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师子章勘文

作者:佚名
金师子章勘文

《金师子章勘文》一卷,由日本僧人景雅撰述,是针对华严宗重要典籍《金师子章》的勘定之作。景雅为日本平安时代后期华严宗学者,深谙汉传佛教义理,尤精华严典籍,其著作多致力于对中土佛典的梳理与阐释。​ 此书以法藏大师《金师子章》为底本,结合当时流传于日本的多种写本,进行文字校勘与义理疏解。书中不仅考订了诸多因传抄所致的异文、讹字,更以华严宗 “法界缘起” 思想为纲,对原典中 “金师子” 喻所蕴含的理事关系、一多相即等义理加以发挥,既保持了原典的核心旨趣,又融入了日本华严学的理解视角。

猜你喜欢的书

随息居饮食谱

随息居饮食谱

养生学著作。1卷。清·王士雄(孟英)撰。刊于1861年。撰写此书时,正值兵荒马乱之际,“石米八千,齑四十,茫茫浩劫……枵腹无聊,丐得枯道人秃笔一枝,画饼思梅,纂成此稿”。因此,其选材合于民情,切于实用。书中对饮食的概念有所探讨: “水,食之精;谷,食之本也;调味为制宜之具,蔬果亦日用之常也,故曰饮曰食,而考之实,辨之详。羽毛、鳞介不言食,以非人人为常食也”。本书共收录供食疗的药物330种,分为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7类,对各药的性味及其医疗用途、处方等均有较为详细的说明。对豆制品的推崇及发物的忌口等,均有新的发挥。本书现存最早为清咸丰11年辛酉(1861)刻本。又有《潜斋医书五种》本等。

国朝宋学渊源记

国朝宋学渊源记

又名《宋学渊源记》。清江藩著。上、下及附录三卷。以记述清代宗宋儒义理之学学者的学术思想、师承渊源为主要内容,故名之。上卷记孙奇逢、李中孚等北方学者,下卷记张履祥、朱泽云等南方学者,附录卷记彭绍升等亦儒亦禅的学者。共三十余人,一一列为传记。对汤斌、陆陇其、李光地、张伯行等清代理学家,则认为他们已“具载史乘”,或已“从祀孔庙”,故略而不载。本书所录学者多“或处下位,或伏田间,恐历年久远,姓氏没湮,故特表而出之”(《国朝宋学渊源记》卷上)。故是书所列人物并非清代主要宋学代表人物。由于著者专宗汉学,门户之见较深,所以对书中所列人物亦“不无蹈瑕抵隙之意”,且记述亦过于简略,学术价值与影响远不如其《国朝汉学师承记》。有嘉庆二十三年(1818)阮元刻本,1983年中华书局有新点校本。

宝刻类编

宝刻类编

八卷。未著撰书人姓名。《宋史·艺文志》不载此书,诸家书目也未著录,只有《文渊阁书目》里有记载,但世无传本,仅见于《永乐大典》 中。此书收录碑刻,上自周秦,下到五代。根据书中写有宣和、靖康年号,可知为南宋人所撰。书中有“瑞州”标目,查史书得知,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为避理宗讳,改筠州为瑞州 (今属江西省),可知撰书者是宋理宗以后的人。此书分为八类,即: 帝王、太子诸王、国主、名臣、释氏、道士、妇人、姓名 (残缺)。

学诗浅说

学诗浅说

《学诗浅说》是一本关于如何学习旧体诗词的普及读物。由于著者对古典文学有极深的造诣和识见,对一部诗史了然于胸,本人又擅诗词,故无论谈诗的结构与形式、鉴赏与诵读,还是谈诗的发展与流派、写作途径与方法,都显得游刃有余,可谓既循循善诱,平易亲切,又要语不繁,切中肯綮,令人读后有豁然开朗之感。

七佛赞呗伽陀

七佛赞呗伽陀

梵名Sapta -ji^na-stava 。全一卷。宋代法天译。又作七佛梵赞、七胜者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系对过去七佛之梵赞。由于本书全系汉字音译梵语之赞呗,并未附加意译,故自古不解其义。后经日本袯亮三郎博士将之还原为梵语,再附以日译,始晓其意。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二卷,唐玄奘译。明以十一种殊胜之事故,于十二缘起之。初说无明支。一所缘殊胜,二行相殊胜,三因缘殊胜,四等起殊胜,五转异殊胜,六邪行殊胜,七相状殊胜,八作业殊胜,九障碍殊胜,十随缚殊胜,十一对治殊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