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史

作者:多罗那他
印度佛教史

全称《印度圣地妙法如何弘传明示如意珠》。觉囊派著名学者多罗那他著,成书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是一部详细论述印度佛教发展史的权威性著作。全书以编年史的方法详细叙述了印度历史及各个历史阶段中出现的佛教名人的事迹,其中所运用的多数资料在其他史书上难以找到。对于有些历史和传说的叙述,有别于汉藏文及巴利文,如佛死后的历次结集、阿育王的传说、十事非法、大天五事等,都有其独特的记载。全书从佛法形成开始写,直到真言乘起源,概述了千余年中佛教创立发展、各大学派形成、传承关系等,极力推崇以无著为代表的瑜伽唯识学派,宣扬如来藏思想。同时反映了大小乘佛教之间的矛盾和佛教与外道的斗争。历史上此书的版本有觉囊寺版、德格版、拉萨版。国外有多种译本。1869年圣彼得堡出版了西夫讷和瓦西列也夫的德文译本和俄文本。1928年东京出版了寺本婉雅的日译本。英文本是由印度语言学家何利那他·德从藏文翻译的。1970年钦巴喇嘛和卡托帕德哈亚又合译成英文,加尔各答大学卡托帕德哈亚参照俄德两种本子作了校订,在印度出版,书中增加了注释和补充注释。1946年,国内出版了王沂暖的节译本,近年出版了张建木的汉文全译本。

章节列表

升序↑

多罗那他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寓简

寓简

南宋沈作喆撰。十卷。作喆字明远,号寓山,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绍兴进士。官至左奉议郎。曾有《寓林集》三十卷,今佚。约当淳熙元年(1174)成此书。以评议北宋名臣之篇居多。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本书以考辨经史诗文为主,涉及面较广。由于作者学问渊博,才辩纵横,所述颇可供参考。此书自序题“甲午岁”,是为淳熙元年(1174),据序知此书为作者放废以后所著。书中多文史杂考,往往信实有据。所记北宋遗闻轶事,亦可资考证。

儿女英雄传

儿女英雄传

长篇小说。全称《儿女英雄传评话》。又名《金玉缘》、《侠女奇缘》。清末文康撰。原书五十三回,今存四十一回。约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以后。康,姓费莫氏,字铁仙,一字悔庵,自署燕北闲人,满族镶红旗人,大学士勒宝次孙。历官理藩院员外郎、安徽徽州知府,后授驻藏大臣,以病未赴任。能诗文,晚年以著述自娱。书叙安骥和侠女十三妹(何玉凤)、张金凤的婚姻故事,对当时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及官吏贪赃枉法等有所揭露,然基本思想倾向是宣扬封建道德。作者把“儿女”和“英雄”强揉在一起,把“忠孝节义”作为“儿女英雄”的标准,使“儿女真情”、“英雄至性”、“忠孝节义”合而为一。书中人物安骥、何玉凤、张金凤等都是“忠孝节义”概念化身,被写成既有“儿女之情”,又有“英雄至性”的“人中龙凤”。由于他们恪守封建道德,忠于封建统治,作出一番“儿女英雄”事业,结果安骥功成名就,位极人臣,金玉姊妹亦各生一子,子贵孙荣。表现出庸俗的封建理想。全书以纯熟北京口语写成,前半部十三妹形象刻画亦较生动,颇具侠义精神,较有艺术成就。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书局石印本、一九三五年文艺出版社铅印本。解放后有广西、西湖、上海等出版社铅印本。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章炳麟著。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仍以君主立宪的改良主义政治观点,抵制和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1902年发表的《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仿行立宪不能行革命书》一文即其代表。章炳麟在这封信中批驳了此文对革命的种种非难,阐述了中国必须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主张,为当时革命派对改良派进行公开论战打响了第一炮。文章围绕着中国应“立宪”还是“革命”这一中心问题,着重驳斥了保皇派康有为提出的中国人民“公理未明,旧俗俱在”,因而只可“仿行立宪,不能行革命”的谬论,指出“公理之未明,则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他又针对康有为“保皇是天命注定”的谬论,认为革命是“拨乱反正,不在天命之有无,而在人力之难易”;认为“今日之民智,不必恃他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他深信中国经过“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革命之后,将建立民主共和的制度,信中表现作者不信天命,信革命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有力地鞭挞了勾结帝国主义的满清政府的罪恶,揭露保皇派的反动本质。此信发表后引起反动派的极端恐惧,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是有力的鼓舞。但信中在反满思想中掺杂了不少大汉族主义的糟粕。全文万余言,以古今中外的实例佐证,阐述民族民主革命思想,观点鲜明,气势凌厉,说服力和感染力极强。

史佚书

史佚书

一卷。周尹佚 (生卒年不详)撰。佚又作逸,周太史,故又称史佚。《通志·氏族略》 云:“少昊之子封于尹域,因以为氏,子孙世为周卿士,食采于尹,故或谓尹佚。即少昊之裔也。”班固认为佚是成康之臣,贾逵认为是周文王时人,杜预认为是武王太史。可能佚在周文、武王时任太史,成康时仍在世。《汉书·艺文志》墨家类注有《尹佚》二篇。《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 皆不著录。清人马国翰从《左传》、《国语》、《逸周书》、《说苑》、《淮南子》诸书辑为一卷。清孙诒让认为马国翰仅录 《左传》、《逸周书》所载史佚语及遗事数条,“无由定其为二卷之佚也。”又据《吕氏春秋》记载:“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天子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又,有人将佚与太公、周、召列为四圣,言可为法,故《汉书·艺文志》以佚为墨家之首。该书现存的主要版本是清马国翰辑 《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妙法莲华经马明菩萨品第三十

妙法莲华经马明菩萨品第三十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经中叙述天地由变坏而生成的情况;人类的出现及地狱、须弥山和四大部洲的情况;四大天王及至三十三天的情况;铁围山及诸地狱、劫运的情况。最后叙述阎浮提洲诸国的情况,如西方晋国、北方月氏等等。内容大致取自《大楼炭经》、《起世经》等,亦有任意编造的成分。本经未为中国历代经录著录,隋以后历代经录载有伪经《妙法莲华天地变异经》一卷,或即此经。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金刚经鸠异

金刚经鸠异

佛教感应集。唐开成元年(836)段成式撰。一卷。原载于段著《酉阳杂俎续集》卷七。全书记述以唐代中叶为社会背景的《金刚经》感应故事二十一则,始自张济丘,终于王孝廉。所记故事大多是作者依据传闻整理而成,亦有部分真人真事。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