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疑论

作者:佚名
折疑论

比丘子成号妙明着。西域师子比丘述注叙问第一。圣生第二,言佛降诞之迹。问佛第三,答不称姓名而称佛之问。喻举第四,喻明佛经非是繁而不要。宗师第五,言古今帝王贤士皆宗师佛。通相第六,通明佛之妙相。论孝第七。拒毁第八。评仪第九。举问第十,答事鬼知死之问。解惑第十一,解夷夏之惑。释谤第十二。辨施第十三。殊见第十四。随宜第十五。优劣第十六。先知第十七,谓汉明以前,已先有知佛者。尊释篇第十八,客方崇佛。言符第十九,吻合三教之理。会名第二十,会同三教圣人之名。

猜你喜欢的书

游仙窟

游仙窟

唐代传奇小说。属辞赋体。作者张鷟,字文成,在当时颇有文名。小说早期流传日本,在国内早已失传,近世从日本抄录带回中国。小说以第一人称形式自叙一次偶入仙窟的艳遇,写作者奉使河源,途中投宿某家,名为神仙窟,受到女主人崔十娘的热情款待,席间,二人以诗歌唱酬,互相调笑,尽情寻欢作乐,后经五嫂从中撮合,二人成一夕之欢。天明之后,自奔前程而去。小说具有较浓重的色情成分,宣扬了“欢乐尽情,死无所恨”的及时行乐思想。但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初唐时期在婚姻爱情观念上的开放风气,同时也体现出当时一些企图冲破礼教束缚的女性生活的苦闷。艺术上最大特点是基本采用一种骈散相间的形式,大量运用韵语,音调铿锵,行文流畅。从传奇小说的发展来看,《游仙窟》已基本摆脱了志怪小说的神怪气息,开始着眼于“人事”的描写,完成了由志怪小说到传奇小说的过渡,在唐传奇发展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真山民集

真山民集

诗别集。南宋真山民(约1274年前后在世)撰。一卷。山民真名不详,或云名桂芳,括苍(今浙江丽水)人。或以为真德秀之孙。宋末进士。痛值乱亡,深自湮没。惟所至好题咏。此集收诗凡百十六首。多为咏物述怀、探幽赏胜之作,未曾有江湖应酬语。山民工诗,所至辄好题咏,因有诗作流传人间,人或拟之以陶渊明。其诗以写麦秀黍离之悲与山林隐逸生活为主。诗学晚唐,风格清丽,颇多警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举其佳句:“鸟声山路静,花影寺门深”,“风蝉声不定,水鸟影同飞”,“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金刚般若疏

金刚般若疏

六卷。唐释吉藏撰。《金刚般若罗蜜经义疏》续藏经本作四卷,题名为胡吉藏法师撰,前有序一篇。卷一为玄义,有十重,即:一序说经意,二明部傥多少,三辨开合,四明前后,五辨经宗,六辨经题,七明传译,八明验,九章段,十正释文。是为鸠摩罗什译本作义疏。其科判全经为序正说流通三分,各分二段。正说之中,释须菩提问。取论议为四问,一问发心,二问应往,三问修行,四问降伏。魔说中分三大章。初门答问以明因,断疑以辨果。信受门分遮无信,明有信。格量门分外施,内施、释迦往因。该义疏对解经有一定帮助,现常见版本是金陵刻经处本。

普照国师法语

普照国师法语

普照国师法语,二卷,日本隐元隆琦撰,日本性杲等辑。当取自隐元在中日两国向弟子或参禅者所作开示的书信或笔录。

见如元谧禅师语录

见如元谧禅师语录

见如元谧禅师语录,一卷,明元谧说,道璞集,李长庚序,黄端伯序,有行实。

金刚经新异录

金刚经新异录

金刚经新异录,一卷,明王起隆辑著并序,佚名序(尾缺),内题皇明金刚经新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