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忏余集
郁达夫著。上海天马书店1933年2月出版,为小说、散文合集。内收散文《忏余独白》、《钓台的春昼》等4篇,并《迟桂花》等小说。《忏余独白》即代序,回顾了自己各时期创作的动机与心理,并介绍了集内文章貌似隐逸循世、实则曲折释愤的格调之来由。特别是以抒情笔调忆述自幼养成的迷恋大自然、渴望空远与远游的个性,留学日本时期写作小说《沉沦》的背景与心境,十分真率痛切,颇为感人。《钓台的春昼》描绘严子陵钓台清幽颓荒的景观,并于述幽纪胜之中题诗抨击“中央党帝”与汉奸佞臣,品调卓尔不凡。《志摩在回忆里》悼念同学同庚的故友,不作通常的哀辞,而是生动地勾画了徐志摩生前的音容笑貌,以见其活泼聪敏的个性和内蕴的愤世悲情,令人观之难忘。《东梓关》描写徐竹园的舒徐浑厚的名医风度以及东梓关有关战乱殃民的传说;《瓢儿和尚》描写北伐时当旅长的秦国柱隐匿山林当和尚的经历;《迟桂花》描写“我”到西湖参加昔日同学婚礼的经过,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形象,描绘出山居恬静、自然的生活情趣和明媚多姿的湖光山色。故通观全集,并非如苏汶等评说的充满了“隐逸的情趣”,“充满了循世之作”,而是或实写人事、或寄情山水,均表现了愤世嫉俗的心态,多别有寄托之作。
上方大洞真元图书继说终篇
本篇记子明向李昉传道之语,并转述逍遥之训。逍遥曰:“雍也共讯兮,太洞真元兮,仙君洪慈兮。”是知逍遥即金逍遥子时雍,《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亦是其弟子所为,其经后序可证。子明当与时雍同时,李昉又与子明同时,皆金人。此李昉非是北宋初撰《太平御览》诸书之文正公。本篇作者称子明为师,当亦为金元之人。本篇劝人传经度人。
仪礼白话文
亦称《礼》或《士礼》,作为儒家经典,也称为 《礼经》,成书约在春秋战国时代,也有人主张为孔子所撰。全书17篇,现今通行本、即郑玄所注本的篇次是: 《士冠礼》第一,叙贵族子弟在20岁所举行的加冠典礼; 《士昏礼》第二,叙贵族结婚的礼仪; 《士相见礼》第三,叙贵族之间相见、送礼或回拜的礼节;《乡饮酒礼》第四,叙乡里定期举行的以敬老为中心的酒会仪式;《乡射礼》第五,叙乡里定期举行的射箭比赛的仪节; 《燕礼》第六,叙诸侯与大臣们举行酒会的礼节; 《大射礼》第七,叙国君主持射箭比赛的具体仪节; 《聘礼》第八,叙大臣出国的礼节; 《觐礼》第十,叙诸侯朝见天子的礼节; 《丧服》第十一,叙人们对死去的亲友,根据亲疏远近而在丧服和服期上有种种差别的制度;《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这两篇叙贵族从死到葬的仪节;《士虞礼》第十四,叙贵族埋葬父母后,回家所举行的安魂礼; 《特牲馈食礼》第十五,叙贵族定期有家庙中祭祀祖祢的礼节; 《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有司彻》第十七,这两篇叙述大夫一级的贵族在家庙中祭祀祖祢的礼节。此为仪礼白话文。
圆觉经疏钞随文要解
圆觉经疏钞随文要解,十二卷,宋清远述并序,道恕序,内题无经字。
佛般泥洹经
佛教经典。西晋泰始五年(269)竺法护译(《开元录》误作帛法祖译)。二卷。内容与《长阿含》之《游行经》大同。此经为部派佛教“涅槃”说的一种,与大乘《大般涅槃经》不同。异译本有:《大般涅槃经》三卷,东晋法显译;《般泥洹经》二卷,失译人名(或作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原本残一卷,《开元录》为之补全。因阿阇世王遣雨舍大臣,问伐越祇国事,佛为说七不衰法。大臣去后,为比丘说七七之法。次说四痛八戒之法,乃至受奈女供,展转游行,至双树间入灭,焚身起塔,结集经典。
佛所行赞
又名《佛本行经》、《佛所行赞经传》、《佛所行赞经》、《佛本行赞经》、《佛所行赞传》。佛教人物传记。马鸣著。现存梵本17章。中译本有北凉昙无谶译,5卷;南朝宋宝云译7卷;以及现代人译的多种现代汉语本。中译藏文本内容与汉文本相同。收入汉、藏2种《大藏经》。马鸣(Asvaghosa,约1—2世纪),音译“阿湿缚窭沙”。古印度佛教哲学家、诗人。属婆罗门种姓,原是外道沙门,后皈依佛教,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佛教徒。传说他博通众经,诗也做得好,还懂音乐,在当时印度很有名气。月氏王迦腻色迦率兵与中印度作战,后者因献佛钵与马鸣才乞得休战。主要著作还有《大乘起信论》、《尼乾子问无我义经》、《事法师五十颂》、《十不善业》等。本经叙述了释迦牟尼诞生、成长,被烦恼缠绕、离城出家,造访仙人和降服妖魔的一生事迹。采用诗颂体,经中带有大乘佛教思想要素,并把宗教故事和宗教义理融汇一起,读起来朗朗上口,又不失传教作用。在古代流传甚广,影响巨大,亚洲大小乘佛教全都颂读。在印度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