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明经

作者:佚名
心明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佛在灵山分卫梵志之妇畏其夫。仅以一杓饭汁施佛。佛为授记作佛。其夫亦出家证果。佛在灵山行分卫,梵志妇畏其夫,仅以一杓饭汁施佛。佛为授记作佛,并其夫亦出家证果。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咸宁县志

康熙咸宁县志

清黄家鼎修,陈大经、杨生芝纂。八卷。是志系咸宁知县黄家鼎奉陕西巡抚贾汉复 “徵志之檄”以备“通志采摭”而编纂的,先草成两卷。后又延请邑士陈大经、杨生芝更为修纂,编为八卷。是志修于康熙七年(1668年),同年刻印。卷首列星野图、疆域古迹图、会城图、县署图、庙学图、隋都图、唐三内图等。正文分星舆、建置、田赋、官礼、选举、人物、古迹、杂志、艺文九门,分设九十九目。其中星舆列分野、疆域、形胜、山川、桥渡、渠堰、井泉、景致、水利、风俗、物产十一目。建置列城池、沿革、县署、学校、贡院、书院、社学、坛壝、庙祠、行署、杂署、驿递、仓厂、铺舍、坊第、市镇、兵防、建封十八目。田赋列田亩、粮石、户口、起运、存留、屯田、盐引、学田八目。官礼列官师、名宦、公仪、祀典、乐器、乐考六目。选举列荐辟、进士、举人、贡士、例贡、恩貤、荫叙、吏典、武科九目。人物列乡贤、忠节、武勋、孝义、乡耆、隐逸、寓贤、技术、节烈九目。古迹列城阙、宫殿、苑囿、池亭、名胜、陵墓、寺观、石刻九目。杂志列祥异、仙释、异闻、正讹四目。艺文列诏、玺书、策、制、敕、书、议、奏、封事、疏、诗、赋、策、表、颂、序、碑、记、论、说、铭、题、传、墓志、著述等二十六目。内容丰富,类目详备。记事始于周,止于康熙六年。有康熙七年刻本。

宝真斋法书赞

宝真斋法书赞

廿八卷。著录。宋代岳珂撰。珂(1183—1234年),字肃之,号亦斋,又号倦翁。汤阴(今河南)人。鄂国公武王岳飞之孙,岳霖之子。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历官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史。是书以其家藏前人墨迹,自晋唐迄于南宋,各系以跋而为之赞。珂处于南渡积弱之余的政治环境,又当家难流离之后,故在其著作中多发愤激烈之情,时见于言词之中。其对诸家古帖,尤征人论世,考核精审,文亦兼备众体,新颖百变,层出不穷,可谓赏鉴而兼文章。全书前三卷为历代帝王帖;卷四为晋人真迹、梁陈名人真迹;卷五、卷六为唐名人真迹;卷七为唐摹晋人帖、唐人摹二王帖、万岁通天帖;卷八为唐摹杂帖、唐无名人帖、吴越三王判牍帖、五代名人真迹;卷九至卷二十七共十九卷皆为宋名人真迹;卷二十八为鄂国公传家帖。是编在每帖题名之下系以总赞,次列案语,各帖皆录原文,分别记述书体、字数、行数、题记、考订、跋尾、纸本、缺损等。所谓诸帖刻石,流传者十仅二三,墨迹仅存者百鲜一二,皆因珂汇集以传。此编因泯没零落数百年之久,由清代纪昀为总纂官,于乾隆年间重订刊行,始为世人所用。有乾隆四十六年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

陶真人内丹赋

陶真人内丹赋

陶真人内丹赋,原不题撰人。据考应为唐末五代道士陶植撰。《通志‧艺文略》着录「金丹赋一卷」,疑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本篇有赋有注。赋词意义隐晦,大略言物外之人法效两仪,取象八卦,混阴阳之变化,顺日月之度,交媾水火,降伏龙虎,九还七返,遂生黄金白雪,服之可延龄不死。注解较为详明,主要引用《参同契》、《金碧经》及李淳风、吴筠、还阳子等人之言,说明金丹药物火候之义,并解释赋文之「幽词」秘义。其说为外丹,而书名题作「内丹赋」,名不符实,应为「金丹赋」。

性命要旨

性命要旨

内丹学著作。清代汪启撰,一卷。首有光绪十五年(1889年)程守一《序》、光绪十三年(1887年)汪启《自序》,盖为其1887年遨游汉皋时所作。书中包括 《性命篇》上、下,《补遗篇》一、二,及《辟邪篇》、《太极图说注解》,凡六篇。

螺溪振祖集

螺溪振祖集

螺溪振祖集。一卷。宋元悟编。大正附于四明教行录之后。

圆觉经心镜

圆觉经心镜

圆觉经心镜六卷,宋智聪述并后记,李谦跋,日本自悦守怿跋。佛典注疏。宋宝庆三年(1227)智聪撰。六卷。是《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即《圆觉经》)的注释书,广采宗密等诸家疏注而成。将经文分作十二章,依经文顺次逐一解释和发挥。据书后跋称,此书在成书的次年即有刊本行世。今仅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