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经

作者:佚名
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经

一卷,唐不空译。说观自在菩萨往昔因缘。

猜你喜欢的书

思维的本质

思维的本质

《思维的本质》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代表作,胡适终生佩服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陶行知深受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观点的影响。杜威认为教育必须以反省思维为目的。杜威在书中运用了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详细阐述了我们进行思考时的不同过程。 《思维的本质》共三大篇,第一篇是关于思维训练的问题,主要说明什么是思维、反省思维的必要性、固有的知能与思维训练、学校的情境与思维训练。 第二篇加入逻辑的考量,进行完整反省思维行为的分析、系统性的推论与试证以及阐释了判断在思维中的地位等。 第三篇则是关于思维的训练,包括活动与思维训练、语言文字与思维训练、思维训练中的观察与知识、教课与思维训练等。

涛语

涛语

现代散文集。石评梅著。上海神州国光社1931年12月初版。收作者1923—1927年间所作散文19篇,其中《寄海滨故人》有3节,《涛语》1组有8题。前半部主要诉说自身在人生途中漂泊挣扎的艰辛悲苦,刻划了知识女性“零余者”的自我形象。后半部追忆自己和天辛(高君宇)的爱情经历及其不幸结局,充满着悼亡伤逝、刻骨铭心的哀怨悲痛,表现了对所爱的“愿血染了头颅誓志为主义努力的英雄”生死不渝的忠贞感情,也表示了“痛定者”决心继承烈士遗志、开拓人生新路的坚强信念。这部人生悲歌较全面地展现了女作家的不幸遭遇和复杂心态,是挣扎于人海波涛中的知识女性的呼告和独白。

中国文学论丛

中国文学论丛

钱穆著。本书作者为文史大家,其谈文学,多从文化思想入手,注重高屋建瓴、融会贯通。本书三十余篇,上起古诗三百首,下及近新文学、有考订、有批评。各篇陈义、详略皆不同,均随意书写,非一气贯注。惟会通读之,则见出中国一部文学演进史;而中国文学之特性,及各时代各体各家之高下得失之描述,也见出作者之会心及评判标准。

萤雪丛说

萤雪丛说

二卷。南宋俞成(生卒年不详)撰。俞成字元德,东阳 (今浙江金华)人。是书卷首有庆元庚申 (1200)俞成自序,称年四十后即不应科举,“优游黄卷,考究讨论,付之书记,囊萤映雪,无所不为,尘积日久,遂成一编,目曰 《萤雪丛说》,”以 “囊萤映雪”,“照耀方册”,“以见其学之笃而志之锐也。”其书多言揣摩科举之学,而谆谆于假对之法。一事一记,共分致字说、谷字说、忍字说、声律对偶假借用字、诗题用全句对、记史法、解书诀、歌颂、祝寿、祭文、四凶辨、赋假人名体状题意、赋善使事、韵学、诗随景物下语、诗人警句、史臣不载人臣实事、功臣特进朝清、试画工形容诗题、陈同甫议论作文之法、文章话法、注题目出处、文字节要、以论语法言章句戏有官君子、梦见主盟道学、不责酒过、忠恕违道不远、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解书、评论词赋破题、用复变夷、天堂地狱、善恶有报等六十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论皆迂鄙,所记契丹祭文之事,盖本孙奕《示儿编》,不能纠驳其非,仍述为美谈,尤齐东之语。其解宥过无大、刑故无小二句,谓过当宥而大者不在所宥,故曰无大,故当刑而小者不在所刑,故曰无小。又训皋陶陈谟为射策之义。皆穿凿附会,无可取也。”其实,书中所记,多作者追求科举经验之谈,间及遗闻琐事,未能全废,亦可参考。今有 《百川学海》、《续百川学海》、《稗海》、《金华丛书》、《儒学警悟》、宛委山堂 《说郛》、《丛书集成初编》等多种版本。

易学启蒙意见

易学启蒙意见

明韩邦奇撰。五卷。《四库全书》本。此书旨在阐明朱熹《易学启蒙》之说。《四库全书提要》指出:“一卷曰《本图书》,二卷曰《原卦画》,皆推衍邵氏之学,详为图解;三卷曰《明蓍策》,亦发明古法,而附论近世‘后二变不挂’之误;四卷曰《考占变》,述六爻不变及六爻递变之旧例;五卷曰《七占》,凡六爻不变、六爻俱变及一爻变者皆仍其旧,其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变者则别立新法以占之。所列卦图,皆以一卦变六十四卦,与焦延寿《易林》同。然其宗旨则宋儒之《易》,非汉儒之《易》也。”按,今存此书明正德九年(1514)李沧刻本及明嘉靖十三年(1534)苏祐刻本多部(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均作四卷,可备参考。

梦月轩诗钞

梦月轩诗钞

清 张玉纶撰,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