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

作者:佚名
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

又称宋云行纪、慧生行传、惠生使西域传。附载于东魏杨炫之所撰洛阳伽蓝记卷五(大五一·一○一八上)。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518),命敦煌人宋云及僧惠生北出西域至印度,正光三年(522)得佛经一百七十部归,后人记载其取经经历而成此书,为现存六世纪时关西域之重要记录。

猜你喜欢的书

尝试集

尝试集

中国现代第一本白话诗集。胡适作。1920年3月初版,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同年9月再版。1922年10月刊行了经作者增删的增订第4版,其后便以此版行世(第4版曾多次印刷,其中仍有小变动)。1984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依1922年增订4版重排,并将增订4版所删初版及再版中的内容作为附录列于书后。作者在哲学上信奉实证主义,书名题作《尝试集》,系借陆游“尝试成功自古无”之句而反用之。

定香亭笔谈

定香亭笔谈

四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官至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在广州创立学海堂,提倡朴学。主编《经籍纂诂》、校刻 《十三经注疏》、汇刻 《皇清经解》等。撰有《研经室集》等。定香亭,是作者在杭州学使署西园荷池中小序,用陆游诗句“风定池莲自在香”之意命名。据阮元自谓,随笔疏记近事遂成此书,书中记录其本人及他人诗文作品颇多。所录诗文作品与说明文字紧密结合,言一事即有相关之诗文附列于后。全书各卷内容分别有所侧重,卷一、卷二多记当时诗坛情况,介绍诗人,存录作品,可资参考。另外还记述阮元自己在浙江各地试诗、试赋、试词诸事。卷三重点记叙作者游览浙江名胜途中纪游和交往唱酬之作。卷四记载作者校勘、编纂经籍诗文的情况,同时谈及书法、石刻等。《定香亭笔谈》反映阮元重家学,尊儒教的思想,他论赋崇“六朝真意”,言诗标举 “唐人风范”,提倡典雅可诵之作。《定香亭笔谈》有嘉庆五年 (1800) 文选楼刊本、《文选楼丛书》本及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奇症汇

奇症汇

医案。清沈江辑。八卷。江字岷源,号抱元子,秀水(浙江嘉兴)人。居职太医院,因母疾辞归,以医术救疾济贫,喜钻研疑难证治。此书成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按人体部位分为耳、鼻、舌、面、项、喉、心神、胸腹、身背、手足等门,每门附成方数种。汇集《圣惠方》、《更子益奇疾方》、《杨起简便方》、《李楼怪疾方》、《酉阳杂俎》、《泊宅编》等二十余种医书及笔记小说,和李时珍、葛洪、朱丹溪、徐之才等医家著名医案中疑难病证,或奇疾怪症案,共三百四十九条。所载病案多不常见,如通身生块、身痛欲人击打、脚跟骨脱落、二年不寐、眼合即麻痹、跌扑失明、目中常见一小镜、舌衄、舌痹等。每案详叙病症、病因、辨证、治法、方药、预后。记录完整,间有按语,阐明医理。但取材兼及笔记小说,故杂有少数奇异医案,难以尽信。有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太上洞玄灵宝消禳火灾经

太上洞玄灵宝消禳火灾经

太上洞玄灵宝消禳火灾经,撰人及时代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此经乃禳除火灾之文。内称炎燎灾变乃上天警告愚民,凡不敬天地三光,不忠不孝,欺压小民,暴积横取之为,皆有神明「奏行天罚,遣火部临之」。作恶者若能改过迁善,信奉经教,有灾之日诵此经咒,则可清除罪咎,令保安全。篇末列四言咒语及五言偈语一首。

白华山人诗说

白华山人诗说

清代诗论著作。2卷。厉志著。书中论诗标举意气情韵,认为一切好诗,“其诗之胜之处,实其情之过人所致”。厉志以神气情意为统领,于学古与创新关系有独到精辟之见。主要从学诗角度表明诗学见解要不离“学古”一旨。如云:“凡人作诗须求与古会,勿急与今通。急与今通,必绝与古会,而今终亦不通。”他所谓“古”,指唐以前:“推思王及《古诗》第一,陶、阮、鲍、左次之,建安、六朝又次之,唯少陵能兼综其意与气,太白能兼综其情与韵。”

比丘尼传白话文

比丘尼传白话文

中国佛教史书。简称《尼传》。四卷,有序。南朝梁时宝唱撰。宝唱,俗姓岑。吴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人。十八岁投建初寺僧祐律师出家,住庄严寺,博涉经律。曾听处士顾道旷等讲经史、《庄》、《易》。齐末避乱至浙江、福建一带。梁天监四年(505)回到京师,敕为新安寺主。宝唱素以博学多识著称,十一年(512)参与僧伽婆罗译场,笔受《阿育王经》等十一部经。后又受梁武帝之命,掌华林宝云经藏,广搜遗逸经籍。先后助僧旻编撰《众经要抄》、助智藏编撰《义林》、助僧朗编撰《大般涅槃经注》以及助萧纲编撰《法宝联璧》等。生平撰述颇多,除此书外,尚有《续法轮论》七十余卷、《法集》一百三十卷、《名僧传》三十一卷、《华林佛殿众经录》四卷、《经律异相》五十五卷、《出要律仪》二十卷等,但大多佚失。现仅存本传和《经律异相》。《比丘尼传》系根据碑颂记集,或博闻前贤所得的资料整理而成。共著录从西晋建兴(313—316)至梁天监十五年(516)止,约二百年间晋、宋、齐、梁四朝著名比丘尼的事迹。其中:卷一有东晋的净检等十三人,卷二有刘宋的慧果等二十三人,卷三有南齐的法缘等十五人,卷四有梁的净修等十四人,共正传六十五人,附见五十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