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

作者:安世高
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

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二卷,后汉安世高译,见大集经五九及六十两卷,此存目。十方菩萨问何因缘,菩萨有痴有黠,乃至智能有厚薄?佛言,知校计为黠,不修校计为痴,因广说五十校计法。

猜你喜欢的书

萌芽

萌芽

《萌芽》是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中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描写煤矿工人为了反抗资本家的剥削而进行的斗争。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与国际工人协会有联系的青年工人艾蒂安,他因打了工头而被工厂解雇,只身来到煤矿。展现在他面前的煤矿好像一只贪婪的、时刻准备吞噬人类的巨兽,矿工每天像家畜一样被送到巨兽口中,在年久失修的矿井深处劳作。矿工们身心备受摧残,许多人死在矿井下面。孩子们发育不良,甚至长成畸形。资本家以各种名目克扣工人已经少得可怜的工资,整个矿区笼罩着贫困和死亡的阴影。艾蒂安向工人们讲述生存与自卫的道理,宣传、鼓动、领导了工人的罢工,愤怒的浪潮席卷矿区。但煤矿公司派来军警,对工人进行了血腥的镇压,罢工暂告失败。艾蒂安作为工人领袖,在罢工中英勇无畏,但他显然经验不足,在罢工进入高潮,群众斗争进而成为一种盲动力量时,他感到无力控制局面。最后在一次人为制造的矿难中,艾蒂安作为唯一的幸存者,带着战友们的灵魂与寄托,动身前往巴黎,开始新的征程。

念庵集

念庵集

二十二卷。明罗洪先撰。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吉水(今属江西省)人。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十五岁读王守仁《传习录》,深喜之。欲往受业,被其父阻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1529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后官至春坊左赞善。著有《念庵集》、《冬游记》。是集凡二十二卷,为罗洪先六世孙罗继洪于清雍正六年(1723)所刻。洪先为文三变,初效李梦阳,后既从唐顺之等相讲磨,晚乃自成一家。其诗颇近击壤派,但其中亦有不少朗爽之作,亦颇堪訡诵。其诗文刻本甚多,有嘉靖三十四年 (1555年)安如磐刻本,名为 《念庵罗先生文集》,凡四卷;嘉靖四十二年 (1563年)刘珍刻本,名为 《念庵罗先生集》,凡十三卷;嘉靖四十三年 (1564年)甄津刻本,卷帙与刘珍刻本相同; 隆庆元年 (1567年)苏士润等刻本,名为 《念庵罗先生文集》凡八卷、《外集》十五卷、《别集》四卷,前有其门人胡直序; 万历四十五年 (1617年) 陈于廷刻本,名《后莲洞罗先生文集》,凡二十五卷。现有明万历本、《四库全书》 本存世。

广陵集

广陵集

三十卷。《拾遗》一卷。宋王令(1032—1059)撰。王令初,字钦美,后改逢元,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王令才思奇异,其诗以韩愈为宗,而出入于卢仝、孟郊、李贺之间,词句磅礴,气势雄壮。刘克庄《后村诗话》曾称其《暑旱苦热》诗“骨力老苍,识度高远。”其诗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生活,表现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广陵集》三十卷是其子王说所编,其中诗赋十八卷,文十二卷,《拾遗》一卷,并附有墓志铭、事状及交游投赠追思之作。今有善本《广陵先生文集》二十卷,《拾遗》一卷,《附录》一卷四册,为旧钞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广陵集》三十卷、《拾遗》一卷亦有《四库全书》 本。

镡津集

镡津集

宋代诗文别集。22卷。释契嵩著。此书是作者生平所著诗文的汇集。卷1至卷3为《辅教篇》,卷4为《皇极论》、《中庸解》,卷5至卷7为《论原》,卷8为杂著,卷9至卷11为书启,卷12、13为叙,卷14为志、记、铭、题,卷15为碑记、铭、哀辞,卷16为述题、书、赞、传、评,卷17至卷19为《非韩》,卷20至卷21为各体诗歌,卷22为序诗赞题。书中的《辅教篇》,主要是对儒教和释教精神实质相通之处进行诠释,包括《原教》、《广原教》以及《孝论》13篇。另有《非韩》30篇,主要是诋毁韩愈,尤其针对韩愈斥佛的观点而发。其文重在论辩,文学成就不高,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大。释契嵩是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人,故名其集为《镡津集》。有明弘治十二年(1499)释如卺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三编本。

沧海遗民剩稿

沧海遗民剩稿

近代诗集。王松著。初版本约刻于民国初年。1959年6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重新出版。卷首有刘承干《序》、吴曾祺《序》、施士洁《序》、邱菽园《序》、郑家珍《序》、陈槐庭《序》、作者《自序》及王瑶京等人题词。卷后附林纾《跋》、连横《跋》以及连横《王处士友竹先生五旬寿序》、施耐公《友竹居士五十寿序》、邱菽园《笔记一则》、丘逢甲《题沧海遗民<台阳诗话>》、林纾《酬台湾王隐君友竹见赠长句》、邱菽园《遗民王友竹君生圹表》、编者周宪文《后记》等。该书收诗集两种:一题《如此江山楼诗存》,录诗127首,作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一题《四香楼少作附存》,录诗35首,为作者青少年时期之作。林纾《跋》称其诗“骨力清健,仿佛陈简斋”。尤其《如此江山楼诗存》因作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故充满爱国之情。

鸦片事略

鸦片事略

清李圭撰。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海宁州署刊本和1931年北京图书馆排印本。本书就闻见所及,博采旁书,并录诸邮报,芸萃而成。专述鸦片毒害中国的经过,乃清廷对于鸦片政策的转变。上卷自英国贩运鸦片来华写至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鸦片战争结束;下卷自1843年写至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旧籍中叙述鸦片问题,以此书最详,为研究清代鸦片问题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