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所犯者瑜伽法镜经
作者:佚名
亦称《瑜伽法镜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唐三阶教僧人师利编。二卷(或一卷)。本经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谓“佛临涅槃为阿难说法住灭品”,内容取自唐玄奘译《佛临涅槃记法住经》,改换增减,置之卷首;第二部分即传统判为疑伪经之《像法决疑经》;第三部分是“地藏菩萨赞叹法身观行品”;第四部分是“常施菩萨所问品”。卷首有序文一篇,卷末有译经、校勘、监译等人题名,且有奉敕详定入目录流行的记载,谓此经系唐景龙元年(707)译出。序中又谓,本经系由菩提流志与宝思惟等人译出。智昇撰《开元录》时曾亲自询问菩提流志,流志答曰:“不曾翻译此经。”故智昇辨此经为师利伪造,其文甚详,可参见《开元录》卷一八。本经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猜你喜欢的书
动物寓言集
1947年左右,科塔萨尔创作了短篇小说《被占的宅子》,由博尔赫斯推荐刊登在杂志《布宜诺斯艾利斯编年史》上。1951年,该小说与其他几篇作品结集出版,标题为《动物寓言集》。胡利奥·科塔萨尔(1914-1984),阿根廷作家,拉美“文学爆炸”主将之一,短篇小说大师。在这些早年的小说里,复杂性停留在病理学的层次上。作品所描写的是畸变,是脱离常规的特例。这些短篇中的奇幻轶事远离正常的生活环境,只会发生在百万分之一的人身上。小说中展现了各种离奇的野兽。《剧烈头痛》中的“芒库斯皮阿”仿佛是病痛本身的化身、《奸诈的女人》中黛莉娅对动物女巫般的支配力量令故事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动物寓言集》中影射人性的虎、以及《给巴黎一位小姐的信》中,令“我”最终崩溃的兔子……在这些故事中,既有真正的动物,也有像人的动物,仿佛一场荒诞离奇的梦境,其中动物执行着既定的使命,它们都是象征。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诗文总集。一百十八卷。明张溥编纂。张溥(1602—1641)字天如,江苏太仓人。崇祯间进士,授庶吉士,崇祯二年(1629)组织当地名士,创立复社,这个社团在反对阉党和抗清斗争中起过作用。唐以前作者别集至明末只存不到三十家,大多散佚,张氏在明张燮《七十二家集》、冯惟讷《古诗纪》基础上,拾遗补阙,网罗放佚,辑成此集。上起汉代贾谊,终于隋代薛道蕴,两汉魏晋南北朝重要的诗人如曹操、曹植、王粲、阮籍、潘安、刘琨、郭璞、陶潜、谢灵运、鲍照、谢朓、何逊、徐陵、庾信等人专集俱收入书中,并有所增益,前后共一百零三家。唐以前除《诗经》、《楚辞》和无名氏作品外的重要诗歌作品都可见于此书之中,给研究者带来了便利。每家之前,俱附有题辞,或介绍作家生平经历,或评述作家思想倾向,或品藻诗文的高下、特色,多有创见。从中不仅可以看出张氏对每个作家有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表现他对汉至隋这段文学发展有总体性的认识。此书缺欠是:一、张氏虽已声明“别集之外,诸家著书,非文体者,概不编入”,但这个原则并未贯彻到底,也有说经(如董仲舒之集录春秋阴阳)、史类(如褚少孙补《史记》)文字阑入。二、有些诗人应编专集而未编,如左思。此书有张氏原刊本传世。常见者有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先秦学术概论
吕思勉著。全面论述了先秦学派的源流及其相互关系,除道、儒、法、名、墨、阴阳等六家外,兼及纵横家、兵家、农家、数术、方技、小说家、杂家等。重在剖析其思想内容,考辨著作真伪。颇多新见。将中国古代学术分为七期: 即先秦诸子百家之学,两汉之儒学,魏、晋以后之玄学,南北朝、隋、唐之佛学,宋、明之理学,清代之汉学,今之所谓新学。认为,“七者之中,两汉、魏、晋不过承袭古人;佛学受诸印度;理学虽辟佛,实于佛学入之甚深;清代汉学,考证之法甚精,而于主义无所创辟;最近新学,则又受诸欧美者也。历代学术,纯为我所自创者,实止先秦之学耳”。指出,孔子是“儒家之首”,“孔子之道、具于六经”。其中“《易》与《春秋》,则言性与天道”,“尤孔门精义之所在”。又指出,孔子之政治理想在于“大同”,“而其行之之序,则欲先恢复小康,故其于政治,主尊君而抑臣,非主君主专制”。又认为孔子“立身之道”的最高原则就是“中庸”。“中庸之道幡天际地,而其行也则至简易”。对己来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也;对人来说(待人之道),“絜矩而已矣”,此即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也。“孔子所以能以极平易之说,而范围中国人心者数千年,以此。”肯定孔子是“大教育家,亦为大学问家”,但非今世所谓“宗教家”,“然宗教家信仰及慰安之精神,孔子实饶有之,其信天及安命是也。”另对曾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亦有精辟分析。
太上老君清静心经
作者不详。今人考其产生于唐代。此经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的部分文字雷同,而文字稍长,并有七言偈句。经文以清静心为得道之旨要,说明道所以能得在于自心,不能得道是因为“有心”,有心就生出贪欲、烦恼、妄想,于是流浪生死,与道相隔。《云笈七签》卷17录此经。该经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内容相同,文字也大多相同。该经多出偈语。不知二经孰先孰后,也可能是同经的不同传本。
古史辨自序
《古史辨自序》是史学家顾颉刚的代表作品之一。 该书主要是提示出战国、秦、汉以来的古书,特别是经书上所载的古史,大多出于神话传说的演变,是由不同时代的神话传说一层一层积累起来造成的,从而把古书中的一些虚妄的伪史料清除出去,为进一步科学地研究中国的古代史开辟了道路。但由于该书篇幅有限,只能选入有关他创立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和提示三皇五帝古史系统的几篇论文。这是他主要的学术贡献,由此可以推定他在20世纪史学史上的地位。
近代词人逸事
鹿潭,先君子学词之师也。性落拓。官两淮盐大使。罢官,避地东淘,杜小舫观察爱其才,时周给之。小舫之词,多出其手定。鹿潭素不善治生,歌楼酒馆,随手散尽。晚年与女子黄婉君结不解之缘,迎之归于泰州。又以贫故,不安于室。鹿潭则大愤,走苏州,谒小舫。小舫方署臬使,不时见鹿潭。既失望,归舟泊垂虹桥,夜书冤词,怀之,仰药死。小舫为经纪其丧。婉君闻之,亦以死殉。余从嫂黄亦家泰州,亲见婉君死状,言之甚悉。是亦词人之一厄也。鹿潭遗诗宗源瀚序,略及其事,而不能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