设下诡计,故意让圣·梅格兰和公爵夫人单独相会,引起公爵的怀疑。公爵为了消灭自己的政敌兼情敌,逼妻子写密信约圣·梅格兰夜间来幽会,同时布置了埋伏,准备把对方置于死地。圣·梅格兰在爱情的驱使下,只身来到公爵夫人房间,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公爵夫人向他表白了爱情,并帮助他跳窗逃走。在激烈的格斗后,圣·梅格兰被公爵下令用夫人的手巾勒死。

分甘馀话

分甘馀话

笔记著作。清王士禛撰。此书系其罢官家居时所撰。书名“分甘”者,取王羲之《与谢万书》中叙其率子孙游桑果林,“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之意。凡四卷,二百七十八则,内容亦非专门论诗,而旁涉政、经、史、地、医、文等。谈诗则多以明、清诗人为对象。“其中《沧浪诗话》一条,独举冯班《钝吟杂录》之说,反复诋排,不遗馀力。则以士禛论诗宗严羽,而赵执信论诗宗冯班;核其年月,在《谈龙录》初出之时,攻班所以攻执信也。然执信讼言诋士禛,而士禛仅旁借其词,不相显斥,则所养胜执信多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中华书局《清代史料笔记丛刊》本。

吕祖文集

吕祖文集

吕洞宾文集,三卷,前有序四篇,收吕洞宾诗文集一百六十一篇。后序云“有唐真人纯阳吕祖集。共八卷。本传及灵迹三卷。诗歌五卷。不知裒于何人。自宋乾道间。已刊布于世。凡为五七言律若干首。五七言绝句若干首。歌词若干首。或专阐玄旨。或因人规讽。或自况寄情。皆所以发挥妙道。迪启后人。要非徒作。夫仙真以道相授。自黄帝广成子。崆峒问答之后。已有玄言见于载籍。嗣后述作贻世者。代不乏人。”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又名《诸天内音经》或《内音玉字经》。「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末南朝初。陆修静《灵宝经目》已着录。原本二卷,后分作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题作《太上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另有敦煌残抄本一件(P2431)。此经乃天真皇人讲述。内称东南西北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二天;各天之上有「天书玉字」八个,共有256字。此乃上天灵文,皆凝飞玄之气自然形成,刻书玉简,故称「自然玉字」。修仙者若有其文,知其内音,书写佩带并念诵其文,即可度人无量,长生成仙。经文前二卷分述三十二天名称、诸天玉字(符文)功用及书符佩带方法。后二卷乃天真皇人解释天书玉字之音义。以各天玉字编成五言八句洞章,共三十二章,并分别说明其章句旨义。

熊龙峰四种小说

熊龙峰四种小说

明代短篇小说集。明人熊龙峰刊行。这4种小说是:《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孔淑芳双鱼扇坠传》、《苏长公章台柳传》、《张生彩鸾灯传》。其中,只有《张生彩鸾灯传》卷首标明“熊龙峰刊行”字样,其他3种只能从版式、行款、书型大小完全相同等,来说明都是熊氏所刊行的小说。4种之中,《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和《清平山堂话本集》中《风月相思》;《张生彩鸾灯传》和《古今小说》中的《张舜美元宵得丽女》,除部分文字略有差异外,大体相同。其他两种,传世极罕,但写得并不很好。郑振铎说:“象《苏长公章台柳传》风格极为幼稚”(《中国文学论集·明清二代的平话集》)。《古今小说序》的作者也曾指摘当时流传颇广的《孔淑芳双鱼扇坠传》“皆鄙俚浅薄”。这4种小说的刊刻年代,据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考证,当在明代嘉靖年间。原书国内久已失传,日本内阁文库有藏本。近人王古鲁早年访书东瀛,摄得大量中土已佚而东邦尚存的小说的胶卷,其中包括这4种短篇小说,特选录出来,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刊行于世。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予重印。

士纬

士纬

一卷。三国时吴姚信(生卒年不详)撰。关于姚信的生平事迹,文献记载甚略,知其为名家,另有《周易注》一书。收录在《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经要部类中。据《隋书·经籍志》载:“梁有《士纬新书》十卷,又姚氏《新书》二卷,与《士纬》相似,亡。”新旧《唐书》则直作《士纬》十卷,可能所谓《新书》二卷,已编入《士纬》十卷之中,而又有单行本流布于世。该书早已佚失。今本系清人马国翰从众多类书中辑录而成。关于该书的内容,多以评论为主。其对严遵、杨雄、孟轲等人的评论,颇为中肯,可供研究者参考。现存的主要版本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