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史
作者:多罗那他
全称《印度圣地妙法如何弘传明示如意珠》。觉囊派著名学者多罗那他著,成书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是一部详细论述印度佛教发展史的权威性著作。全书以编年史的方法详细叙述了印度历史及各个历史阶段中出现的佛教名人的事迹,其中所运用的多数资料在其他史书上难以找到。对于有些历史和传说的叙述,有别于汉藏文及巴利文,如佛死后的历次结集、阿育王的传说、十事非法、大天五事等,都有其独特的记载。全书从佛法形成开始写,直到真言乘起源,概述了千余年中佛教创立发展、各大学派形成、传承关系等,极力推崇以无著为代表的瑜伽唯识学派,宣扬如来藏思想。同时反映了大小乘佛教之间的矛盾和佛教与外道的斗争。历史上此书的版本有觉囊寺版、德格版、拉萨版。国外有多种译本。1869年圣彼得堡出版了西夫讷和瓦西列也夫的德文译本和俄文本。1928年东京出版了寺本婉雅的日译本。英文本是由印度语言学家何利那他·德从藏文翻译的。1970年钦巴喇嘛和卡托帕德哈亚又合译成英文,加尔各答大学卡托帕德哈亚参照俄德两种本子作了校订,在印度出版,书中增加了注释和补充注释。1946年,国内出版了王沂暖的节译本,近年出版了张建木的汉文全译本。
章节列表
升序↑- 简介
- 目 录
- 摄 颂
- 第一章 阿阇世王时代
- 第二章 妙臂王时代
- 第三章 妙弓王时代
- 第四章 圣者优婆崛多时代
- 第五章 圣者提地迦时代
- 第六章 阿育王传记
- 第七章 阿育王时期的史话
- 第八章 毗伽多阿育王时代
- 第九章 第二迦叶时代
- 第十章 圣者摩诃娄摩时代
- 第十一章 大莲华王时代
- 第十二章 第三结集时代
- 第十三章 大乘开始兴盛时期
- 第十四章 婆罗门罗睺罗时代
- 第十五章 圣者龙树护持教法时代
- 第十六章 佛教首次遇敌及其恢复时期
- 第十七章 阿梨耶提婆阿阇梨等时期
- 第十八章 马鸣阿阇梨等时代
- 第十九章 正法中间遇敌复又兴复时代
- 第二十章 正法三次遇敌复又恢复时期
- 第二十一章 觉方王事业的末期与羯磨旃陀罗王时代
- 第二十二章 圣者无著兄弟时代
- 第二十三章 陈那阿阇梨等时代
- 第二十四章 尼萨伽尸罗王时代
- 第二十五章 遮罗王与般遮摩僧诃王时代
- 第二十六章 吉祥法称时代
- 第二十七章 瞿毗旃陀罗王等时期
- 第二十八章 瞿波罗王时代
- 第二十九章 提婆波罗王父子时代
- 第三十章 吉祥达摩波罗王时代
- 第三十一章 摩苏罗乞多王、婆那波罗王、摩醯波罗大王等时代
- 第三十二章 摩诃波罗王与沙牟波罗王时代
- 第三十三章 遮那迦王时期
- 第三十四章 吠耶波罗王与尼耶波罗王时代
- 第三十五章 麾摩罗波罗、诃悉提波罗、羼提波罗时代
- 第三十六章 罗摩波罗王时代
- 第三十七章 斯那四王等时代
- 第三十八章 毗讫罗摩尸罗首座传承
- 第三十九章 东方拘基地方教法弘扬时期
- 第四十章 诸小岛中佛教发生情况与南方等地再度弘传时期
- 第四十一章 《华鬘》中所出南方弘法世系
- 第四十二章 略究四部义
- 第四十三章 真言称起源辨略
- 第四十四章 造像者出生情况
- 余 论
多罗那他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听潮梦话
《听潮梦语》是由作者编好未出版的一个集子,集结了杂志上发表的这一总题下的短文(如《如之何如之何》、《生命的高梯》、《泡沫》等)、谈诗的短文(如:《“谓我何求”》中谈诗“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和两篇寓言:《螺壳的坟墓与巨石》、《湖滨之夜》。这些作品作者自己说“这真是浮浅的作品,仅仅略述微感;不过从微感中或能显出一点亮光。”希望读者读了这些短文后,能感觉到作者的“亮光”。
本草通玄
明代李中梓撰。约刊于明末,1667年经尤乘增订,收入《士材三书》。本书为李氏药物专著,全书二卷。李氏将药物分为草、谷、木、菜、果、寓木、苞木、虫、鳞、介、禽、兽、人及金石十四部,共收药物341种,重点叙述了每种药物的临床应用,末附用药机要、引经报使及针灸要穴图等。本书的特点是将药物的应用与炮制结合起来,广泛论述药性、制药及用药等方面的内容。
