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溪心月禅师杂录

作者:石溪心月
石溪心月禅师杂录

石溪心月禅师杂录,一卷,宋心月说,内题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应附前录。又名《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辑录其偈颂、小佛事、赞等。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八套。

石溪心月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炙膏肓腧穴法

炙膏肓腧穴法

又名《膏肓灸法》。针灸著作。宋庄绰编。不分卷。绰字季裕,清源(今山西清徐)人。建炎中官朝奉郎、前江南道都总管同干公事。兼通医学,尤善针灸。撰有《脉语要略》等。又考证医经异同,参酌诸家学说,于建炎元年(1128)辑成此书。首载孙真人《千金方》、王惟一《明堂铜人灸经》中有关膏肓腧穴的论述,次论量同身寸法、正坐伸臂法、揣顦骨定穴高下法、定穴相去远近法、至灸讫补养法等,共十篇。约四千余言。专论膏肓腧穴的部位、主治、定穴、取穴,及石用之、叶潘、潘琪、僧仲闻等不同流派的取穴法,附以图示。论述多参考《千金方》,简明扼要,是现存较早的介绍膏盲腧穴专著。元至大四年(1311) 窦桂芳收入 《针灸四书》。有一九八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点校本。

珞琭子赋注

珞琭子赋注

二卷。按钱曾 《读书敏求记》称《珞琭子三命消息赋》二卷,李同、王廷光、释昙莹、徐子平四家注解。考《永乐大典》所载共有二本,一为徐子平注,一即此本,而独题释昙莹之名,但李同、王廷光之说也悉存。可能钱曾之本是后人辑四家之说合为一书,所以题名互异,也可能释昙莹采李、王二家之注附以己说,故同列二家之名。释昙莹所注往往以命理附合《易》理,似不及徐子平注明白切实。但如所列王廷光 “命限”一条颇为精确,释昙莹自论“孤虚”一条亦有可采择。此书上卷三家之注并载,下卷则释昙莹之注为多。又释昙莹自序以李同、郑潾并称,而卷中并无郑潾一语,疑是传写脱佚,或者是《永乐大典》有所删节。王廷光、李同二人生平事迹皆不可考。释昙莹以谈《易》名于一时,洪迈《容斋随笔》称其为 “易僧”,可见其以《易》理言命理是本于此书。有《墨海金壶》本、守山阁刊本、《四库全书》 本等。

太上洞渊辞瘟神咒妙经

太上洞渊辞瘟神咒妙经

太上洞渊辞瘟神咒妙经,撰人不详。盖为唐代道士所作。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为洞渊天尊所说,用于消除瘟疫。内称下界生民遭遇瘟疫,皆因不敬三宝,呵天骂地,心行谄曲,为非造罪。又称五帝使者奉持天符文牒,行于诸般疾疫。患者应低声下气,礼谢辞遣。于家中建立道场,焚香诵经,即可消灾。

大慈好生九天卫房圣母元君灵应宝签

大慈好生九天卫房圣母元君灵应宝签

大慈好生九天卫房圣母元君灵应宝签,撰人及成书年代不详。编首序文称是书乃奉「大慈好生九天卫房圣母元君」之敕命颁降。原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书中载灵签九十九条,每条有七言签诗一首,并有「解曰」一则,解释签诗之意。

无畏陀罗尼经

无畏陀罗尼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为比丘众说

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

亦称《十七地论》《瑜伽论》。称弥勒述,无著记,唐玄奘译。一百卷。为传说弥勒菩萨授予无著的五大论中最根本者。依瑜伽师修习的次第,论述大乘基本义理,论述禅观及修行果位尤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根本论书。相传弥勒口述,无著记录。有梵文本。中译本有唐代玄奘译,100卷。玄奘前还有北凉昙无谶译《菩萨地持经》10卷,刘宋求那跋摩译《菩萨善戒经》9卷,陈代真谛译《十七地论》5卷(已散失, 尚存与玄奘本《摄决择分》相同的《决定藏论》3卷)等5个不同节译本行世。中译藏文全译本仍存。古印度最胜子、德光等人对此论作过注疏,有中译汉、藏文2种译本。收入汉、藏文2种《藏经》。分本地、摄抉择、摄释、摄异门、摄事五分。为瑜伽行派和法相宗所依的根本论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