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不梨先泥十梦经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云南县志
康熙《云南县志》,不分卷,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县知事伍青莲主持编修。云南县即今祥云县。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民国抄本。
钦定授时通考
七十八卷,清乾隆二年奉敕撰。该书是清政府官方编纂的大型农书,由乾隆帝授命鄂尔泰、张廷玉等多位大臣历时五年编写而成。取《尚书·尧典》“敬授民时”之义,命名为《授时通考》。分为八类:一为天时,分记农家四季作业,略如田家月令。二为土宜,其中又分为辨方、物土、田制、水利等项内容。三为谷种,分论各种作物。四为功作,叙述自垦耕至收藏整个生产劳动过程。五为劝课,记录封建国家关于鼓励农业生产的政令。六为蓄聚,列载仓储、备荒等制度。七为农馀,指大田作业以外的农事活动,包括栽种蔬菜、果木及畜牧业等在内。八为蚕桑,记录养蚕种桑的制度。并将木棉、麻、葛、蕉、桐等生产特别标为“蚕馀”,表明这些用物都与桑蚕一样,为提供衣物的原料。该书以大田农业生产为中心,以供给衣食为原则,材料大多取自前人著作中有关农业生产的资料,但体裁严整,征引周详,又附有很多插图加以说明,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书收入《四库全书》。此外还有武英殿本、富文书局本、上海实业研究社石印本、中华书局排印本等。
侯鲭录
宋赵令畤著。畤笔记体散文集,八卷。取汉娄护合制五侯鲭的典故,作为书名,以示其为杂俎一类。内容多诠释名物、习俗、方言、典实,记叙时人的交往、品评、佚事、趣闻及诗词之作。作者在元祐年间常与苏轼、黄庭坚等交游,故所记诸人轶事、议论,多得之见闻,较为可信。对元稹《莺莺传》考辨甚详,并作《商调·蝶恋花》鼓子词12首,以记其事,散语韵文相间,叙事抒情结合,有说有唱,对后来诸宫调《西厢记》和杂剧《西厢记》都有影响。故此书为研究宋元说唱文学和戏剧文学提供了重要资料。有明嘉靖本、《稗海》本,《知不足斋丛书》本。通行于世有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
无双传
《无双传》一卷,唐·薛调作,载于《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六。又篇名或题作《刘无双传》。见《太平广记》卷四八六,又有《虞初志》本, 《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唐人说荟》本,《唐代丛书》本。鲁迅辑《唐宋传奇集》亦收有此篇。小说描写的是刘无双与王仙客悲欢离合、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仙客与无双是姑舅表亲,自幼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互相爱慕,结果二人长大之后却不能结成姻缘。后来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冲破了种种阻挠,在众多好心人和侠义之士的热情帮助下,才使二人终成眷属,白头偕老。作品构思奇特,情节曲折离奇,结构严谨,处处设悬念,引人入胜。
愚秃钞
凡二卷。又作二卷钞。日僧亲鸾八十三岁时之著作。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三册。本书堪称为日本真宗之教相判释,书中主张二双四重之说,而将佛教分为大乘、小乘。大乘又分顿、渐两教,顿教再分难易二行、横竖二超;渐教则分难易二行、横竖二出。
华严策林
佛教著述。唐法藏述。一卷。简述《华严经》的宗旨,分为九个部分:一征普眼、二明理事、三辩正因、四融大小、五结成坏、六通二界、七明隐显、八明因果、九达色空。书中谓《华严经》的宗旨最终可归纳为“因果二门”,“因”指“普贤行愿”,“果”指“舍那业用”。认为“因果二位,同一缘起,义不孤行”;“普贤行愿,方号圆因;舍那十身,遂称满果”,从而肯定菩萨修行与成佛的同一性。又强调“法无前后”,反对“从因获果”之说和“即因是果”之说,即既反对把众生与佛完全割裂开来,又反对把佛与众生完全等同。由此主张“因满即果”,“果满即因成”,圆满的普贤菩萨修行即是成佛的体现,成佛的标志又是菩萨修行的完成。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