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心释论开决记

作者:佚名
因缘心释论开决记

因缘心释论开决记,一卷,佚名,尾缺,编号二八一六。 佛典注疏。敦煌遗书藏本。是对龙树撰《因缘心论颂》、《因缘心论释》的注疏。先分四门总述,然后疏释正文。四门为:(1)“明造论之主”,即明龙树造论;(2)“明造论之因”,谓龙树欲使五德弟子明真、俗二谛之理,故造此论;(3)“明所述之论为正量不”,即论述本文所说全都符合佛法真理;(4)“辩论所宗”,谓大乘分“胜义皆空”、“应理圆实”、“法性圆融”三宗,今此论属胜义皆空宗。以下逐句解释《因缘心论释》的原文。本书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猜你喜欢的书

哥达纲领批判

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在1875年5月为反对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的机会主义派别,而写的对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在哥达会议上提出的党的纲领草案的批评意见。马克思在文中严厉批判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 的谬论,指出在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必须先作出各项社会扣除,然后才能在劳动者之间依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分配消费资料。只有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页) 马克思在这部光辉著作里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分为高级和低级两个阶段,并对未来共产主义作了科学的论述。为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分配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皇朝经世文四编

皇朝经世文四编

清末何良栋辑。五十二卷。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设立外务部,被迫推行一些新政。何氏乃继葛士濬《皇朝经世文续编》、陈忠倚《皇朝经世文三编》,搜辑新出救时济世之文成此编。西人论说亦采入。治体、学术、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外部九纲仍二、三编旧例,惟改洋务为外部。较二、三编所增改之子目有:富强、国债、税则、钞法、银行、赛会、公司、公法、议院、善举、埠政、治道、史传、地志等。纲目与早出之求自强斋主人《皇朝经济文编》略同。反映了义和团运动以后出现的新形势。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刊本。

鹿门隐书

鹿门隐书

《鹿门隐书》,是皮日休青少年时代在鹿门隐居时所作的针砭时弊、“讥切谬政”的著名小品文,也谓之杂文。全书60篇。细分为了警君戒臣、讽政劝世,暴露政治腐败、吏道黑暗、世风日下,指出士人道德缺失等方面;也可以说重点阐述了为君、为臣、为官、为吏、为士、为民、为学、为商、为事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江苏省通志稿度支志

江苏省通志稿度支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度支志。江南通志有食货志,近今方志有财政志,今拟立度支志。自晋南迁,储蓄粮馈,苏为根本。盐法大兴,淮之运行及六七省,莫之与京。其后关榷亦复日盛,雷氏创厘,东南之平,其原在此。漕运先河,其终由海,捐输饷需,亦属大端,未可略也。清代江苏入款,以供京协各饷者为多,赔借各款,名目不同,实皆与债无异,故立饷需,债务二目。

学术辨

学术辨

一卷。清代陆陇其(1629-1692)撰。其学说以“居敬穷理”为主,崇尚程朱学说,反对王守仁之说。此书分上、中、下三篇,都是驳斥王(守仁)学的论述。其中上篇叙述王学之产生、源流,中篇叙述议论王学之错误所在,弊之根由,下篇论述王守仁学说“为害”之深。此书收在作者《三鱼堂文集》中。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永源寂室和尚语录

永源寂室和尚语录

凡二卷。又作寂室录、圆应禅师语录、圆应录。日本临济宗僧寂室元光(1290~1367)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册。辑录偈颂、佛祖赞、小佛事、说 、书简、法语、遗诫、遗偈、江州永源寺开山圆应禅师行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