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义空经

作者:佚名
胜义空经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系佛陀对于‘胜义空’所作之简扼说明。谓眼耳鼻舌身意等一切诸法,其生之时,法实无所从来;其灭之时,法亦无所离散。复说十二因缘法,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如是生起一大苦蕴;故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如是则一大苦蕴灭。此即胜义空之要旨。

猜你喜欢的书

灵岩集

灵岩集

宋代诗文别集。8卷。唐士耻著。作品以表、檄、箴、铭等散文为主,诗赋仅1卷。《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表、檄等篇,多为“拟作”,“其题自羲轩以至汉唐,间取北宋八朝与南渡初年时事”,“盖即备词科之用也”。从其《拟熙河经略史复洮河露布》等文看来,作者甚有爱国热情。诗歌佳作不多,但《咏史》1篇,尚有新意:“明皇固英主,开元天下昌。如何林甫辈,得产无尽殃。国色真国色,多惑四海慝。华清宫里人如玉,解唤鼙鼓起东北。以此策明妃,远嫁犹为迟。冤哉毛延寿,尽忠人不知。”虽然未能摆脱“女色祸国论”的陈旧观点,但认为毛延寿点破昭君图象促使她离宫出塞是尽忠于国,针对南宋末朝文恬武嬉、不思振作的现实,借古喻今,甚有深意。

俗话倾谈

俗话倾谈

广东方言小说。四卷十八则。内容表现世间人伦关系,父子、兄弟、主仆、嫡庶之间矛盾,宣扬天堂地狱、因果报应,借助神鬼仙怪叙事,含鬼话成分。

中国哲学十讲

中国哲学十讲

李石岑著。1935年2月世界书局初版。该书是作者于1932年在福建教育厅暑期讲学会上的讲演稿。书中从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探讨了中国哲学各主要流派的思想特点,认为儒家的哲学思想偏重于伦理,孔子实际上是个伦理学家,孟子、荀子都绍述孔子的伦理思想;认为墨家的主要思想是其尚同说及其实践精神,墨家把一切都看成是平等的、划一的,这种思想博得后世的好评;认为中国哲学只有道家的体系最完备,它的认识论、宇宙观、人生观都是从一个体系中演绎出来的,自然主义与辩证法是道家哲学的神髓;认为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注重概念,把概念的能动性故意夸大,使之和事实分离,专在概念上维持其思想体系,专为他们观念上的“一”辩护。作者说《中庸》是儒家哲学思想的基础,其主要思想是论“诚”与论“中和”,二者是一贯的。“诚”充满在天地间,全靠人生去表现出来,表现得最圆满的就和“诚”合而为一了,这是一种最高的境界。认为朱熹的思想是融合儒、道、释三家思想而成的,又为周、张、二程诸人思想之集大成者,在中国思想界确实是个有数的人物。指出王夫之哲学是体用一源论,“体”是指的大自然的本体而言,在本体的大自然当中,一切事物之所以能够产生的原因,完全是由于“用”的关系,“用”离开了“体”就无从发生,“体”若没有“用”也就不能显其存在,体和用实际上是一种东西。指出戴震的“生的哲学”颇受王船山、颜元的影响,而为反对宋明理学最有力的一员,“因气化而有生生,因生生而有品物”,是戴震全部思想的缩影。

金刚经感应分类辑要

金刚经感应分类辑要

金刚经感应分类辑要,一卷,清王泽泩编集并序,末页有缺文。

吴山净端禅师语录

吴山净端禅师语录

吴山净端禅师语录,二卷,宋净端说,师皎重编,刘谊序、定隆序、明真可序、祖礼题记、附传及行业记、墓铭、真赞,又云安闲和尚语录。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

亦称《禅经秘要法》、《禅秘要法》。佛教经典。后秦鸠摩罗什编译。三卷。是鸠摩罗什受弟子僧睿之请,综合印度大小乘禅法编译而成。全书倡说五门禅观: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数息观、念佛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