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云溪集
十二卷。宋郭印 (约1126年前后在世)撰。郭印,字亦不详,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生卒年不详,政和中进士,历任县令,晚始退居。性嗜水竹,经营二十载,始得一亩之园。云溪乃其别墅之名。其诗才地稍弱,未能自出机杼。而清词隽语,瓣香实在眉山。与曾慥、计有功等交游甚密,皆为一时博雅之士。在当时文坛较有影响。所著《云溪集》十二卷其卷一至卷五除二首四言诗,皆为五言古诗,第六卷为七言古诗,卷七至卷九为五言律诗,卷十至卷十一为七言律诗,卷十二为五言排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六言诗,乃清四库撰官据《永乐大典》所载,分体编辑而成。今有《四库全书》本。
牧庵集
元代诗文别集。36卷。姚燧撰。《牧庵集》原本久已亡佚,今存36卷本,是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卷首有至顺三年(1332)吴善序、泰定元年(1324)张养浩序。张养浩序是为江西省臣准备刊印姚燧文集而作。吴善序是为江浙行省所刊印姚燧文集而作。据吴序,50卷本《牧庵集》收入赋3篇,诗222篇,序38篇,记53篇,碑铭墓志140篇,制诰58篇,传2篇,赞15篇,说11篇,祝册10篇,杂著13篇,乐府124篇。今存36卷本《牧庵集》,内容要比原本少四分之一左右。其各卷所收是:卷1为祝册、诏制,卷2为诏制,卷3—4为序,卷5—9为记,卷10—12为庙碑,卷13—25为神道碑,卷26为碑、碣,卷27为阡表、阡碣,卷28—29为墓志铭,卷30—31为传、行状等各体文,卷32为赋、五言古诗,卷33为七言古诗,卷34为五言律诗及七言律绝,卷35—36为词。卷末附录有刘致所撰的姚燧年谱。本集编成后,又收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四部丛刊》据以影印编进初集。
金液还丹印证图
金液还丹印证图,南宋道士龙眉子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卷首有嘉定戊寅岁(1218)作者自叙,内称:「因叙师旨,绘作图章。著外法象九章,所以尽造丹之微妙,著内法象九章,所以条养丹之详细。……前〈警悟〉及后〈还元〉,共二十章。」据此可知原书为二十章。每章先列一图,图后附七律一首。其图有原本、乾坤、鼎器、药物、抽添、沐浴、抱元、朝元等,皆依内丹修炼步骤排列,意在印证丹道,分别真伪,教人避免误入旁门。卷末附己酉岁(1249)林静后叙,称赞此书曰:「其采炼药物,养蜕胎仙,工夫次第,犹阶而升」。
洞玄灵宝本相运度劫期经
灵宝天尊述兰林之字、凤鸟之音,以诵经呼名为济厄之法。又述道生天地,以昆仑山为中心,凡八十一天、三千世界,又有三六九厄劫运之数。《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1著录《洞玄灵宝运度大劫经》。本经劝诵《洞渊神咒经》。吉冈义丰《道教经典史论》 以此疑本经出于六朝。
痴人福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4卷8回。无名氏撰。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书局石印本。卷首有嘉庆十年(1805)梅石山人的序,称“偶于残卷中捡有一书,系是抄本,名《痴人福》”,“令梓人翻刻印行世,大可点省于世事耳。”有绘图18幅。该书讲述田北平的故事。荆州田北平虽然富甲一方,但像貌奇丑,却阴差阳错地连娶了3个如花似玉的妻子,然而都嫌其丑陋,逃避净室,并题匾额为“奈何天”。田北平得仆人田义之助,焚券免债,输粮助边,救济军队及灾民,多有善行,故而感动了上帝,遣使把他变形为美男子。皇帝也因功封他为尚义君,3个妻子皆为诰命夫人,一门从此和谐。小说本事出自李渔《无声戏》第一回《丑郎君怕娇偏得艳》,亦即《连城璧》第五回《美妇同遭花烛冤,村郎偏享温柔福》,主人公名阙里侯。后李渔自己又据此敷衍,作为传奇《奈何天》,改主人公名为阙素封,编为一部极富讽刺意义的以大团圆为结局的喜剧。小说《痴人福》就是根据传奇《奈何天》改编而成,故而处处留存有戏曲的痕迹。由于改编粗糙,所以《痴人福》作为小说显得线索杂乱,头绪纷繁,联络生硬,且人物都一出场便自报家门,叙述身世,故事情节进展也多从人物口中说出,戏曲色彩十分浓厚。同时,小说也承袭了传奇富于讽刺色彩、语言活泼生动、多用口语,以及李渔作品惯有的好发议论的特点,尚有可观之处。
本事经
本事经(梵语:ity-uktaka,巴利语:itivuttaka)七卷,玄奘三藏译于唐永徽元年(650年)。是九分教之一。共有三法品,一法品有六十经,二法品有五十经,三法品有二十八经,共计有一三八经。巴利经典中的《小部·如是语经》,与本经之内容性质极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