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摩诃目连游四衢经

作者:佚名
舍利弗摩诃目连游四衢经

一卷,后汉唐孟详译。众声喧闹,佛不许见,因诸天之请佛召见之。出增一阿含经马王品。

猜你喜欢的书

细雪

细雪

长篇小说。作者日本谷崎润一郎。单行本发表于1958年。小说上卷1946年发表,中卷1947年,下卷1947年发表。小说以大阪造船业的富商莳岗家的四个女儿的生活变化为主要内容,以三女儿雪子的婚姻为主线,描写了大阪的上流家庭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四个女性的不同心态。作者以时代的大转折时期为背景,着力设置了许多如京都的新绿、秋天的赏月、春日的赏花这些可反映日本传统风雅的环境,以此传达出日本独有的情趣。小说的创作受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影响极大。作者以近代写实主义的手法创造出犹如日本传统绘画“绘卷物”一般的物语故事,使作者的文学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度。这部小说还有“写实性的家族心理小说”之称。

正德姑苏志

正德姑苏志

明苏州都邑志。六十卷。明王鏊撰。成书于正德元年(1506年)。早在弘治年间,吴宽尝与张习都修《姑苏志》未成而卒。后林世远为苏州牧守,请王鏊继续修《姑苏志》。王鏊依据吴、张遗稿,“芟繁订伪”,经八个月修订成书。姑苏(苏州的古称)为我国东南地区名郡,俗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该志以“苏财赋 甲天下,然其土壤不甚广也,况江湖之间,水居其半。”为地方特色。全书分设:郡邑沿革表、古今守令表、科第表、沿革、山、水、水利、风俗、户口、田赋、城池、坊巷、乡都、桥梁、官署、学校(书院附)、兵防、仓场、坛庙、寺观、第宅、园池、古迹、冢墓、吴世家、平乱、官迹、人物、纪异、杂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颂该志“繁简得中,考核精审”,文笔流畅,载述有体。如载虎丘山来历,摘引东汉赵晔撰《吴越春秋》云:“阖闾葬此,以专诸鱼肠剑各三干为殉,越三日金精结为白虎踞其上,故名。”又云:“相传秦皇发阖闾墓,凿山求剑无所得。其凿处遂成深涧。今名剑池。颜真卿书虎丘剑池四字石刻犹存。”再如,北宋宝元年间两浙转运副使叶清臣,因豪右据太湖(古震泽)支港吴淞江上游,水不得泄,而民众不敢向官府控诉,遂请开盘龙汇和沪渎,湖水畅流入海。“民赖其利”。北宋庆历年间,通判李禹卿修堤太湖八十里为渠,蓄水溉田千余顷,岁饥出羡三万,活饥民万余。“田赋志”说:国家财政来源仰赖东南富庶地区,“而苏为甲”,因此,关于田地、税粮、起运、商税等载述清晰,并根据姑苏特点,将“吴地世家”单列一卷,“列女”仅占“人物志”二十六分之一,颇有创见。但该志以姑苏吴王台命名,而不以苏州命名未必妥当。在《古今守令表》中,有载官员籍贯和字号,有不载籍贯和字号,有载官职,有不载官职,有载族别,有不载族别,没有统一编纂规范。“户口志”载土产、物产,造作锦、罗、木绵布、斜文布、扇骨、度、松饼等,隶属不当。

关中奏议 [标点本]

关中奏议 [标点本]

《关中奏议》为明杨一清撰。一清字应宁,安宁人,成化壬辰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谥文襄,事迹具《明史》本传。此编以其生平章疏分为五类。卷一、卷二曰《马政类》,卷三曰《茶马类》,弘治十五年以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时所上。卷四、卷五、卷六曰《巡抚类》,则寇入花马池,命巡抚陕西时所上。卷七、卷八、卷九曰《总制类》,则正德初寇犯固原隆德,一清以延绥、甘肃、宁夏有警不相援,患无所统摄,请遣大臣领之,即命一清总制时所上。第十卷曰《后总制类》,则其忤刘瑾致仕后,以安化王寘鐇反复起时所上也。以所陈多陕甘边事,故以“关中”为名。嘉靖初始刊行於南京。其间所载,不尽皆一清奏稿。凡当时部臣覆疏及前后所奉谕旨,悉编入之。故於时事本末颇为详尽。史称一清官陕西提学副使时,即详究边情利弊。尝当羽书旁午,一夕草十疏,悉中机宜。其才一时无两,或比之姚崇云。卷十一至卷十八,是杨一清嘉靖四年(1525年)以故相再任提督三边军务时所上奏疏。

孔子平议

孔子平议

易白沙著。发表于1916年2月《新青年》第1卷第6号和1916年9月《新青年》第2卷第1号。文章通过对孔子学说的学理分析,揭示了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尊孔、祭孔、垄断天下之思想,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实大悖于孔子之精神。作者认为,儒学是春秋季世显学。孔子作为儒学之创始人,“主张君权于七十二诸侯,复非世卿,倡均富,扫清阶级制度之弊,为平民所喜悦。”但孔子之学只是儒家一家之学,“不过九家之一”。而各家学说,各有偏颇,故孔学必不可称以中国一国之学。孔子宏愿,诚欲统一学术,统一政治。然这于古于今都是不现实的。作者指出,从汉武帝起,身处闭户时代的董仲舒,用强权手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孔子为傀儡,垄断天下之思想,使失其自由。以后历代统治者皆傀儡孔子,“国人惟冥行于滑稽尊孔之彀中,八股试帖,俨然衣钵,久而久之,遂成习惯”。然而“典礼愈隆,表扬愈烈,国家之风俗人心学问愈见退落”。认为孔子之所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是由于孔学自身有弊害。即:“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因此,成为“独夫民贼作百世之傀儡”。该文是《新青年》上第一篇公开指名向孔子挑战的文章,因而在当时的思想界影响颇大。

孝经学

孝经学

七卷。曹元弼撰。是书分七卷:一,明例;二,要旨;三,图表; 四. 会通;五.解纷;六.缺疑;七. 流别。明例卷又分三目:一、孝经脉络次第说;二、孝经微言大义略例;三、陈氏澧说孝经要略。要旨卷述《中庸》、《史记》、《汉书·艺文志》、郑玄《六艺论》以及陶渊明、黄道周、阮元诸家孝经说,另就书中某句某节加以阐释。图表卷分今文各本表、古文各本表,认为日本所传郑注孔传为伪本。会通卷以群经证本经,而见其相通。解纷卷为孝经述典礼部分,认为阮元据《周诰》说《郊祀》“后稷宗祀文王”一事间有语病,由陈澧删节而成。缺疑卷、流别卷只是虚立其目。关于孝经注、解、传、述人考正,认为“闺门”一章出自刘炫伪本,此说难以成立。证郑注确为郑玄所作,最为详尽,可息群疑。述孝经各家撰述所举过于简略,唐玄宗注疏后,仅举阮福《孝经义疏补》。是书体例较为完备。现存光绪三十四年(1908) 江苏存古学堂刊本。

妙法莲华经广量天地品第二十九

妙法莲华经广量天地品第二十九

妙法莲华经广量天地品第二十九,一卷,尾缺,二八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