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译文

作者:佚名
成唯识论译文

中国佛教论书。略称《唯识论》,又名《净唯识论》。唐玄奘采纳窥基建议,以护法注本为主,糅译“十家”,窥基笔受集成,10卷。中国佛教唯识宗依此而创宗。主要论述阿赖耶缘起,“实无外境,唯有内识”,通过“五位”而证唯识实性。按相、性、位分3大部分:(1)明唯识相,通过对三类能变识相及种子、现行、诸业习气等相以明生死相续之理,又释三性、三无性,以明一切唯识。(2)明唯识性,阐明胜义谛的真如,即唯识性。(3)明唯识位,依践行所证次第分“五位”而证入唯识性。主要注释有:窥基的《成唯识论述记》,20卷;《成唯识论掌中枢要》,4卷;慧沼的《成唯识论了义灯》,13卷;智周的《成唯识论演秘》,7卷。后3书并称为“唯识三疏”。

猜你喜欢的书

佩韦斋集

佩韦斋集

诗文别集。南宋俞德邻撰。二十卷。德邻字宗大,号太玉山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徙居京口。咸淳进士,入元不仕,遁迹以终。有《佩韦斋文集》、《佩韦斋辑闻》。此集收诗凡三百八十二首,杂文百四十二篇。其诗以怀古、遣怀为多,感叹历史兴亡,情真意切。风格沉郁苍凉,闲雅冲淡。其文或论古今事之得失,或臧否人物。论辨宏深,叙述详赅。《辑闻四卷》系其追记读书所得轶闻佚事。有《四库全书》本,《天禄琳琅丛书》(第一集)本。

爱日斋丛钞

爱日斋丛钞

五卷。南宋叶某撰。此书散佚,失作者之名,唯陶宗仪 《说郛》题为宋叶某所撰。此编约当淳祐间(1241—1252)成书。元代已佚。《永乐大典》收一百四十三条,《说郛》录有二十二条,中有十条不见《大典》。书中“论先儒从祀”一条,有宋度宗咸淳年号,知此书为南宋末年人所作。全书以辨析名物、稽考典故为主,凡前人笔记小说及杂史著作,如赵德麟、王直方、蔡絛、朱翌、洪迈、叶梦得、陆游、周必大、龚颐正、何薳、赵彦卫诸家之书,无不博引繁称,考证同异。其体例与张淏《云谷杂记》、叶大庆 《考古质疑》仿佛相近,只是文笔稍差。但征引繁富,订讹正舛,多为可取。

三家诗话

三家诗话

近代尚鎔著。一卷。所谓“三家”,指清代并以诗才驰名诗坛的袁枚、蒋士铨、赵翼3位诗人。尚氏于3家诗,评价颇高,以为“虽酝酿之功未极深厚,然已如天外三峰,跻攀不易矣”。对其诗的才情、风格、技法等,或褒或贬,持论力求公允。有总论、分论、余论三部分。对三位诗人的个性、作品艺术风格及创作上的得失都有大抵平实的评价。有《持雅堂全集》本和《清诗话续编》本。

辽史拾遗

辽史拾遗

补作中国辽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清厉鹗撰。乾隆八年(1743)刊行于世,有汪氏刻本、《四库全书》本。元朝脱脱等人奉敕修撰的《辽史》,主要依据耶律俨的《实录》和陈大任的《辽史》,仅11个月便仓卒成书,史料范围狭窄,阙漏、重复、舛误甚多。然而,耶律氏和陈氏的著作都已散佚,其他有关辽代历史的著述寥若晨星,官修的《辽史》反倒成为现存较完整、较系统地记载辽代史事的著作,后世为之辑补、校注的著作很多,厉鹗的《辽史拾遗》即为其一。

楞严经悬镜

楞严经悬镜

楞严经悬镜,一卷,明德清述并序,虞淳熙序,出梦游集卷四十一,古本卷二十五。本藏甲三二梦游集存目。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

宋北印土沙门施謢译。三宝尊菩萨造,释大域龙树菩萨所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