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和尚欲入涅槃说六度经
作者:佚名
亦称《僧伽和尚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僧伽和尚为唐中宗时泗州普照王寺(后更名为普光王寺)僧人,逝世后被时人视为佛陀供养。经文以僧伽和尚自述的口吻,自称已轮回世间无数劫,教化众生,因阎浮提众生多作恶业,不信仰法,故今欲涅槃。待后与弥勒同时下生,救度善缘。经中自称本居于东海,后离本处至西方教化众生,被称作释迦牟尼佛。又从西方胡国来生于阎浮提。谓涅槃后舍利愿安放于泗州。经中称今后救度六种人:一、孝顺父母,敬重三宝;二、不杀众生;三、不饮酒食肉;四、平等好心,不为偷盗;五、头陀苦行,好修桥梁并诸功德;六、怜贫念病,布施衣食,极(拯)济穷无。并将这六种人接入所设佛国。本经在中国历代经录中均未著录,历代大藏经亦未收载,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赣第德
伏尔泰著,徐志摩译。“赣第德”是书中主人公的名字。这个字的意义是“老实人”。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是批判十七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的。莱布尼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实都是自然的安排,是完全协调的,因而是尽善尽美的。赣第德的老师潘葛洛斯是莱布尼兹的信徒,可是他的学生却对此怀疑,认为这一切都是维护旧政权、旧社会、旧制度、旧礼教的欺骗人民的谎话。伏尔泰通过他创造的故事,辛辣地讽刺并揭露了这些旧政权、旧制度的腐败和不合理。译者徐志摩把这个作品比之为中国的《镜花缘》,确有相似之处。
开庆四明续志
一称《四明续志》、《开庆续志》。南宋吴潜修,梅应发、刘锡撰。十二卷。开庆元年(1259)成书。因续《宝庆四明志》而作,故名。四明即庆元府,治今浙江宁波市。全书内容分为庆元府额、增秩因任、学校、科举、城郭、坊巷、郡圃、水利等三十七子目。凡山川、疆域前志已叙者,即不复载。多述判庆元府吴潜治绩及其诗文,系因人修志。
明医杂著
综合性医书。6卷 (一作8卷)。明王纶 (节斋) 撰,薛己(立斋)注。成书于弘治十五年(1502年); 后薛己将此书重予整理,并加按语,附录医案,刊于嘉靖二十八年(1544年)。鉴于原著略于诊法,因补入元滑寿《诊家枢要》 (见卷3末)。其书以 《内经》 为本,博取诸家之长,并明确提出 “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同时强调朱氏尤为“集诸儒之大成”。故此书之学术临床,更多宗法于朱丹溪。前5卷包括医论及各科病证,如发热、痨瘵、泄泻、痢、疟、咳、痰饮、梦遗、暑病等内科杂证、眼、耳病证及妇科、小儿诸证、小儿用药法等。卷6为附方。作者在临床方治方面在朱氏基础上亦有所变创发明,其补阴丸、化痰丸等均别具匠心,成为后世临床常用效方。此书与薛己《内科摘要》合辑,名为《评辑薛立斋内科》。与黄承昊《折肱漫录》合刊,名为《医家撮精》。现存弘治间刻本等多种明刻本及清刻本、日刻本等。建国后有排印本及影印本。
俱力迦罗龙王仪轨
俱力迦罗龙王仪轨,一卷,唐金刚智译,尾题无龙王二字,编号一二〇八。
佛说菩萨内戒经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摩译,佛以十五日说戒时,文殊请问初发意道俗菩萨,当作何功德。佛为说十二时戒法。一归依忏悔,誓行六度,发三愿,及行十法则。二受四十七戒。三受佛法身般若,各二十因缘。四受二十因缘行之,自知宿命。五受四禅法。六受般若三昧法。 七受菩萨三昧法。八受月三昧,平心行之。 九六根去恶为善,以六度教化一切。十外如地,内如水。十一愿一切众生,各得其乐。十二修六妙门,不住三乘果,次说十住菩萨,各有十功德。
文多梵语,颇难解会。
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
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唐实叉难陀译。与佛说救拔口饿鬼陀罗尼经同本,但无四佛之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