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经

作者:佚名
大方等大集经

(梵文Mahāvai-pulyamahāsannipātasūtra) 略称《大集经》。佛经名。大集部诸经的汇编。北凉昙无谶等译。六十卷。据称是佛陀向四方菩萨所说的大乘佛法,以大乘*六波罗蜜法和诸法性空思想为主要内容,但也有密教说法,有些经包含陀罗尼和梵天等诸天护法的内容。全经有十七分,第一至第十一分(二十六卷)、第十三分(三卷)是昙无谶译;第十二分(四卷)是南朝宋智严、宝云译;第十四至第十六分(共二十五卷)是隋那连耶舍译;第十七分(二卷)是东汉末安世高译。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别行异译本。

猜你喜欢的书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活动家和理论家孔多塞著。1795年巴黎出版。此书被称之为“18世纪的最后遗嘱”。作者将此书写成反映全面历史的书籍,并从中概括出从原始时代到法国革命的人类精神。书中揭示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各种痛苦是各种坏制度造成的,人类最终将使自己从中解放出来。书中指出,研究历史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显示人类原先是什么样的,现在又是怎么样;另一个是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弄清楚并推动未来进步。孔多塞论述说,进步的主要障碍是各种偏见,而政权世袭制,妇女的社会不平等和宗教都造成了恶果的谬见,阻碍人类进步。作者思考了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从原始社会的野蛮无知到科学文明的启蒙和政治自由。他分辨了9个历史时代,并且预言第10个时代,从法国革命结束开始,代表人类精神的未来发展。大致说来,第1个时代开始于史前人类,人们开始信仰各种超自然力量。第2个时代,艺术和科学得到发展,各种原始制度创立起来,第3个时代是农业时期,它随着字母的发明而结束;第4个时代是希腊人占优势的时期;第5个时代直到中世纪,其标志是数学和医学的进步以及罗马人的兴起;第6和第7个时代指中世纪,这是灾难性时期,宗教偏见和宗教迫害是其特征;第8个时代,主要标志是印刷术的发明,美洲的发现,科学革命和宗教改革;第9个时代是从笛卡儿到法国革命,其特征是理想时代的到来。在本书的最后一章里,作者论述了人类的未来。他确信医学的发展将驱除病魔延长寿命;战争将被看成是最大的罪恶;自由贸易将伴随着商业和工业自由而产生;男女之间权力不平等的偏见将被铲除;全民教育制度将建立起来等等。此书出版以后,得以广泛流行,除法国各家出版社争相出版外,英国、德国等地方都有译本出版。此书影响之大,以至于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19世纪的社会哲学并为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医经读

医经读

医经类著作。清沈又彭撰。四卷。又彭字尧封,嘉善 (今属浙江) 人。少习举子业,兼擅占星聚水之术,尤精于医。另撰有《伤寒读》 、《女科辑要》 、《评王孟英医案》。认为“《素问》、《灵枢》非出一手,真伪杂陈,指归非一”,遂以去伪存真、去非存是为宗旨,删其繁芜,撮其枢要,并将所选经文重新分类编撰,成书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 。分平、病、诊、治四集。平集取义于《素问·平人气象论》,列有关常人生理经文。病集载言病证病机经文。诊集列有关诊法内容经文。治集汇列有关治则经文。间附按语,言简意赅,外论天人感应之理,内论脏腑气血之机,首尾相贯,一脉相承。为明清以来分类研究 《内经》 中较简明者,但所选经文不及李中梓《内经知要》 精当。有乾隆三十年中俭堂藏版本,《三三医书》 本。

灵台经

灵台经

灵台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唐宋间。南宋《秘目》所算类、《通志‧艺文略》历数类,均着录「灵台编一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真部众术类。经文原本为十二章,《正统道藏》本缺前八章,仅存后四章。即〈定三方主〉第九、〈飞配诸宫〉第十、〈称星历分〉第十一、〈行年灾福〉第十二。其书言算命术,属紫微斗数类。大略依人之生辰定其三方主,又以二十八宿加临十二月,配身官、命官、德宫、财帛宫、寿命宫等二十余宫,以推算人生之贫富寿天及流年吉凶。

沧浪诗话

沧浪诗话

南宋末年严羽著。羽有《沧浪集》已著录。羽字仪卿,一字丹丘,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人。事迹及生卒年不详。宋代诗话自欧阳修《六一诗话》首开其例,著作繁兴,但都较零碎,近于随笔。《沧浪诗话》却是一部最有系统的著作。由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组成。《诗辩》提出了论诗的基本主张,是全书的核心。《诗体》论诗歌的体例,《诗法》谈写作方法,《诗评》评论了历代许多作家、作品,《考证》考订了一些诗篇文字、作者,表达了严羽的鉴赏观点。此编为作者代表作,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及诗证五题。后附《答吴景仙书》。此编以禅喻诗,形成“诗禅”说。论诗强调“识”,所论着重于诗的形式和艺术性,强调诗的形象思维。标榜盛唐,力排江西诗派。人民文学出版社83年出版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可参。沧浪论诗重视艺术特点,以禅喻诗。《诗辨》开宗明义,提出“学诗者以识为主”,标榜盛唐。“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虽然语涉玄虚,但体会到了盛唐诗形象思维之妙,慧眼独具。

述报法兵侵台纪事残辑

述报法兵侵台纪事残辑

本书据清光绪十至十一年间广州「述报」残帙选辑而成,不分卷。「述报」为一小型报纸(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未曾提及),光绪十年三月二十三日(一八八四年四月十八日)创刊,至翌年二月十八日(一八八五年四月三日)宣告「停派」三天,此后有无续刊,不得而知。时值中、法战争期中,当年台湾在此战役中,基隆曾遭受侵占、西岸海口被封锁,清廷先以刘铭传驻台办理军务,随后并由杨岳斌绕道东海岸登陆援剿;此报对于此役纪事,格外加意采录,极具史料价值。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藏有此报残帙六卷,完整者为十年九月、十二月与十一年正月、二月四卷,其余残存两卷中见有十年三月二十三、二十四两日,其后不明月日者若干页及四月十三至十五日三日;虽就残帙所辑并不完整,资料仍极丰富,堪称研究台湾史事一种有用文献。

浮邱子

浮邱子

哲学、政治著作。清汤鹏撰,12卷91篇。约作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在《树文》篇作者自述撰写宗旨: “其旨务在剖析天人王霸,发抒体用本末,原于经训,证于史策,切于家国、天下,施于无穷。其心务在琢磨主术臣道,护持国势民风。” 主张以义理之学为“体”,以理政为“用”。他说: “君子纳之于轨物,然后能裁之于义理; 裁之于义理,然后能详之于体段; 详之于体段,然后能鸿之于作用。” (《则古上》) “理政必考其学”(《则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