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贤愚经
作者:佚名章节列表
升序↑- 杂譬喻品第一
- 摩诃萨埵以身施虎缘品第二
- 二梵志受斋缘品第三
- 波罗奈人身贸供养缘品第四
- 海神难问船人缘品第五
- 恒伽达缘品第六
- 波斯匿王女金刚缘品第七
- 金财因缘品第八
- 华天因缘品第九
- 宝天因缘品第十
- 羼[chàn]提波羅因缘品第十一
- 慈力王血施缘品第十二
- 降六师缘品第十三
- 锯陀身施缘品第十四
- 出家功德尸利苾提缘品第十五
- 沙弥守戒自杀品第十六
- 长者无耳目舌缘品第十七
- 贫人夫妇氎[dié,细棉布]施得现报缘品第十八
- 迦旃延教老母卖贫缘品第十九
- 金天缘品第二十
- 重姓缘品第二十一
- 月光王头施缘品第二十二
- 梨耆弥七子缘品第二十三
- 大劫宾宁缘品第二十四
- 微妙比丘尼缘品第二十五
- 设头罗健宁缘品第二十六
- 阿输迦施土缘品第二十七
- 七瓶金施缘品第二十八
- 差摩现报品第二十九
- 大施抒[shū,舀出,汲出]海缘品第三十
- 摩诃令奴缘品第三十一
- 善求恶求缘品第三十二
- 善事太子入海品第三十三
- 散檀宁缘品第三十四
- 快目王眼施缘品第三十五
- 无恼指鬘缘品第三十六
- 贫女难陀品第三十七
- 婆世踬[zhì]品第三十八
- 檀腻羁缘品第三十九
- 师质子摩头罗瑟质缘品第四十
- 檀弥离缘品第四十一
- 象护缘品第四十二
- 梵志施佛纳衣得授记缘品第四十三
- 佛始起慈心缘品第四十四
- 顶生王缘品第四十五
- 苏曼女十子缘品第四十六
- 优波毱[jū]提缘品第四十七
- 五百雁闻佛法生天缘品第四十八
- 坚誓师子缘品第四十九
- 汪水中虫缘品第五十
- 沙弥均提品第五十一
- 须阇提缘品第五十二
- 大光明王始发道心缘品第五十三
- 摩诃斯那优婆夷品第五十四
- 五百盲儿往返逐佛缘品第五十五
- 富那奇缘品第五十六
- 尼提度缘品第五十七
- 盖事因缘品第五十八
- 净居天请洗浴缘品第五十九
- 阿难总持缘品第六十
- 优婆斯兄所杀缘品第六十一
- 儿误杀父缘品第六十二
- 须达起精舍缘品第六十三
- 大光明始发无上心缘品第六十四
- 勒那阇耶缘品第六十五
- 迦毗梨百头缘品第六十六
- 波婆梨缘品第六十七
- 二鹦鹉闻四谛缘品第六十八
- 鸟闻比丘说法生天缘品第六十九
猜你喜欢的书
涡堤孩
童话,德国莫特·福凯著,徐志摩译。德国作家莫特·福凯创作的经典童话,又名《水妖记》,它被认为是德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童话讲述了生来没有灵魂的水之精灵涡堤孩与骑士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痴恋于骑士的涡堤孩为爱情宁愿舍弃不老容颜与永恒的生命,与骑士结成婚姻,然而却遭遇骑士爱情的背叛,最后化为泉水环绕爱人坟边。涡堤孩,通常用于指传说中四大精灵(火、水、风、土)中的水精灵,是一切水元素的主宰,象征生命的重生之力、丰饶和净化,她们多在森林中的湖泊及瀑布附近出没。 在民间传说里,水之精灵总是以美丽的少女形象出现,若有年轻的男子经过水边,水之精灵就会将他们诱入水中淹死,从而永远占有他们的灵魂,因此对于男性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精灵。但是有时候水之精灵也会陷入与人类的热恋而无法自拔,甚至成就姻缘。不过即使是在和水之精灵结合后,也不要在水边呵责水精灵,因为她们会生气害怕而逃回水里,可是,回归水中的涡堤孩亦会失去由婚姻所赋予的灵魂。徐志摩手下的涡堤孩,被赋予了中国式的色彩。
普通法的诉讼形式
