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首五教仪

作者:续法
贤首五教仪

亦称《华严五教仪》,简称《五教仪》。佛教著述。清续法集录。六卷。内容是概述贤首法藏的判教学说及华严宗的主要教义。鉴于当时义学沙门轻视法藏等的《华严经》注疏,天台宗人亦攻击华严宗“有教无观”,续法乃依其师德水明源之说,历时十年,于清康熙五年(1666)集成是书,康熙十四年(1675)宣讲。此书认为:“贤首大师判释如来一代时教,不出三时、十仪、五教、六宗、三观。”故以此五部分组织,概括华严宗教义的主要内容。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猜你喜欢的书

清平山堂话本

清平山堂话本

明世宗嘉靖年间短篇小说集。是最早见诸文字的话本选集。原名为《六十家小说》。洪楩编集,因清平山堂原本是作者的斋名,又书版中多镌有“清平山堂”字样,后马廉在出版影印本时,始冠以《清平山堂话本》之名。《清平山堂话本》共编为六集,名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每集各分上下卷,每卷五篇,每篇演一故事,共六十篇,今存二十九篇,为日本内阁文库库藏十五篇,马廉发现之《雨窗》、《欹枕》二集残本十二篇;阿英发现之翡翠轩和梅杏争春残本二篇。《清平山堂话本》是宋元时期说话艺人表演时的“底本”,内容以宋元话本为主,是话本中的“小话”(相对于讲历史故事的“平话”而言),但也有少数文言作品。其内容或是描写市民的婚姻恋爱生活,或描写新兴商人的经商活动,从不同侧面揭示出封建社会城市生活的面貌和状况,反映出市民的生活状态、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其优秀篇章为《快嘴李翠莲记》,以喜剧的形式塑造出一个聪明伶俐、快人快语、不守封建礼法、不为传统所容的青年妇女形象。另一篇《张子房慕道记》把揭露目标直接指向封建最高统治者,也是一篇比较好的作品。由于作品未经过文人加工润饰,其艺术上略显粗糙,但多数作品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语言生动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本书在话本小说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作品为冯梦龙修改编集收入“三言”。

医学脉灯

医学脉灯

脉学著作。不分卷。简称《脉灯》。清常朝宣(浣枫)撰于乾隆十四年 (1749年)。作者认为诸医诊脉各异,系 “ (王) 叔和一书,半属高阳 (生) 伪诀”。故 “纂各家脉诀,参以己见”,辑为此书。分脉神、五脏脉、二十八脉、各病宜忌脉、脉要歌等19篇论述脉诊理论与方法。述脉28种,次第介绍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细濡、弱紧、缓弦、动促、结代、革牢、散芤、伏疾等脉的体状与主病,引张景岳、肖京、李时珍之精论,兼于按语后阐述己见,尤重凭脉辨虚实。其他脉诀亦多引诸家之说,且明载出处。书末摘录肖京之论,以斥 《脉诀》悖经之处。今存乾隆十四年 (1749年) 刻本。

