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面神咒心经义疏

作者:慧沼
十一面神咒心经义疏

佛典注疏。唐慧沼撰。一卷。是唐玄奘译《十一面神咒心经》(即《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的注释书。疏文先释经题,次以六门释解经文,即:一明大义、二明经宗、三明功能、四明阶位、五明感应、六明释文义。此书不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

猜你喜欢的书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一名《藏月隐日》,《真诰》著录,《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5《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1卷,为六朝古上清经,盖即本经。唯经中有错简,杂入元明时真武神。该经述服日月和七星光芒之法,多用存思,符咒。

东城老父传

东城老父传

唐代传奇小说。1卷。陈鸿撰;一说系陈鸿祖撰。《新唐书·艺文志》小说类误录“陈鸿《开元升平源》一卷”,却未著录本篇。《宋史·艺文志》传记类著录“陈鸿《东城父老传》一卷。”陈寅恪据本篇中作者4处自称“鸿祖”,定为陈鸿祖撰(见《金明馆丛稿初编》)。《虞初志》卷7、《全唐文》卷720所收本篇也都题撰者为陈鸿祖。《合刻三志》、《说郛》、《五朝小说》、《唐人说荟》、《唐宋传奇集》、《唐人小说》等所收本篇皆据《太平广记》卷485所载转录,题作者为陈鸿。陈鸿祖生平无考,《全唐文》小传所说是颍川人,也是据本篇而言。小说中的东城老父,即唐玄宗时在宫中驯养斗鸡的“神鸡童”贾昌。他因为善于养斗鸡受玄宗赏识,在父死归葬和娶妻两件事上备受官府照应,荣耀一时。安史之乱中,唐玄宗逃难,贾昌也与家人失散,后皈依佛门。98岁时应陈鸿祖的访问,历述其生平经历。谈起开元时的治乱情况,贾昌虽然也涉及到压迫剥削较重的事,但仍有一定怀旧的感慨,暗示今不如昔,使“鸿祖不敢应而去”。全篇所述基本上是实录,略有夸饰。

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

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

一百四十四卷。清巴泰等修。巴泰,清光禄大夫,内阁大臣,吏部尚书,中和殿大学士。该书原题为《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实录》,康熙六年(1667)正式设立实录馆,命大学士巴泰、图海等人纂修,至十一年成书。前有御制序、进实录表、纂修凡例。是书有满、蒙、汉三种文字,并写三部。存贮内府者,不易轻见;存辽宁者,今已不可考其卷数;另有传抄本流传到日本。今有故宫博物院文献馆藏稿本,南浔刘氏藏抄本。

哲学概论

哲学概论

唐君毅著,1961年3月由孟氏教育基金会初版,1965年3月再版,1974年台北学生书局与友联出版社分别在台湾、香港出第三版,1988年经唐君毅全集编辑委员会校订后出版校订版,列入唐君毅全集卷二十一、二十二,80余万字。 《哲学概论》上册包括哲学论和知识论两部。第一部分为十一章,第二部分为十九章。下册包括形上学和价值论两部,每部设若干章节。在第一部分导论中,作者对哲学定义的规定,以贯通知行之学为言,直接继承中国先哲之说。哲学内容包括逻辑、知识论、形上学、人道论、价值论和文化哲学,作者在论述中,对中西印哲学发展皆有所涉及。在总论中,作者还谈到了哲学方法论问题,在论述各种方法之后,归于超越的反省法。论哲学之价值一章,最后归于哲学之表现价值,赖于哲学者的道德修养。第二部知识论,重在问题的分析。作者在分析了知识的性质、知识与语言关系、知识分类、普遍者在知识中的地位、知识的起源、能知与所知的关系等一般问题之后,其论归纳原则与因果原则两章为经验科学的根据问题。第十三、十四、十五章,论数学逻辑知识之性质及先验知识问题,为纯理科学的根据问题,这三章比较专门,难读一些。第十六至十九章,作者对知识的确定性、真理的意义与标准及知识的价值的论述,皆是就知识的成果上说的。本部中论知识的分类第一节“中国书籍之分类与知识之分类”及“应用科学知识”、“哲学知识”等节,与知识起源一章中对直觉之知的分析及闻知意义的说明,都是作者个人的主张,值得一读。其余论知识与语言的关系,及普遍者在知识中的地位,能所关系等问题,除对流行于西方现代若干理论加以介绍外,还重申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哲学的涵义。论知识价值的限度,则依中国先儒知识观为说,以上都是第二部要点。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

圆瑛法师讲述,照海法师敬录。妙法莲华经,此五字,是全经总题,本经是后秦弘始三年,龟兹国,鸠摩罗什法师所译,共七卷二十八品,此普门品,即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品依于经,故先列经题,此题依古德七种立题中,是法喻立题,妙法是法,莲华是喻,乃释迦如来,金口亲自命名,譬喻品文云,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佛说恒水流树经

佛说恒水流树经

佛说恒水流树经,一卷,刘宋 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房山石经,第03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