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论

作者:佚名
十二因缘论

全一卷。净意造,后魏菩提流支译。乃释十二因缘法之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论初出颂六偈半,次以问答体之长行释十二因缘法。

猜你喜欢的书

针灸问答

针灸问答

针灸学著作。2卷。谭志光编撰。成书于1923年。全书凡78章,系采集历代针灸著作、新译诸书、先人遗稿及与时贤讨论者,参以作者30余年临床经验编撰而成。凡人身十二经穴、十五络穴、奇经八脉、经外奇穴均予载录,用针施灸逐穴讲明,并以问答形式以便学者理解记忆。其问某经之穴,必载该经之图,使图说相辅,临症认穴庶无偏差。它如针刺之深浅、补泻之异同、各家之成见、医案效验,无不缕析详明,俾于实用。现存原稿本,藏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

注解伤寒论

注解伤寒论

金·成无己撰。成书于1144年。全书14.1万字。书分10卷,22篇。该书以王叔和撰次的《伤寒论》为蓝本,从辨脉法始,至辨发汗吐下后终,逐条注释,故名曰《注解伤寒论》。其注释有这样一些特点:①以经注论,以论证经。成氏根据《伤寒论》原序“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等语,以客观朴实的态度,始终运用《内经》、《难经》理论去注解《伤寒论》条文方法,以求尽可能地反映著作者原意,这便是“以经注论”;另一方面,这种注释也正好从临床角度证明了《内经》等书基础理论的合理性,这便是“以论证经”。②辨证明理,鉴别异同。正如严器之所说:“其三百九十七法之内,分析异同,彰别隐奥,调陈脉理,区别阴阳,使表里以昭然,俾汗下而灼见。……”这一特点在他的《伤寒明理论》中得到更充分的反映。③方药解释,注重性味。他对每一首方、每一味药的注释都是以《内经》性味学说为依据。不过,成氏对《神农本草经》未作充分联系。④朴实无华,简约扼要。这本书的不足之处在于随文顺释,有自相矛盾之处。此书未及问世,成氏却巳逝世。后来士大夫张孝忠于绍兴庚戌(1190年)重获此书,传于医者王光庭家,亟为梓版,乃得流传。此书有明·汪济川校刊本及《医统正脉》等版本;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印行。现国内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元初刻本(附《图解运气钤》一卷);北京图书馆藏有步月楼梓行《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单行本、明刻本、四库全书本(文津阁本)、清道光三年癸未(1823年)贵文堂重刻本等版本;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等藏有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年)信元堂刊本、清同治九年庚午(1870年)常郡双白燕堂陆氏刊本、清光绪六年庚辰(1880年)扫叶山房刊本、上海涵芬楼据明嘉靖汪济川本影印四部丛刊本等版本。

上清道类事相

上清道类事相

上清道类事相,道教书。唐王悬河编撰。四卷。为道教类书。辑录道典中有关道士、神仙所居宫观石室之文。分为六品,即仙观品,楼阁品,仙房品,宝台品,琼室品(即石室),宅宇灵庙品。书中征引道教典籍百数十种,可供考校唐以前道籍之用。收入《道藏》第765册。

冰山雪海

冰山雪海

十二回。不题撰人。题“编译者:李伯元”。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季秋科学会社刊,标“殖民小说冰山雪海”。 小说叙述一群觉醒了的知识分子田八郎、潘九郎、季二郎等痛感中国积弱贫穷,希望到海外寻找一块新的殖民地。他们筹集了十五艘轮船组成舰队,率各类男女万余人,浩浩荡荡从泉州出发。航行到北纬四十八九度,遇到一巨大冰山。他们克服困难,继续前进;在北纬六十一二度又遇到无边无际的雪海。由于浓雾奇寒和冰海阻隔,他们折向南行,在南纬五十七度又见到整个岛屿一片火海的奇观。他们继续南行,终于找到了一块渺无人烟而又葱茏富饶的乐土。在这个岛屿上,他们辛勤劳作,建立了一个“无一切种族界,无一切宗教界,无一切富贵界,无一切贫贱界,无一切政治界”的“共同社会”。 居住在美洲的犹太人和黑人,备受种族歧视,他们佩服震旦人驾舟出海,开辟乐土的勇气,在斐烈威和哲而治的率领下也乘船出海。由于暴风袭击,最后只剩下四艘船,得震旦人援救,幸免于难。 在大同会社成立十周年大会上,这些先后来自地球各处的人们,痛述亡国之哀,斥责了帝国、专制的野蛮、残暴,表达对大同世界由衷的拥护和赞美。 纵观整篇小说,除了对冰山、雪海、火城的描写比较生动细致,富于浪漫情趣外,绝大部分是激昂慷慨的议论,人物缺乏个性。作者是在用一个随便编造的故事解释他那乌托邦似的政治理想。表现了戊戌变法后,失望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前途与世界未来的痛苦迷惘和浪漫幻想。

戏鸥居词话

戏鸥居词话

清代词话著作。1卷。毛大瀛辑录。此书主要辑录清代词家的有关本事。当时著名的词人,如陈其年、尤侗、朱彝尊的部分作品赖以保存。作者受唐宋以来本事词的影响,专辑文人与某女子相关的风流韵事,不讲究思想内容,也不重视作品的文学价值,其编辑倾向是值得批评的。但书中个别条目,也可令后人参考,如记曹贞吉赠柳敬亭词,真实地记录了柳敬亭这位著名平话艺人在当时享誉都城的情况。再如记瞽人陈孟周填〔忆秦娥〕二阕,郑板桥惊叹不已,深愧己作数百皆不如,遂不复存。这些材料,对于研究柳敬亭、郑板桥的生平事迹都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本书有《戊寅丛编》本,唐圭璋据以编入《词话丛编》。

调实居士证源录

调实居士证源录

清 陆瑛说 罗机彻编 罗开驎序 佚名序(末页缺) 有行略(依驹本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