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经

作者:佚名
大方等大集经

(梵文Mahāvai-pulyamahāsannipātasūtra) 略称《大集经》。佛经名。大集部诸经的汇编。北凉昙无谶等译。六十卷。据称是佛陀向四方菩萨所说的大乘佛法,以大乘*六波罗蜜法和诸法性空思想为主要内容,但也有密教说法,有些经包含陀罗尼和梵天等诸天护法的内容。全经有十七分,第一至第十一分(二十六卷)、第十三分(三卷)是昙无谶译;第十二分(四卷)是南朝宋智严、宝云译;第十四至第十六分(共二十五卷)是隋那连耶舍译;第十七分(二卷)是东汉末安世高译。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别行异译本。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的一日

中国的一日

现代报告文学集。茅盾主编。上海生活书店1936年9月出版。这是仿照高尔基主编《世界的一日》而发起的《中国的一日》征文运动的来稿编辑而成的。征文选定当年5月21日这一天为写作内容,要求参加者写下当天“所发生的事”,或“社会上一部分人的生活状况”。前后不到3个半月的时间,来稿数百万言,3000篇以上。“除了僧道妓女以及‘跑江湖’等特殊‘人生’而外,没有一个社会阶层和职业‘人生’不在庞大的来稿中占一个位置。”编者从来稿中选出490篇,计80万言,编成这部报告文学集。 书前收有蔡元培的《〈中国的一日〉序》的墨迹、茅盾《关于编辑的经过》和长幅木刻《全国大事记》。正文分18编:第1编“全国鸟瞰”。是当天的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与体育等要闻,概括地反映全国重大事件。征文稿分别收入第2编到第17编。其中第2编到第15编又以地域划分,其中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重要省市单独成编,其他省市按地域相近合并成编;第16编《海·陆·空》,反映军队的生活。第17编“侨迹”,报道海外华侨的动态。第18编“一日间的娱乐”,报道各大城市当天的电影、戏剧、广播等娱乐节目。书中插入照片、木刻、漫画等69幅。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有短篇小说,有报告文学、有小品文、有日记、信札、游记、速写、印象记,也有短剧”,但绝大部分是生活速写与报告文学。茅盾说:“从中国的每一角落,发出了悲壮的呐喊,沉痛的声诉、辛辣的诅咒,含泪的微笑,抑制着的然而沸腾的热情,醉生梦死者的呓语,宗教徒的欺骗,全无心肝者的狞笑!这是现在中国一日的然而也不仅限于此一日的奇瑰的交响乐!”(《关于编辑的经过》)

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呪妙经,原题「上清三洞经箓碧霄洞华太乙吏欧阳雯受」,约出于唐代或北宋。《道藏缺经目录》着录「北帝神咒妙经十卷」,疑即此书。今本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主要讲述存神诵咒,施用符箓神印以伏魔驱邪,消灾捍厄之术。全书分十品,内载各种咒诀符箓,名目繁多,皆用于伏魔消灾。各种咒诀符箓多为元始天尊、太上道君或北帝所说。

