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

作者:佚名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

无着菩萨造颂。世亲菩萨造释。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与《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论》同本,而不列经文,后附略明般若末后一颂赞述,即义净作。

猜你喜欢的书

战国城砦群

战国城砦群

[日] 井上靖著,武田家灭亡之后,原本身为武田家武士的酒部隼人来到明智家出仕,而同僚藤堂兵太则投身成为了野武士群的一员。另一边,织田家的旗本武士大手荒之介爱上了隼人的恋人千里,却又与兵太的情人弥弥结下了缘分。在这些寻常武士的爱恨情仇之中,日本历史上最大谜团“本能寺之变”拉开了帷幕……

云庄集

云庄集

宋代诗文别集20卷。刘爚著。《宋史》本传称作者曾有《奏议》、《史稿》、《经筵故事》、《东宫诗解》、《礼记解》、《讲堂故事》及《云庄外稿》等著作。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李为其集作序称,另外还有《云庄续稿》及各体诗赋文章凡若干卷。但大多散失于后世兵燹之时,直至明代天顺年间,其9世孙刘辉才裒集其诗文,由10世孙刘梗捐俸刊行,并请序于吴高。作者另一10世孙刘也曾重刊其集,但比刘梗所编少文章数篇,且其序中所言作者生平事迹也颇有失考之处。清代修《四库全书》据明代祁承淡生堂抄本辑入刘梗所编之集。其书20卷,卷1为诗赋,卷2为祝文,卷3为祭文,卷4为记,卷5为序,卷6为书,卷7为劝谕之文,卷8为表,卷9为答诏,卷10为制,卷11为批答,卷12为生日诏、奖谕诏,卷13为敕,卷14为册文,卷15为青词祝文,卷16为帖子词、致语、口号、勾合曲,卷17为奏札,卷18为墓表,卷19为墓志铭,卷20为碑。卷首载李序,书后附真德秀撰《刘文简公神道碑》及吴高、聂逊为此书所作的两篇后序。据《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称,此集除辑自淡生堂抄本的《四库全书》本之外,尚有“明天顺中十世孙桓刊本、明刊附外编十卷本”,并称此书12卷。查《四库采进书目》,淡生堂所藏写本《云庄文集》原为20卷,系刘梗编次 。而北京图书馆藏有翁之意捐清抄本《云庄刘文简公文集》6册12卷。疑《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偶有讹误。

燕京岁时记

燕京岁时记

风俗志。清富察敦崇编写。富察敦崇,满族人。所编是书以一年从始到末的顺序介绍各时的节令、风俗、禁忌和各种仪礼娱乐活动。其中有一月的元旦,八宝荷包、祭财神、破五、人日、打春、灯节、筵九、打鬼、大钟寺、白云观、厂甸、东西庙、土地庙、花儿市、耍耗子、耍猴儿、耍苟利子、跑旱船,二月的太阳糕、龙抬头、春分、清明,三月的蟠桃宫、潭柘寺、戒台、天台山,四月的舍缘豆、万寿寺、妙峰山、榆钱糕、黄鹂,五月的端阳、雄黄酒、天师符、城隍出巡、过会、瑶台、磨刀雨,六月的洗象、祭马王、祭关帝、十刹海、扫晴娘、酸梅汤,七月的丢针、鹊填桥、法船,八月的中秋、月光马儿、月饼、兔儿爷摊子,九月的九月九、钓鱼台、九花山子、财神庙,十月的十月一、添火、卖宪书、风筝、毽儿、咘咘噔、太平鼓、走马灯、蛐蛐儿、聒聒儿、油壶卢、粟子、白薯,十一月的翻褂子、冬至、九九消寒图、拖床、溜冰鞋,十二月的腊八粥、大白菜、雍和宫熬粥、封印、封台、春联、门神、除夕等等。是书与 《帝京岁时纪胜》 的内容互有异同,可参证补充。书中有些内容,也与宫廷事务有关,如打春条,就按礼部则例,说明是日大兴、宛平县令设案于午门外正中,奉恭进皇帝、皇太后、皇后芒神土牛,配以春山。还有府县生员、尚书、侍郎、府尹及丞等进午门,至乾清门、慈宁门,太监接奏等礼仪的经过。凡此种种,多为有用资料。是书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刊印,1961年,北京出版社据原刻本排印。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重新排印,与 《帝京岁时纪胜》 合订出版。另外,是书曾有法文和日文译本。

都孔目风雨还牢末

都孔目风雨还牢末

元杂剧剧本。一作《大妇小妇还牢末》。简名《还牢末》。无名氏撰;一作李致远撰。末,谓剧本主角为正末。叙梁山泊头领宋江遣李逵下山至东平府招降五衙都首领刘唐、史进。不料李逵路见不平,将人打死,拘至府衙。本是死罪,六案都孔目李荣祖改案为误伤发配。李逵感恩,至荣祖家致谢,道出真实姓名,并将所佩金环遗荣祖。荣祖使小妇萧娥保存。大妇谓恐有不妥。萧娥原与本府令史赵某有私,又怒大妇之语,以金环为证告荣祖私通贼人。荣祖被拿问。萧娥知荣祖与刘唐有隙,教刘唐吊死荣祖,弃之荒郊。风吹雨浇,荣祖又活。被萧娥发现,使刘唐背之还牢。宋江差阮小五持书下山,再次招降刘唐、史进,3人劫狱救出荣祖。正欲还山,与下山搭救荣祖的李逵相遇。乃共擒赵令史、萧娥,同归山寨。作为元代“水浒戏”之一,此剧虽演《水浒》故事,但情节皆为长篇小说《水浒传》所无。现存主要版本有:《古名家杂剧》本,脉望馆钞校本,《元曲选》本。

御制评鉴阐要

御制评鉴阐要

十二卷 此书为清高宗弘历御批《资治通鉴》,凡七百九十八条,由大学士刘统勋等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7年)编次而成。弘历所批,大抵撰者占十分之三,改佥者占十分之七。《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此书时以为:“论世知人,无不抉微而发隐,所谓斥前代矫诬之行,辟史家诞妄之词,辨覆舛伪,折衷同异,其义旨皆古人所未发”,颇多溢美之词。而此书考订辽、金、元人名、官名、地名之误,则有一定的价值。

孝经郑氏注笺释

孝经郑氏注笺释

三卷。曹元弼撰。与《孝经学》的略释大义不同,《孝经郑氏注笺释》极尽精详。在该书中,作者重构了《孝经》与六经的关系,并且以《孝经》学的“爱敬”之理贯穿、统摄六经,建构了一个新的经学体系。简言之,就是以《孝经》会通六艺。曹元弼的种种努力,是为了重建在近代变革中被冲击和瓦解的经学。今据民国二十四年(1935)刊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