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道歌注

作者:佚名
证道歌注

为永嘉证道歌之注释书。(一)全一卷。宋代僧梵天彦琪撰,门人慧光编。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书中将证道歌逐句详加阐述,以指点初学者入于参禅悟道之门径。(二)全一卷。宋代僧妙空知讷撰,门人德最编。约刊行于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知讷认为佛法虽非由涉猎文字语言而得,然钝根末学者仍须借语文之诠释,以参佛法之旨要,故撰此书。 (三)全一卷。又作证道歌注颂。元代僧竺原永盛撰,德弘编。顺帝至正元年(1341)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永盛于每句下作短评,合数句而加以注释论述,其后附颂。

猜你喜欢的书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

这一本兼论哲学、科学与论证学的伟大著作,收录了美国实用主义创始人查尔斯·S.皮尔士两部意义重大、影响广泛的著述。书的第一部分为《偶然与逻辑》,呈现皮尔士的概率观和逻辑观,开头最著名的两篇文章《信念的确定》《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是皮尔士本人对实用主义原则的经典阐述,标志着 实用主义的发端。第二部分收录了《理论体系》《小探必然性学说》《心智的规律》《人类的玻璃本质》《演化的爱》五篇科学形而上学短文,其逻辑学的三种假设——偶成论、神爱论与连续论,富有创见、影响重大而深远。深入阅读和了解皮尔士的形而上学见解,有助于人们克服皮尔士哲学乃至整个实用主义哲学的简单化倾向。

秋瑾选集

秋瑾选集

秋瑾,原名闺瑾,字璿卿,号旦吾,别署鉴湖女侠;留学日本时易名瑾,字竞雄。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和英雄,她的文学作品也极具特色。其诗、词文词雄丽,音调高亢,颇有渐离击筑之风,一唱三叹,慷慨悲壮。其文多属政论性的杂文,说理透辟,笔带锋芒,富有鼓动性。其弹词则有自传色彩,形象地体现了她的胸怀抱负。本书精择善本,注释精当,对绝大部分篇章都有题解,说明写作年代、地点、历史背景、思想内容等,词语、典故的注释力求简明准确,书末附秋瑾年谱简编,可使读者更加了解秋瑾创作及其思想。

你我

你我

散文集。朱自清著。列为“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之一。商务印书馆1936年出版。除《自序》外,收1924年8月至1934年秋所写散文29篇。分2辑。甲辑为随笔,12篇,系叙事、抒情、写景、说理之作。文章不落窠臼,变化跌宕,富于诗意。如《扬州的夏日》轻盈灵动,余韵悠然;《给亡妇》如怨如诉,深挚感人。乙辑为序跋与读书录,17篇,系为俞平伯的《燕知草》,夏丐尊、叶圣陶的《文心》,丰子恺的《子恺漫画》、朱光潜的《谈美》等所作的序跋,以及为孙福熙的《山野掇拾》、白采的《白采的诗》、叶圣陶的短篇小说、老舍的《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李健吾的《一个兵和他的老婆》、茅盾的《子夜》等所作的评论。

三洞枢机杂说

三洞枢机杂说

三洞枢机杂说,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应为唐代道士撰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此书乃杂抄六朝隋唐道教三洞经书仙传而成,全书分编为九节。其内容颇杂,大抵以养生治病、降种驱邪法术为主。其中有导引治病法、叩齿咽液法、 *** 通血气法、守庚申制三尸法、北帝曲折咒(召神驱邪术)、仙真圣二十七品说、服符念咒以除殃长寿之法、通灵真香法、降真香珠法,以及制作香油神烛之法等等。书中又杂入刘京、唐览、惠施、麻姑,王方平等仙真术士故事,颇为杂乱。

菩萨布萨文

菩萨布萨文

佛教仪轨书。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敦煌地区佛寺行布萨时所用文书。共包括《入布萨堂说偈文》、《受水偈文》、《浴筹说偈文》、《受香汤说偈文》、《唱行香说偈文》、《受筹说偈文》、《还筹偈文》、《清净妙偈文》、《布萨竟说偈文》等九篇,反映了一个完整的布萨过程。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北龙68号则是金光明寺僧人依此《菩萨布萨文》进行布萨活动的实录。这些偈文不仅用于布萨,亦用于受五戒活动(参见斯4218号),但受五戒时仅用其中《受水偈》、《受香汤偈》、《受筹偈》与《还筹偈》四首。另外,这些偈颂还用作敦煌当地佛教大藏经的帙号(参见伯3010号)。本文历代大藏经未收,今存于敦煌遗书中。敦煌出土后,日本《大正藏》将斯2580号收入第八十五卷,拟题作《入布萨堂说偈文等》。

人本欲生经注

人本欲生经注

一卷。晋代释道安撰。道安,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省冀县)人。为天竺高僧佛图澄弟子。从小父母早亡,由外兄孔氏抚养。七岁启蒙,十五岁对五经文已相当通达,转学佛法。十八岁出家为僧,二十四岁左右受业佛图澄。因他记忆力惊人,虽相貌丑陋,但学识渊博。在邺都十三、四年间,经常代替佛图澄讲说,并解答许多理论问题,虽有“漆道人,惊四邻”之称誉。社会上有“学不师安、义不中难”之谚语。为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讲经弘法,游历四方,历经磨难,信佛弥坚。师承佛图澄,精研《般若经》,学说戒定慧,树业有专功。所注经杂录凡二十五部二十九卷。道安现存的着述除了收于各藏内的《人本欲生经注》一卷外,还有《出三藏记集》所收录的经论序十四篇,又同《集》标名未详作者而可肯定为道安所作的经论序七篇,和同《集》的《综理众经目录》原文两段;此外还有《鼻那耶经》卷首的《序》一篇。其余的早已佚失无存。道安解经不偏执门派之说,以明性空为本,兼融并蓄,“其说允符方等诸经,最为真实。”其《人本欲生经注解》既是如此。道安注经录载:“人本欲生经者,九止八脱之妙要也、为注撮解一卷。”所注其经“谨严精要,诠明句义,与西土释经诸论及后代疏钞,广征博引,融会周圆,标宗定理,贯摄群经者不同也。”道安不苟一说,博采众家,之说之作反映了佛教进入晋代中印两大文化融合的历史背景,在佛教学术界具有很大影响。现常见版本有日本明治三十五年藏经书院大藏经第十四套第一册,《出三藏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