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菩萨戒疏
作者:明旷猜你喜欢的书
鹤林玉露
宋代笔记。18卷。罗大经著。此书为其退居林下所作。自序写于宋淳祐八年(1248),当为成书之时。“鹤林”是他与门客清谈之所,“玉露”则本杜甫《赠虞十五司马》“爽气金天豁,清谈玉露繁”之句。全书分甲、乙、丙三编,每编各6卷。主要记载南宋中期的历史掌故和文坛轶闻。《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体制在诗话、语录、小说之间;其宗旨亦在文士、道学、山人之间。大抵详于议论而略于考证。”书中提供了不少重要的史料。如甲编卷4“绍熙内禅”条,记载群臣逼宋光宗逊位、拥立宋宁宗的始末;同卷“邓友龙使虏”条,揭示了韩侂胄北伐的直接起因;乙编卷3“白羊先生”条,记载了宋光宗时一次未遂政变;丙编卷1“高宗眷紫岩”及卷4“中兴讲和”条,有助于了解当时和战两派斗争的内幕。诸如此类,或可与史乘互参,或可补阙订误,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中涉及文人交往、诗文本事及评述资料极多,明代叶廷秀从中辑出近40条诗话,编成《诗谭续集》,其实本书谈诗者远不止此数。现存版本较多,主要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为18卷本,一为16卷本。18卷本较16卷本多出40条。经考证,18卷本较为接近此书原貌,今存《永乐大典》残卷中引此书19条,均未超出现存18卷本。中华书局将此书纳入“唐宋史料笔记丛刊”,1983年出版,由王瑞来以18卷系统中刊行较早的庆安本为底本点校。书后附有关于罗大经生平事迹及《鹤林玉露》版本源流的考证及诸书题跋。
四斗二十八宿天帝大箓
《四斗二十八宿天帝大箓》,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南北朝天师道道士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纂集四种符箓,即《四斗二十八宿天帝大箓》、《五帝五星五岳神仙箓文》、《太上三五黄神越章箓》、《太上三五交乾步纲箓》。四种符箓分别录载二十八宿天帝、五方天帝及五星、五岳之神,以及上天诸将军、功曹、灵官、吏兵、仙童玉女之名称数额,并有受箓盟文。修道者盟受法箓,可召真伏魔,飞步天纲,书中所载「黄神越章」为早期天师道重要法箓。
十力语要
熊十力论学语录、笔札的汇编。凡四卷。卷一以1935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十力论学语辑略》为基础略加修改,并补进四十年代初的若干书札而成。卷二收录了1936至1938年及1940年短札,曾于1940年单印行世。卷三收录了1942至1947年的文章书信和生平自叙,其中阐释《新唯识论》主旨的一些重要文章曾在《哲学评论》、《文哲月刊》、《思想与时代》等刊物上发表过。卷四即以作者于1930年自印的《尊闻录》为基础,增加了部分抗战期间的短札而成。作者在《增订十力语要缘起》中说:“此四卷之书,虽信手写来,信口道出,而其中自有关于哲学思想上许多问题及作人与为学精神之砥砺者,似未容抛弃。”本书对中、西、印文化和哲学均有所论列,从中可以了解作者各个时期的思想变化及“新唯识论”体系萌发、形成、发展的过程。通行本为1947年湖北“十力丛书”本。
春秋尊王发微
十二卷。孙复撰。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学《春秋》,着此书。此书是现存最早的宋代《春秋》学专着。此书上祖唐啖助、赵匡、陆淳废传解注,以经求经,直寻大义之风,又兼宗韩愈排斥佛教,以为佛家是以春秋乱中国之旨,力主“尊王攘夷”。如此书于隐公“元年春王正月”下云:“孔子之作《春秋》也,以天下无王而作也,非为隐公而作也。然则《春秋》之始于隐公者非他,以平王之所终也。”此为尊王。又如僖公元年“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极邢”条下云:“齐桓公每天遂以来二十年”用师征伐皆称人者,以其攘夷狄、救中国之功未着,微之也。”而于此言“师”,乃因其“攘夷狄、救中国之功渐见,少进之也。”此为攘夷。历来治《春秋》者,皆谓《春秋》一书寓意褒贬。如庄公八年《经》“秋,师还”,《穀梁》以“还”为善辞,而《左传》亦云“君子是以善鲁庄公”,这是褒。又如隐公八年《经》“郑伯使宛来归祊”,《穀梁》以名宛为“贬郑伯、恶与地”,这是贬。而《公》、《穀》所谓的《春秋》大义,主要也在于褒善贬恶。然孙复发孟子所谓“《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之意,认为《春秋》有贬无褒。如僖公九年九月戊辰葵丘之会,《公》、《穀》根据日月例,以为是美桓公尊天子。然此书却云:“桓公图伯,由帅诸侯,外攘夷狄,讨逆诛乱,以救中国。经营驰骤,出入上下三十年,劳亦至矣。然自服强楚,其心乃盈,不能朝于京师,翼戴天子,兴衰振治,以复文武之业。前此五年致王世子于旨上,今复致宰周公于葵丘,观其心也盈已甚矣!……此葵丘之盟,桓公之恶从可见矣。”诚如南宋大学者朱熹所说,《春秋》只是直书其事而善恶自见,并没有在文词字句中隐寓什么褒贬,诸儒之言褒贬者已属无稽之谈,而孙复所创之“有贬无褒”之说更是臆度妄断。孔氏《春秋尊王发微》首开宋代以苛议说《春秋》之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引常秩批评孙复之言曰:“明复为《春秋》,犹商鞅之法,弃灰于道者有刑,步过六尺者有诛。”叶梦得着《石林春秋传》,于诸家义疏多所排斥,但特别反对孙复此书,认为孙复不深于礼乐,故其言多自抵牾,有甚害于经者,虽概以礼论当时之过,而不能尽礼之制,尤为肤浅。尽管诸儒对孙复此书多所批评,但此书在当时影响极大,开了宋学之先河。现存有宋抄本,清《通志堂经解》本等。
法常住经
附西晋录。佛在祇园,为比丘说有佛无佛,法性如故,如来出世,为众生故。分别演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若行者与合,无彼无此,犹如众流合海。
古来世时经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阿那律说往昔施支佛饭福报,佛赞叹之,并为比丘说未来轮王及弥勒事,以衣施弥勒,令转施众僧,即中阿含说本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