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

作者:佚名
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

一卷,唐不空译。佛在迦毗罗城,为长者说大神咒,治其眼病。

猜你喜欢的书

筮仕金鉴

筮仕金鉴

周公仪休相鲁嗜鱼一国争市鱼献之休不受其弟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惟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周董安于治晋阳问政于蹇老蹇老曰曰忠曰信曰敢安于曰安忠乎曰忠于上安信乎曰信于令安敢乎曰敢于不善安于曰此三者足矣

伤寒舌鉴

伤寒舌鉴

一卷 清张登(生卒年不详)撰。诊法著作。张登字诞先,江苏吴江人。张倬之兄。其父张璐为当时名医,对伤寒颇有研究,著有专书。张登曾与其弟张倬一同参订由其父诠次的《伤寒缵论》、《伤寒绪论》。对其父的学术思想多有承继。张登认为舌诊为临床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根据其父医案,结合自己临床经验,于康熙七年(1668)撰成此书。全书共约二万字。书中详列伤寒观舌之法。分为白胎舌、黄胎舌、黑胎舌、灰胎舌、红色胎舌、紫色胎舌、霉酱色胎舌、蓝色胎舌八种,书末附妊娠伤寒舌。全书共载一百二十种舌象图。各有总论,又附图说明,并论述每种舌象经常相兼出现的脉证及诊断意义与治疗方剂。古医学著作往往于诊候之外,兼及辨色聆音,而不及于观舌诊病。其舌白胎滑之说始见于张机的《伤寒论》,但其法陈旧不详,亦未谈及舌胎之区别。杜本的《伤寒金镜录》虽列三十六种舌象图但并不详备,《观舌心法》列三十七种舌象图,然而所述病源芜杂。张登以己之经验,参证《伤寒金镜录》、《观舌心法》二书正其错误,削其繁芜,以成此书。引书为重要的舌诊著作,对舌诊之发展颇有影响。对诊断伤寒证候补益很大。有《张氏医通本》(清光绪十一年),扫叶山房刻本,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四库全书》本。

唐朝新定诗体

唐朝新定诗体

诗格著作。唐崔融撰。崔融(653—706),字安成,齐州全节(今属山东)人。年二十四以词弹文律科登第。历任崇文馆学士、太子侍读、著作佐郎、内史、凤阁舍人等职,兼修国史。神龙二年(706),奉敕撰《则天实录》,又奉敕为《则天哀册文》,用思精苦,发病而卒。《唐朝新定诗体》或作《唐朝新定诗格》,见于《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著录,未题撰者。《文镜秘府论》征引诸书,地卷有“崔氏《新定诗体》”一目;东卷复作“崔氏《唐朝新定诗格》”,二目实为一书,崔氏亦即崔融。《文镜秘府论》引及崔氏此书内容,计有十体、八对及六犯,其内容亦为初、盛唐诗格所普遍讨论者。十体者,乃形似、质气、情理、直置、雕藻、映带、飞动、婉转、清切、菁华十目,“体”非体性风格,而是写作方法。其中形似、质气、直置、飞动等说与元竞相类,旧题白居易《文苑诗格》亦多袭用。“八对”中有三对为崔融独创,即切侧对、双声侧对、叠韵侧对。“六犯”指六种病犯,其中亦有与元竞《诗髓脑》相重者。此外,《文镜秘府论》天卷《调四声谱》最后一节亦引崔氏曰,有“旁纽”及“纽声双声”二目,内容多袭自沈约。崔氏《新定诗体》内容可考者仅此数目。另外,托名李峤《评诗格》,内容多同于崔氏,亦可相参。有《全唐五代诗格校考》本。

汉晋春秋

汉晋春秋

三卷。清汤球辑。习凿齿,字彦威,东晋襄阳 (今属湖北)人。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官至荥阳太守。著《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逸人高士传》,今皆不存。该书原五十四卷,记述东汉光武帝至西晋愍帝281年间的历史。记三国事,以蜀汉为正统,魏为篡逆,至司马昭平蜀,汉亡而晋始兴,以晋承汉,故以名书。今有清汤球辑三卷本,收入《广雅书局丛书》中,另有《汉学堂丛书》本,《黄氏逸书考》 本。

佛语法门经

佛语法门经

全一卷。北魏菩提流支译。又作佛语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系佛陀对龙威德上王菩萨宣说‘佛语’之义,谓‘非语’即‘佛语’。因真理无法以言语解释,若予肯定、否定,或予相对之言词,如身口意、地水火风空、有漏无漏等,已非真正之佛语。由本经可彻见大乘空观思想,故本经堪称为般若经之缩影。

禅林僧宝传

禅林僧宝传

简称《僧宝传》。佛教禅宗史书。北宋惠洪著于宣和二年(1120)。30卷。收入《卍续藏》第137册。记事为主,亦收录机缘语句,体裁介乎僧传和灯录之间。此书据昙颖《五家传》增补,复增添嘉祐以后至政和年间云门、临济二宗的杰出禅师计81人。或说此书原名《百禅师传》,大慧宗杲读其初稿,抽去其中19人传记焚之(据《山庵杂录》卷上)。作者融会众说,自成一家之言,常为以后的佛家史书所引用。惠洪自视甚高,谓道宣虽精于律而短于文词,所作《续高僧传》如户婚按检;赞宁虽博于学而暗于见识,聚众碣之文作《宋高僧传》,其书非一体(见《石门文字禅》卷二十六)。然时人亦有讥剌其书者,以为“传多浮夸,赞多臆说”(惠彬《丛书公论》)。卷末附录有宋庆老所撰的《补禅林僧宝传》1卷,载法演、悟新、怀志三传。续补本书的还有南宋祖琇《僧宝正续传》7卷,清自融《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1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