碧虚子亲传直指
碧虚子亲传直指,南宋道士方碧虚撰。或以为碧虚子即北宋道士陈景元,有误。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卷首有作者序文,自称遇海琼先生(白玉蟾)授以道要,后又遇安然居士教授,始得海琼妙旨,录之以成此篇。其书言南宗丹法。以先天一气为丹本,强调炼丹须依次第而行,从修命人手,若妄参禅学,只成顽空。又分别论述药物、采取、乾坤升降、火候、成胎生婴、移鼎温养诸法要。
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
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原题唐姑射山人张果纂。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分十七品,言外丹方术要诀。其中前十四品皆为抄袭唐人陈少微《大洞炼真宝经修伏灵砂妙诀》、《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文字略有增删改动。大抵论述丹砂之名称、品类、伏炼七返还丹之药物、鼎炉、火候、制作法诀,以及辨别石药性状之法。最后三品内容包括:炼圣修丹石诀、造小神水诀、造大丹诀、造药鼎受气诀。前两诀言制作「神水华池」之方法,以及所需玄精粉、小神水之作法。后二诀言制作「神符白雪丹」之方法,以及所需药鼎受气之法。据称神水华池「能化五金为宝,水银遇之立干」;神符白雪丹「服之即奇功莫测,造化无穷。鸟餐成风,蛇饵为龙,人服神仙」。
碧玉朱砂寒林玉树匮
碧玉朱砂寒林玉树匮,原题西蜀陈大师述。约出于南宋。一卷,收人《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炼养朱砂之法,其法颇烦杂。大致先以铅汞、硼砂等药物拌匀置匮中,然后将朱砂入匮封闭固养,成碧色伏朱。再将伏朱添加生朱,置匮中加火锻养两遍,得白色朱,名日。「白雪不消」。此白色朱研末为药,「可作养宝长生匮」。加入生汞封养三日,即生出汞苗一二寸。又将白色朱依次加药封养四遍,而其色复红,是为还丹。书中称:「朱砂养至七遍,极红,丹质成也,故日还丹,至此大备」。还丹中加入雄黄可生养黄芽,「黄芽至灵,同汞芽可点化为金也」。据称此法出自西蜀青城山,为蒲先生传自杭州西湖道院,「乃经验秘方也」。 原书后半篇又有养宝法五段,包括:碧玉朱砂匮养庚砂、煅炼、脱圣胎、转养粉霜、结庚母砂。据称依法将庚砂养火九日,则庚砂成宝,「坯镕不折,十分足色」。
哲学通论
范寿康著,中华书局1935年出版。 本书可分为绪论、知识哲学(认识论)、自然哲学或形而上学三大部分。在绪论中作者讲了哲学的概念、哲学与宗教、哲学与科学、哲学的研究方法几个问题。在知识哲学编中讲了认识的起源,并比较了唯理论、经验论、批评论三者不同之处;认识的效力,包括独断论、怀疑论、批评论三种见解;认识的本质,包括朴素的实在论、观念论、先验的观念论、批评的实在论几种不同观点。在结论中对康德的哲学作了批评,并大致阐述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在自然哲学编中,首先讲述了本体论,其中有唯物论、唯心论、具体一元论、抽象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等各种形形色色的观点。宇宙论中讲述了自然的历程和自然的究极。自然的究极就是讲自然的背后有无神的存在。在最后一章“结论”中,作者对于费尔巴哈的唯物论作了批评。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比之前人有很大发展,但他的唯物论是非辩证的,形而上学的,而且不能依据唯物论来说明社会现象。在此基础上,作者较为系统地讲述了辩证的唯物论。这本书是作者为哲学初学者写的,内容丰富,特别是各派的观点对立说得很清楚,是一本很好的入门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