《普通法的诉讼形式》是英国法律史学家梅特兰的名著,是其担任唐宁讲座教授时所用的讲稿,被誉为了解英国普通法的“金钥匙”。该书共七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包括第一讲和第二讲,梅特兰开宗明义地指出,“虽然我们已经埋葬了诉讼形式,但它仍从坟墓中统治着我们。”为了解释诉讼形式核心地位的确立,梅特兰专门分析了中世纪英格兰的司法系统及其各自的审判特点:第二部分是该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第三讲到第六讲,共四讲。从1066年诺曼征服到1833年,诉讼形式经历了兴起、发达和衰落的发展历程。梅特兰将这一历程分为五个阶段,并详细分析了占有之诉、契约之诉、直接侵害之诉和间接侵害之诉等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诉讼形式及其历史演变。梅特兰认为英国法自身的严密性在其抵御外来法律制度的影响时发挥了巨大作用。第三部分即第七讲,梅特兰重点评述了对于诉讼形式的几种分类方法,他警告学人在对诉讼形式进行分类时必须注意具体的历史晤境。
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
论文。今人陈寅恪著。本篇前半部分略论魏晋两朝清谈之发展演变,后半部分由两晋、南北朝世奉天师道之士大夫对于儒学及佛教之不同态度,论及陶渊明之思想。著者认为,魏末与西晋即清谈之前期,老庄“自然”与周孔“名教”之异同为当时清谈主旨所在,清谈与政治关系极为密切。东晋一朝为清谈后期,清谈只是士大夫口中或纸上的玄言,已完全失去政治上的实际性质,演变为名士身份的装饰品。认为陶渊明终生保持陶氏世传之天师道信仰,虽服膺儒学,却绝不受佛教影响。究其原因,乃在于他能自创一新自然说,自有其安身立命之所。其新自然说既是承袭魏晋清谈演变而来,又是依据其家世信仰道教之旧自然说而加以创改。它虽主张“自然”而反对“名教”,但其非“名教”之意,仅限于不与当时政治势力合作,而不似阮籍、刘伶等人之佯狂任诞;亦不似旧自然说过于看重有形的生命,唯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与大自然合为一体。渊明之思想,实为“外儒内道”。在此以前,历代论陶者,多着眼于文学的批评,而较少侧重于其思想的探讨。本篇就魏晋时代之学术思潮的广度作探讨,从清谈内容的演变与陶氏家传之信仰立论,成一家之言,别开生面。但著者把渊明之思想归结为“外儒内道”,并誉之为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有的学者对此持有不同看法。本文有1945年9月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所出单行本,今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
涌幢小品
三十二卷,明朱国桢撰。此书作于万历三十七年到天启元年(1609—1621),历时十三年。共一千四百五十二条,约四十万字。所记多为作者耳闻目睹的明代朝野典故、遗闻逸事,也有一些考证方面的内容。其中有关明代掌故和人物的记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上自朝章典制、政治、经济、徭役、清军勾补等军国大事,下及社会风俗、人物传记、琐事遗闻,都有所涉及。尤其是对明代中叶的人物,如戴冠、王守仁、沈周、吴昂等人事迹的记载,相当生动详备,可以与史传互相参证。此外还记载了东南倭寇骚扰情况,以及隆庆、万历以来农民起义和市民抗税暴动的史实。其他如关于均田定役、关于遵化冶铁炉的记载、关于延安石油的记载,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经济、矿产及提炼技术已相当发达。书中还有关于明代官修书籍的情况的记载以及对一些习见名词的解释等,可以据此考证文献流传、名物制度。该书深受学者重视。版本主要有明万历本、天启本、《笔记小说大观》本等。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了标点本。
得遇龙华修证忏仪
得遇龙华修证忏仪,四卷,明如惺撰,管志道序,如鑑跋,又云龙华忏仪。
恒水经
佛说恒水经,一卷,西晋法炬译。与中阿含赡波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