丹房须知

丹房须知

古代炼丹著作。宋代吴悮著。吴悮(生卒年不详),自谓“幼慕丹灶”,“晚遇淮南王先生授《金碧经》”,“因集诸家之要,以为指归,可谓深切著明矣。犹虑学者未悟,复编进真铅、真汞、华池沐浴、鼎炉法象、火候次序,凡诸家互说不同者,推载共理,若合符契,谓之《须知》。皆出古人之传,曾非臆说”(《丹房须知·自序》)。《丹房须知》共二篇,介绍了炼丹炉、抽汞器(蒸馏器)、研磨器具等炼丹设备。书中引用《参同录》、《火龙经》、《金碧经》、《混元经》及魏伯阳、阴真君、葛仙翁、青霞子、如云子、司马子微的论述,叙述了择友、择地、丹室、禁秽、丹井、取土、造岚、添水、合香、坛式、采铅、抽汞、鼎器、药泥、燠养、中胎、用水、沐浴、火候、开炉、服食共二十一项有关炼丹的注意事项。书中附有坛式、抽汞、未济炉、既济炉灶、研钵五图。其炼丹法是以黑铅丹砂为料,经采铅抽汞而得真铅真汞,二物研末,“令相制入鼎内”,固济火养。“药在鼎中,如鸡抱卵,如子在胎,如果在树,但受炁满足,自然成熟”。丹成去毒,即可服食。“服食”一节,仅存前数语,后阙。书中所载的抽汞器(即蒸馏器)颇为复杂,,对于蒸馏水银极为有效,反映了当时的炼丹水平。书中不免含有浓厚的迷信成份,但我国古代的炼丹者毕竟曾经丰富了我们一些化学知识。通行本有涵芬楼影印《道藏》本。

我是一个爱美成嗜的人

我是一个爱美成嗜的人

《我是一个爱美成嗜的人》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园艺家周瘦鹃的一本散文集。 在《我是一个爱美成嗜的人》中,作者借描写花木表现自己爱美的人生哲学,这些隽秀精美的千字短文,通过介绍花木培植和对艺术问题的独到见解而表现出一种对美独有的追求,文章中处处体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社会主义新生活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深情。 《我是一个爱美成嗜的人》中的散文不以气势磅礴见长,而以婉约多姿取胜。它们不是用小号吹奏的激越的进行曲,而是用小提琴轻奏的优美的小夜曲。

霜叶红似二月花

霜叶红似二月花

长篇小说。写于1942年。全书14章。前9章连载于《文艺阵地》7卷1号至4号。后5章以《秋潦》为题,连载于重庆《时事新报·青光》第1期至第29期,署名茅盾。1943年5月由桂林华华书店出版单行本。茅盾在《〈霜叶红似二月花〉新版后记》中说,小说“本来打算写从‘五·四’到1927年这一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大变动,想在总的方面指出这时期革命虽遭挫折,反革命虽暂时占了上风,但革命必然取得最后胜利。”但后来发生了变化,未能实现原来的创作意图。已完成的部分,是一部反映从辛亥革命以后到“五·四”运动前夕社会生活的作品。小说以江南一带小县城为背景,以惠利轮船公司经理王伯申为发展航运事业所遇到的困难挫折为主线,展开了民族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小说描写人物心理委婉曲折,并借助自然环境烘托人物性格;布局摇曳多姿,结构错综变化;文字简洁、典雅,具有民族传统特色。

词学集成

词学集成

清江顺诒辑。八卷。卷首有铁岭宗山序和自撰“凡例”九则。序称此辑“寻源竟委,审律考音,取诸说之异同得失,旁通曲证,折衷一是。所以存前人之正轨,示后进之准则”。是书经宗山参订,条分缕析,分列子目,卷一曰源、卷二曰体、卷三曰音、卷四曰韵、卷五曰派、卷六曰法、卷七曰境、卷八曰品。末有附录四则。书中引录前人词论,倘需全编登载始能得其旨趣者,皆全编过录。如卷八采录郭频伽《词品》十二则、杨伯夔《续词品》十二则以及江顺诒《续词品》二十则。对各家词序,则择要摘录,以见各序之长。如卷一徐鼒《水云楼词序》、卷六吴谷人《露蝉词序》和诸迟菊《词综续编序》等。该书所辑,间有己论,并用案语标出,以示区别。如卷一录张惠言《词选·序论》。诒案:“此论高出流辈,发前人所未发。”又如卷二录杜文澜《词律校勘记序》。诒案:“万氏有功于词学,杜氏又为万氏之功臣。虽其书知声而不知音,然舍此别无可遵之谱,则校勘之不可少也明矣。”所案也能自成一则。是书有光绪七年(1881)刊本,唐圭璋《词话丛编》据以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