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察善恶业报经白话文

作者:佚名
占察善恶业报经白话文

又名《大乘实义经》、《大乘宝义经》、《地藏菩萨业报经》、《地藏菩萨经》等,略称《占察经》。佛教经典。隋菩提灯译。二卷。述说地藏菩萨为使末法众生脱离业障,而授木轮相占察善恶之法。经中宣扬以“真如缘起论”为基础的大乘修行法门。据《历代三宝记》载,此经原译于国外,隋代始传入中国广州。当时有人据此行塔忏法及自扑法,引起佛教内部的争议,并被判为伪经。武则天时被编入藏,其后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猜你喜欢的书

太宰治短篇小说集

太宰治短篇小说集

《太宰治短篇小说集》收录了《美男子和香烟》《皮肤和心》《雪夜的故事》《阴火》等11篇中短篇小说,是作者不同时期,有着不同风格的代表作。阅读这些文字,深入太宰治的内心,感受喧嚣之下的伤感,在孤独中寻找希望,这是每一个现代人的宿命,也是太宰治献给每一个人的宽容与安慰。

昂梯菲尔奇遇记

昂梯菲尔奇遇记

一个好心人救了一个总督。这位总督便把自己收藏着价值一亿法郎珠宝的无名小岛的位置,写在遗嘱中告诉了他。然而,总督只告诉了他小岛的纬度,至于经度,总督要他去找其他的几位遗嘱继承人了解……。就这样,一场寻宝的狂潮开始了,由好心人的儿子昂蒂费尔师傅带头,裹进了公证人、银行家、教士……自然还有航海家。然而他们找到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岛,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危险。终于,他们解开了总督遗嘱的最后秘密,眼看这价值上亿法郎的珠宝就要到手了,可是……

读全唐文札记

读全唐文札记

研究著作。清劳格著。为作者《读书杂识》中一卷。包括正文、“续补”和“唐文补遗”三部分(未找到)。正文一百二十七条,“续补”七条,共考出《全唐文》中作者姓名、小传有误四十余人,文章有讹误近百篇,重出文三十四篇,误收其他朝代文章或疑伪十六篇,补出阙名作者姓名五条。又在《唐文补遗》中辑得六十六人佚文八十八篇,佚名文十八篇。岑仲勉尝评此书“抉其复误,补其疏略,目其遗载,读是书者诚当家置一编矣”(《读全唐文札记》)。实开后代对《全唐文》匡谬正失、辑补删伪之先河。有《月河精舍丛钞》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全唐文》收附。

兰亭续考

兰亭续考

二卷。宋俞松撰。俞松,字寿翁,钱塘 (今属浙江省)人。仕履无考,惟高宗临本跋内,有“承议郎臣松”之语。此书后有自跋,跋中称甲辰书于景欧堂,可推断此书成于宋淳祐四年 (1244)。此书是继桑世昌《兰亭考》后而作,故名续考。但此书的体例,与桑书不同。全书二卷,上卷载俞松自藏和他家藏本;下卷所载,均为俞松自藏。书中有南宋史学家李心传题跋。但前卷所载跋语,仍沿用“笔阵图”的说法,说王羲之三十三岁书《兰亭序》,有误。然跋语条畅,谙于史事,如宋祁摹碑、青社谥法等条,均足以备考核。传本有 《四库全书》 本。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言存神佩符,开解体内十二胞胎结节之法。其内容文字与《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之后半部分(第38页以后)基本相同,但加入数十幅神真图像,疑为南北朝道士节取该经改编而成。

周易参同契考异

周易参同契考异

朱熹著。《周易参同契》一书,在道教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万古丹经王”,是现存最早论述道教炼丹理论的经典著作。其产生的年代稍晚于《太平经》,约为东汉顺帝、桓帝之际,作者为魏伯阳。参,即三;同,相通;契,相合。《参同契》主要论述《周易》、黄老之学、外丹炉火三者互相契合之意,故名。朱熹对该书有独特的深刻领悟,认为其包含深义,作者则故意隐约其词,曾说:“《参同契》为艰深之词,使人难晓,其中有千周万遍之说,欲人之熟读以得之也。大概其说以为欲明言之,恐泄天机;欲不说来,又却可惜。”(《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又曾以“空同道士邹”的笔名著《周易参同契考异》,主要是从义理角度对《参同契》进行疏证。认为,《周易参同契》实际上不是对《周易》的解释,而是依据《周易》的象数理论来建构丹道理论系统,“《参同契》本不为明《易》,姑借此纳甲之法,以寓其行持进退之火候。……然其所言纳甲之法,则今所传京房占法见于火珠林者,是其遗法,所云甲乙丙丁庚辛者,乃以月之昏旦出没言之,非以分六卦之方也。此虽非为明《易》而设,然《易》中无所不有,苟其言自成一家,可推而通,则亦无害于《易》”,因此,“与《周易》理通而义合”(《周易参同契考异》)。反映了道家、道教思想(尤其是丹道思想)对于朱熹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