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戒问答洞义钞

作者:佚名
菩萨戒问答洞义钞

1卷,日本英心述。英心即吸江英心,是日本战国时代曹洞宗僧侣,出身于甲斐国武田家,为武田信绳次子,武田信虎之弟,天桂禅长弟子。1519年信虎移居甲府时建立甲府大泉寺,他自称大泉寺2世,于1555年1月27日去世。此部分主要对菩萨戒的相状进行总体说明,包含别脱戒、总脱戒以及总别不同等内容。其中在别脱戒的阐述中,又涉及正明别脱戒、兼明表无表异、新古戒体、转成无漏义等方面。针对真言末学、净土宗、天台宗、禅宗等不同宗派中存在的一些对于菩萨戒的错误见解和观点进行破除,以彰显正确的菩萨戒义理。

猜你喜欢的书

平民千字课

平民千字课

陶行知,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新中国的教育之父”,他的教育思想是不断发展创造、不断进步的,是中国近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教育理论中,有许多涉及或适用于语文教育的思想,对其所处时代及当今语文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平民千字课》是陶行知进行平民教育的教材,集中体现着陶行知的语文教育理论。全书共96篇课文,内容包括劝人读书唤醒民智、爱国主义教育、提倡自主和团结互助精神、日常行为规范、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历史知识、社会知识和时事政治、自然科学等;此外还有揭露贪官污吏和社会不平等的现象等。《平民千字课》于1923年11月由上海商务书馆出版,每部四本共售一角钱,初版很快销售一空。一个月后加印30万部。到1924年10月,已有50万人学《平民千字课》。《平民千字课》的编写和出版使上海和全国的成人识字教育首次具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内容。本书为第一册,虽为简单识字课本,但编写得也蛮有趣味的,比如《何九买东西》、《汤家太太做生日》。

良朋汇集经验神方

良朋汇集经验神方

又名《良朋汇集》、《汇集经验良方》。方书。清孙伟撰。五卷。伟字望林,幼因家贫,留心方术,行医五十年,将所积方集成二卷,曰《经验藏书》。后又得奇方若干,多有效验,乃辑成此书。全书约十四万字。因书中载方,皆为同友经验手藏,经汇集而成,故名。以金、木、水、火、土分为五集。卷一金集,分中风、伤寒、中寒等二十一门; 卷二木集,分痞满、蛊胀、积聚等二十七门; 卷三水集,分养生、头痛、眼目等四十五门; 卷四火集,为妇人科,分妊娠、难产、白带等二十八门; 卷五土集,包括外科、急救、伤科、虫兽伤等病症,分三十二门。凡百三十二门,载方约一千六百余首。门类齐全,包括临床各科病症。不言脉理,以搜辑验方为主,方多效验,便于读者临症选取。可供临床参考。另有四卷、六卷、十卷本。有康熙五十年 (1711) 刊本。

本草衍义补遗

本草衍义补遗

本草类著作。元朱震亨撰。一卷。震亨有《格致余论》已著录。朱氏医理精深,治验宏富,并对本草学颇有研究。认为寇宗奭《本草衍义》虽有可取之处,但亦有补遗必要,故撰是书。载药近二百种,其中有《本草衍义》未载药物四十五种,对本草学的发展有所贡献。如龟板一药,《本草衍义》失载,而是书详载“龟板大有其补阴之功,兼去瘀血、续筋骨、治劳倦、止血、治四肢无力等症。论述药物有独到见解,实补寇氏之不足。李时珍评赞:“比书盖因寇氏 《衍义》之义,而推衍之,近二百种,多有发明。”但以“兰草之为兰花,胡粉之为锡粉,未免泥于旧说”,实为白玉微瑕。有明嘉靖十五年(1536)刻本,《丹溪心法附余》本。

要修科仪戒律钞

要修科仪戒律钞

唐朱法满撰。十六卷。全书采引《九天生神章》、《太真科》、《本相经》、《真藏经》等五十余种道书。卷一述道经传授的各种规定。卷二叙持诵和讲经的仪式及对经文的领悟、修习。卷三写弟子奉师的科仪。卷四至卷六记录“众戒及愿念合一千一百条”。卷七标列“三元罪戒品目”凡一百八十条。卷八、九记斋醮的科仪。卷十记“治屋”、“治名”、“治所属”、“治室”、“章表”、“治病忌日”等。卷十一列叙除罪求子、治病、请雨等章醮所需物仪。卷十二至卷十四录诸种杂仪, 如“饭贤缘”、“造殿堂缘”、“念道缘”等。卷十五、十六记“道士吉凶仪”。为道教科仪戒律的类编,可供研究唐以前道教科仪之用。收入《道藏》第205至207册和《道藏辑要》张集四。

太上老君清静心经

太上老君清静心经

作者不详。今人考其产生于唐代。此经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的部分文字雷同,而文字稍长,并有七言偈句。经文以清静心为得道之旨要,说明道所以能得在于自心,不能得道是因为“有心”,有心就生出贪欲、烦恼、妄想,于是流浪生死,与道相隔。《云笈七签》卷17录此经。该经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内容相同,文字也大多相同。该经多出偈语。不知二经孰先孰后,也可能是同经的不同传本。

观音经义疏记会本科

观音经义疏记会本科

观音经义疏记科,一卷,日本实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