碾玉观音

碾玉观音

宋代短篇小说。见于《京本通俗小说》第十卷,冯梦龙收入《警世通言》,题为《崔待诏生死冤家》,并注明“宋人小说,题作《碾玉观音》”。作者不详。小说叙述宋高宗绍兴年间,临安装裱匠之女璩秀秀,聪明美丽,善长刺绣,被咸安郡王看中买进府中,后和府里玉匠崔宁相知相爱。崔宁是能工巧匠,碾出的玉观音曾博得皇帝的喜欢,秀秀心灵手巧,绣出的花朵,“引教蝶乱蜂狂”。郡王许诺将秀秀配给崔宁。春天府中失火,趁慌乱之际,秀秀和崔宁逃出,到两千里之外的潭州开碾玉作坊,二人结为夫妻。一年后,被王府排军郭立发现,告之郡王,郡王大怒,派人将他们捉回,将秀秀押往后花园发落,崔宁被发配建康,途中崔宁见秀秀坐轿赶来,说郡王打她三十鞭后逐出,崔宁信以为真,两人回建康重新开碾玉作坊,又把秀秀父母接来同住。但好景不长,他们又被郡王府中发现,报告郡王,郡王半信半疑,因为秀秀已被打死在后花园。原来和崔宁生活的秀秀已是鬼魂,其父母也是在当年投河之后由鬼而变,最后秀秀惩罚了郭立,拉崔宁同赴阴曹团聚。这篇小说描绘的是下层人民的婚姻悲剧,赞颂了女奴秀秀为争取人身的自由,争取婚姻自由而顽强斗争的精神,鞭挞了制造悲剧的咸安郡王的野蛮残暴,具有较深刻的思想意义。《碾玉观音》是宋元时代早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在人物塑造、体制格局、艺术表现上都反映了古代话本小说的典型特征,在我国话本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诗歌笺释三种

古诗歌笺释三种

古诗笺注。近人朱自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此书为朱自清古典文学专集之二,收录《古逸歌谣集说》、《诗名著笺》、《古诗十九首释》三种论著,大都是汉代以前无主名诗歌的笺注和解释。《古逸歌谣集说》,原稿题为“诗名著笺前集”,收录诗骚以外的十三篇古诗歌,每诗下总汇诸家的论述考证,原始记载,由古至今,不作案语,是作者于1929年在清华大学古今诗选班上所用教材的一部分。《诗名著笺》是作者授课时的参考教材,收录《诗经》中的十五篇作品加以疏解,先列毛传、朱熹集传,另附三家诗说及后代各家考论,最后列有黄惟庸、郭沫若等人的译文。又有大小雅中的八篇,列为存目。篇末附有《毛诗序》、《季札观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文心雕龙·比兴》以及顾颉刚、吴康等人的有关文章凡四篇。《古诗十九首释》原文刊登在1941年的《国文月刊》上,仅释九首而已,这九首是《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栢》、《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除第一首有注外,馀皆仅抄原文,然后加以阐述,颇为精微。

东北史纲

东北史纲

史学专著。傅斯年等编。1册。1932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出版发行。第一卷,古代东北部分,由远古到隋代以前时期。内容含渤海岸及其联属内地上文化之黎明、燕秦汉与东北、两汉魏晋之东北郡县、汉魏晋之东北属部、汉晋间之东北大事。“九一八”后,感时之作,论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驳斥帝国主义御用文人对东北史的歪曲。《东北史纲》一书共分五卷,于五卷前有《卷首·引语》和《论本书用“东北”一名词不用“满洲”一名词之义》。第一卷《古代之东北》(傅斯年),第二卷《隋至元末之东北》(方壮猷),第三卷《明清之东北》(徐中舒),第四卷《清代东北之官制及移民》(萧一山),第五卷《东北之外交》(蒋廷黻)。萧一山撰《清代东北之官制及移民》,但因印刷延误,违背当局的对外妥协政策而未获出版。目前,方壮猷,徐中舒所撰二,三卷可能已经失传,蒋廷黻所撰第五卷部分留存。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

又名《贤劫十方千五百佛名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译者不详。原著上、下两卷,或合为一卷。北图有闰75等十号,英、法、俄、日等亦有收藏,共约十八号。有的卷子佛名前无“南无”字样。上述诸卷除北闰75首尾完具外,大多有残损,但有些可相互缀合,尚可缀成全经。此经谓现在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等十方各有一百五十佛,十方共计一千五百佛。叙述十方佛时,次序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上、下。谓持诵这些佛名,各可得种种功德。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入。日本《大正藏》将日本中村不折藏本收入第八十五卷。该卷首部缺失东、东南佛名约二百八十个,可据北闰75补齐。据历代经录记载,竺法护曾翻译《十方佛名经》,后佚。或即此经,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