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相猗致经

作者:佚名
本相猗致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本有爱不见不了。今见有从有爱。设是本有爱无有今为有。今见分明。从是本因缘。令致有爱。有爱比丘从致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从有爱致本。谓为痴痴亦比丘有从致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痴有本从致。谓为五盖。

猜你喜欢的书

岘泉集

岘泉集

明代诗文别集。张宇初(字子璿)著。张宇初是张道陵的43世孙,洪武十年(1377)袭掌道教。据《明史·艺文志》记载,《岘泉集》本有20卷,今已不存。现存有崇祯年间刻本,除了原有的王绅、程通2篇序外,还有文震孟、邹凤梧重刊的2篇序。凡6卷。收入《四库全书》的仅是4卷,《四库全书总目》说:“此本皆所作杂文,惟末附歌行数十首。”现将崇祯本与《四库全书》本比较,《四库全书》本正缺卷5、卷6,所以四库本诗作甚少。另外,《岘泉集》还存有明抄本,凡12卷,《道藏·正乙部》收有此抄本。张宇初虽执掌道教,但却有较浓的儒家思想,恰如《四库全书总目》所云:“其中若《太极释》、《先天图论》、《河图原辨》、《阴符经》诸篇,皆有合于儒者之言。《问神》一篇,悉本程朱之理,未尝以云师、风伯荒怪之说张大其教。”其诗文创作也斐然可观。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曾说:“其文如空行之云,入秋之水,词赋诗歌亦极婉丽清新,均得自然之妙。”

四书释地

四书释地

一卷。四书释地续一卷。四书释地又续二卷。四书释地三续二卷。总称《四书释地》。清阎若璩撰。阎若璩事详《古文尚书疏证》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疏于地理人物考据,亦间有训释经义不当之处,阎氏遂作此书以补其缺、正其失。初作《四书释地》一卷,共五十七条;又作《四书释地续》十七卷,释地兼及人物,共八十条;又作《四书释地又续》二卷,因地理人名而及训诂典制,共一百六十二条;又解释经义得一百二十二条,称《四书释地三续》,计三卷。四书合为一书,总称《四书释地》。全书计释地一百五十五条,人物六十三条,训诂典制二百零三条,专疏名物考据;至于义理,则宗归朱熹,未有异议。阎氏精于考证,言必有据,旁参互证,融会贯通。补其缺失者,有樊廷枚《四书释地补》四卷,宋翔风《四书释地辨证》二卷。有学海堂刊本传世,收入《清经解》,此外还有《通志堂经解》本。

战斗的青春

战斗的青春

当代长篇小说。雪克著。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9月初版。故事从1942年日寇发动“五一扫荡”开始。滹沱河边枣园区的地方政权和抗日武装,遭到了毁灭性的摧残,新任区委书记许凤、区游击队长李铁和妇女干部秀芬等,紧密依靠群众,在以中共县委书记周明为代表的上级党委的支持下,坚持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神出鬼没地抓住一切时机打击日寇,取得了许多胜利。同时,也排除了以县委副书记潘林为代表的右倾路线的干扰。后来,由于潜伏特务赵青和叛徒胡文玉的疯狂破坏,革命事业再次遭受严重损失。但他们仍满怀信心,更加团结一致地坚持斗争,重新打开局面,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小说的最后以打开枣园据点,全歼日伪军而胜利结束。 许凤是作品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在枣园区的党组织被摧毁后,这位年轻的姑娘挺身而出。她既有倔强果断、冷静坚毅的性格,也具有善于分析问题同敌人斗争的智慧。被捕之后,她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在狱中仍坚持斗争。小说真实地展示了许凤性格的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区游击队长李铁勇敢机智,忠实坦荡,象钢铁一样坚强。地下工作者窦洛殿赤胆忠心,足智多谋,既有共产党人的高度觉悟,也有江湖义士的豪爽侠义,最后为革命英勇献身。一些反面人物也各有个性。小说情节曲折动人,富有传奇色彩。 小说出版后,曾引起文艺界的热烈讨论。1959年的《新港》、《读书月报》、《文艺报》等报刊相继发表评论文章。作者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进行了多次修改。196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了新1版。“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姚文元一伙把这本小说打成“宣扬叛徒哲学的大毒草”,作者备受迫害。粉碎“四人帮”以后,1978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根据新1版再版。

简斋诗集

简斋诗集

诗集,陈与义撰,三十卷。《外集》一卷。有《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本;《武英殿聚珍板丛书》本。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创业起居注

唐温大雅撰。大约在唐武德九年 (626) 前写成此书,凡3卷。记述李渊父子创建唐王朝的经过。第一卷记他们起兵至发引48日之事。中卷记他们自太原攻克长安126日之事。下卷记李渊摄政至即帝位183日之事。叙述了李渊打败历山飞、智胜突厥、又长驱直入长安,一路纪律严明,赈济穷困,选任贤能,清理狱讼,以及宇文化及发动宫廷政变、勒死隋炀帝,直至宇文化及失败,李渊即帝位,大赦天下、改元武德等事。书中多次提到李密、称颂他 “恭俭自励,布衣蔬食,所居之室,积书而已,子女珍玩,一无所取,赈贷贫乏,敬礼宾客”。书中并与一般唐代史书多只记二郎,而删去大郎不同,多次将建成与世民并提。作者温大雅,曾随李渊起兵,任记室参军,专掌章表书记文檄。所记多为亲身经历。又在秦王任太子之前写成此书,因此得以如实反映历史实际。《秘册汇函》、《津逮秘书》、《唐宋丛书》、《说郛》、《四库全书》、《学津讨原》、《藕香零拾》、《山右丛书初编》、《丛书集成初编》 均收此书。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今人李季平、李钖厚的点校本。

阿毗昙甘露味论

阿毗昙甘露味论

尊者瞿沙造 曹魏代译失三藏名。布施持戒品第一。界道品第二。住食生品第三。业品第四。阴持入品第五(持即界也)。行品第六。因缘种品第七。净根品第八。结使禅智品第九。三十七无漏人品第十。智品第十一。禅定品第十二。杂定品第十三。三十七品第十四。四谛品第十五。杂品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