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我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瑞士荣格著。英国伦敦罗特列杰与基根·保罗公司1933年出版英文版。由1930年前后发表的11篇论文合编而成。是荣格脱离精神分析学会,独创心理分析学派后的著作。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继承性的批判和更新性的发展,对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都赋予了新的理解和新的含义,从梦的解析出发,精辟论述了分析心理学的各个问题。涉及从集体潜意识到宗教、文艺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该书由梦的解析出发,内容涉及荣格关于心理治疗、类型心理学等分析心理学各个方面的观点,提出“集体潜意识”的概念,阐述分析心理学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分歧所在,关注现代人的精神问题,对心理学与文学、宗教的关系问题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著。1911年首次发表在《逻各斯》上。作者在这篇论文里坚持和论证了这样一种信念:人类文化的最高兴趣要求一种严格科学意义上的哲学的发展;因此,我们时代的哲学革命必须为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设置基础。这种科学性哲学是建立在纯粹而且绝对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现象学才可能提供出这种知识。因此,尽管哲学一直要求成为最高尚、最严格的科学,这种自觉的意愿甚至支配着整个欧洲哲学史中的革命而从来没有被放弃过,但直到现在它仍未能实现。哲学根本还不是科学。这并不表明哲学在本质上非科学。相反,任何领域中严格科学的可能性要求以哲学作为严格科学的可能性为前提;只有后者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具体科学的真正科学性。基于这一信念,作者批判了自然主义与历史主义和世界观哲学,因为恰恰是它们动摇了把哲学作为严格科学来追求的信心。自然主义只承认物理的东西才是实在的、客观的,它要么否认理念的实在性,要么将其自然化。但是这种客观性、实在性的预设本身是理念的。历史主义同样地存在内在的矛盾。当它在证明绝对形而上学的不可能性时,在表明这种证明的基础的可能性时,它实际上已经否定了自己。这篇论文写于胡塞尔从《逻辑研究》(1900年)向《观念》第一卷(1913年)的现象学方法过渡期间,可以被看作胡塞尔的前先验思考方式与先验思考方式之间的连结带。
南院国师语录
凡三卷。全称南院国师住山城州龙安山禅林禅寺语录。又作规庵录。日僧规庵祖圆(1261~1313)撰,侍者慧真、妙准等编。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辑录禅林禅寺语录、南禅寺语录、太平兴国南禅寺语录、偈颂、敕谥南院国师规庵和尚行状、附录等。
惠果和尚行状
惠果和尚行状,一卷,佚名,内题大唐青龙寺三朝供奉大德行状,尾缺,日本中川本也题记,跋陀罗摩抳题记。
摄大乘论释章
佛典注疏。作者和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存斯2435号,首尾皆残。现名乃据内容新拟。是世亲著、真谛译《释大乘论释》的注释书。主要从《摄大乘论释》中选择一些关键名相进行疏义。现存“十种胜相义第一”、“三识义第二”、“四惑义第三”、“薰习义第四”(后残)。对每一名相均不厌其烦地从各方面进行疏释。如对“三识”即分如下十一门疏义:释名相、辨体相、真妄分别、解或(惑)分别、心意识分别、善恶无记分别、三性分别、摄四识、摄八九二识、摄十一识、大小乘分别。所谓“三识”,指“阿赖耶识”、“阿陀那识”、“生起识”。本书以上述十一门抓住三识的特点,纲目清楚。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题作“《摄大乘论章》卷第一”。
六字咒王经
一卷,失译,东晋录。因旃陀罗厌惑阿难,而说此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