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往年纪事
古罗斯第一部编年史。12世纪初编纂。记载了至1110年的历史,收录了在当时能够找到的大部分资料。作为一部独立的编年史书没能被保存下来,其中最古老和最基本的部分被收入《拉夫连季编年史》(14世纪)和《伊帕季耶夫编年史》(编于13世纪,现只存有15世纪的抄本)中。这部编年史的一些章节,是由基辅洞窟修道院的僧侣涅斯托尔编撰的(约1111年后曾两次改写)。第一版(即1111年版),收录了基辅洞窟修道院的文件汇编、王公的年代记,10世纪罗斯和拜占庭帝国签订的条约、圣徒列传、斯洛温人的传说,关于基伊(Кий,传说中的基辅王公)的传说和奥丽加(基辅大公伊戈尔的妻子)对德列夫利安人的复仇等。1116年,米哈伊洛夫斯基·维杜别茨基修道院(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家庙)院长西尔韦斯特(Сильвестр),为扩大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声誉和影响,对第一版做了修订和补充(补入11—12世纪一些事件),成为第二版。1118年对第二版又做了一些删改和补充,形成第三版。第三版的中心内容是与莫诺马赫家族,特别是与大公之子姆斯季斯拉夫·弗拉基米罗维奇相联系的一些事件。补入了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和他父亲弗谢沃洛德相关的一些事件,进一步细致考证了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同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九世·莫诺马赫的亲属关系。
脚气治法总要
二卷。宋董汲(生卒年不详)撰。董汲,字及之,东平 (今属山东)人,少时多病,立志务医。作者对内、儿诸科均有研究,尤擅治小儿痘疹等疾患,著有《小儿斑疹备急方》等。《脚气治法总要》撰成于北宋元祐八年 (1093),原书一卷,《宋史·艺文志》有著录,后散佚,《四库全书》从 《永乐大典》辑出,分为上、下二卷。上卷首先阐述脚气病研究历史,探究病因、病机、病状,论说证治原则。脚气之疾在黄帝时名为厥疾,两汉之间名为缓风,南北朝时称作脚弱,唐代始称脚气。此病皆由风毒湿气而致,但具体情况又各不相同,治疗方式也应有别。接着分为十二篇论,详论上述内容。下卷列疗方四十六首,区分情况,内服外用,十分赅备。此书是一部论述周密、内容丰富的脚气病学专著,也是我国医籍中得以保存的此类著作中最早一部。有《四库全书》本,振绮堂抄本,1958年商务印书馆铅印 《董汲医学论著三种》 (包括本书)本。
大明正德皇游江南传
章回小说。清何梦梅著。七卷四十五回。梦梅字雪庄,道光时 广东顺德人。书叙明正德皇帝即位,太监刘瑾 弄权,残害忠良,败坏朝纲。正德慕江南风光, 由征西大将军周勇保驾,微服出游,行至南楼 镇于龙凤酒店遇当垆女李凤,留恋不归。刘瑾 趁皇帝在外,命心腹兴兵劫驾,又暗结藩王朱 宸濠起兵接应。王守仁起兵护驾,败叛军,擒刘 瑾、宸濠,班师回朝。本书集当时平话为书,名 为讲史,实非。其中有些内容被后代演为戏剧。 有道光二十二年(1842)宝文堂刊本。
陈刚中诗集
元诗别集。3卷。陈孚撰。卷1题为《观光稿》,卷2题为《交州稿》,卷3题为《玉堂稿》。《四库全书》曾据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主要版本,有明天顺四年(1460)沈琮刊本(刻于广州府学)、数种清抄本。明天顺四年刊本卷首有《元史》本传,洪武二十五年(1392)皇甫暕序。卷末有天顺四年沈琮跋语,据沈琮跋,可知本集系据洪武二十五年浙江布政司刊本校刊。卷1《观光稿》,为元世祖至元年间陈孚以布衣身份上《大一统赋》,江浙行省奏闻于朝。署为上蔡书院山长,考满谒选京师时所写的诗。卷2《交州稿》,为至元二十九年(1292)陈孚以翰林编修摄礼部郎中,为梁曾的副使,出使安南的往返之作。卷3《玉堂稿》,为陈孚自安南使还,擢翰林待制之后所写的诗篇。本集3卷之中,多有纪行之作,《四库全书总目》说陈孚“摹绘土风,最所留意”。本集在卷3之后有1卷附录,收入了有关陈孚出使安南的资料。
洪范传
北宋王安石著。在对《尚书·洪范》的注释中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见解。认为“五行”是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元素,天地万物都由五行变化而生成。指出“五行也者,成变化而行鬼神(按即奇迹),往来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是故谓之‘行’。”万物的运动、变化的原因是事物间的对立矛盾,“有耦”、“有对”。强调一切事物“皆各有耦”,“耦之中又有耦”,故“万物之变遂至于无穷”。将事物变化的形态概括为“相生”和“相克”,“其相生也,所以相继也;其相克也,所以相治也”。提出视和听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明则善视,故作哲,聪则善听,故作谋”,以善视、善听作为智慧的来源。对“五事”(貌、言、视、听、思),主张以“思”为主,肯定了人思维的作用。提出“愚者可诱而为智也”,“不肖者可革而为贤也”。对“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由先天命运决定的传统说法提出异议:“五福者,自天子至于庶人,皆可使慕而欲其至。”但对封建等级制度持维护态度,“若夫贵贱有常分矣”。收入《王文公文集》。
四人出现世间经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内容叙述佛陀为波斯匿王说明世间之先丑后妙、先妙后丑、先丑后丑、先妙后妙等四种人形成之前因后果。本经为增一阿含四意断品内一小经之别译单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