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欲经

作者:佚名
求欲经

佛说求欲经,一卷,西晋法炬译。中阿含中秽经之别译也。

猜你喜欢的书

红书

红书

心理学自开创以来,从来没有哪一本书像《红书》这样,从开始写作到出版面世,历经如此漫长的岁月和波折。也很少有著作像《红书》一样,在未曾出版之前,就对20世纪的社会和思想史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红书》可以被视为荣格的私人日记,记录了他在1914~1930年间的“自我实验”,荣格曾为它花费16年时间精心雕琢,将它视为自己后期著作的核心与关键来源。在此之后,他却又令人费解地突然中断了继续写作,将之束之高阁。直到荣格去世后几十年,荣格继承人协会才授权委托资深荣格学者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进行编辑、翻译、出版。索努教授为《红书》耗费了13年的心血,才终于使得它面世出版。这本充满神秘色彩的“时光之书”,为充分理解荣格的作品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它打开了一扇独一无二的窗口,让世人可以看到荣格是如何在他生命中的特殊时期修复了他的灵魂,继续研究心理学,从而成为一代大师。不论是它在荣格一生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还是作为一件艺术品,《红书》的出版都堪称一个里程碑。

考古图

考古图

古代金石学著作,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青铜器物图录。宋吕大临编著。大临字与叔,京兆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人。本书成于元祐七年(1092)。书中所收之器来自秘阁、太常、内藏以及私人收藏,共计224器,其中殷周器148、秦汉器63、玉器13。本书是第一部较系统地记载铜器出土地点和年代的书籍,全书凡10卷,依器分类,计:卷一,鼎属;卷二,鬲、甗、鬵;卷三,簋属,包括敦、簋、簠、铺、簋盖;卷四,彝、卣尊、壶、罍;卷五,爵属、豆属、杂食器,包括爵、觚、举、豆、镫、盉、、瓿;卷六,未标总名,包括盘、 、盂、弩机、戈、削;卷七,钟、罄、錞;卷八,玉器;卷九、卷十,秦汉器。书中所载各器,均逐一绘出图形并摹出铭文,记载器物的尺寸、容量或重量,对于器物出土地点和藏家可知者也有较详实的记录,例如卷四便记录了有“单臩彝”字样的7件器物的出土地点,指出它们是河南河清(今孟津)黄河岸崩时所发现的十数器中的一部分。本书对所收三代铜器的时代也做了一些考证,例如对庚鼎、辛鼎、癸鼎,他根据《史记》夏商无谥法,皆以天干命名,于是疑为夏商之器。但本书的分类标准很不严格,而且对一些器物的定名也有讹误,例如将鼎误定为鬲,将盉误定为鬲,又往往将器铭上的共名作为器名,卷四“单从彝”五器,是方鼎、觚、簋、盉、甗五种不同的器,书中却统称为彝。总之,金文著录之法至此书已大体完备,对后世金文类著述影响较大。本书有北京图书馆藏元刻本、明万历泊如斋本和清乾隆十八年(1753)宝古堂本等。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唐太仆令王冰编注,北宋林亿等奉敕校正。原本为二十四卷,或作十二卷,有宋、元、明、清及近代刊本数十种。《正统道藏》本分作五十卷,收入太玄部。按《黄帝内经》为现存最早之医家经典,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原书据《汉书•艺文志》着录为十八卷,其中九卷即为《素问》。该书分八十一篇,以论述中医学基础理论(阴阳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为主,兼及卫生保健,疾病诊治及针灸等内容。唐人王冰因原书版本纰谬,篇目重叠,次序颠倒,文意悬隔,乃重新编次整理,削繁补缺,并加注解。发挥五运六气之说,王冰注本凡二十四卷。其中文字错误及窜改妄增古书之处不少。北宋嘉祐中年(1056-1063年),林亿等奉敕校正《素问》。取汉、唐古医书校正王注本谬误六千余字,增加注释二千余条,使经书恢复旧貌。其后历代刊刻《素问》。大抵皆以此本为准。

两汉纪字句异同考

两汉纪字句异同考

康熙中襄平蒋国祥、蒋国祚与袁宏《后汉纪》合刻,后附《两汉纪字句异同考》一卷。今用以参校,较旧本稍完善焉。

三弥底部论

三弥底部论

三卷。失译人名,大意破我人知见,明中阴不无,而文不甚联络。

禅宗公案大全

禅宗公案大全

公案原意指官府用以判断是非的案牍。所谓案牍即指文书而言。官府之文书成例及讼狱论定者谓之案或公案。禅宗公案是禅宗的血脉,是记录中国禅宗的主要文献,也是禅宗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公案的内容大都与实际的禅修生活密切相关。禅师在示法时,或用问答,或用动作,或二者兼用,来启迪众徒,以使顿悟。这些内容被记录下来,便是禅宗公案。近些年的所谓佛教文化热,很大程度上是禅文化热。为了使大家初步了解禅的知识,本书编者选出二百则公案,加以简单解说,以使人们正确认识禅文化,走近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