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德香经

作者:佚名
戒德香经

佛说戒德香经,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说戒香普闻,胜于世间诸香。出杂阿含三十八。小乘经也。

猜你喜欢的书

闲人杂记

闲人杂记

文集,新加坡著名报人、作家连士升著。《闲人杂记》集中展现了连士升的写作风格与思想深度。书中题材极为广泛,从国际风云变幻的大事到欧亚各地旖旎的风光,从历史长河中的人物典故到日常生活里的人生感悟,从做人处世的智慧到为学为文的道理,无所不包。无论是剖析国际局势,让读者透过文字洞察世界格局的变化;还是描绘异地风光,带领读者领略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都能让读者沉浸其中。​在文风上,连士升以质朴清新见长。他摒弃华丽辞藻的堆砌,用最平实、最自然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使每一位阅读《闲人杂记》的读者,都仿佛在与一位亲切睿智的长者促膝长谈,轻松惬意地汲取着书中的智慧,感悟着生活的真谛 。通过这本书,读者既能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又能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寻得一方宁静的精神栖息之所,品味那些蕴含在文字间的人生哲思。

兰易

兰易

一卷、附录兰易十二翼 一卷、兰史一卷。《兰易》,宋鹿亭翁撰。朱彝尊《经义考》载冯京序称:是书受之 “四明山田父,书端称鹿亭翁著。”查史书并无鹿亭翁这个人,据 《郡县志》载,山有鹿亭,但已不知所在,无法询问作者姓氏,大概是宋代隐者。《兰易》又名 《天根易》,其自序称《兰易》始于 《复》,故名天根。是书以 《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十二月卦为兰花的消长之机。每卦之后,皆有文字说明,其文如彖。下也有文字说明,其文如象传。文中备述兰花的出纳栽培之法,似乎是戏仿《周易》而作的兰谱。书后附有口诀两条,兰月令十二章,不知为何人所作。《兰易十二翼》题为蕈溪子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撰者考《经义考》载冯京序,此本又题为蕈溪子,认为蕈溪子就是冯京,但并非宋代冯京,当另有一人,与之同姓名者。《兰易十二翼》的主要内容为记叙饲养栽培兰花应该忌讳的十二条。《兰史》,也题蕈溪子撰。是书首列《兰表》,体例效仿《汉书·古今人表》,共分列九等,而下中、下下两等,缺而不录。次为 《兰本纪》,所列凡三种。次为 《兰世家》所列凡十一种。次为 《兰列传》,所列凡二十种。次为 《兰外纪》,所列凡九种。次为《兰外传》,所列凡五种。是书为作者拟经、拟传、拟史的戏作,其内容与经、传、史毫无牵涉。朱彝尊《经义考》将是书列入拟经门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撰者据浙江巡抚采进本,考其内容,列入谱录类存目。《四明丛书·冯侍郎遗书》、《艺海一勺》收有此书。

太上老君说救生真经

太上老君说救生真经

经名:太上老君说救生真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假托太上老君说诵经保命延生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劝人诵经抄经,以释冤弭灾,救生保命。
  

知堂文集

知堂文集

周作人著,1933年天马书店出版。1981年上海书店将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之一影印发行。此书系周作人的自选集,收作者早期散文小品、诗歌、文学评论等44篇,书中附作者自序。关于“知堂”,作者在文集开篇即言:“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荀子曰,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此言甚妙,以名吾堂”。“吾堂后起,或当作新四知堂耳。虽然,孔荀二君生于周季,不新矣,且知亦不必以四限之,因截取其半,名曰知堂尔”。周作人早期散文有政论、随笔、杂感、记叙、游记、速写、书信、序跋以及文艺短论、读书札记等。在运用散文体式上,“小品散文”是其运用得最为自如的一种。其往往在即兴的形式中暗寓讥刺,文笔以平和冲淡为特色,造成幽雅淡远的意境。他在内容上着意表现返归自然,顺乎天性,自由率性而适度的生活情趣,而且在艺术表现上追求表现与隐蔽,倾泻与控制,放与收,丰腴与清涩,奇警与平淡……之间的微妙的平衡。由于20年代后期,周作人逐步由“五四”时期的反封建战士变成一个消极避世的隐士,不敢正视残酷的斗争现实,躲进书斋,因而其作品不免出现了一些消极倾向。近年来周作人散文的艺术价值逐渐为人们注意并加以重视,国内不断出版其作品及有关研究文章。岳麓书社出版的《知堂书话》、《知堂外文集》、《知堂序跋》、《苦茶随笔》、《风雨谈》、《苦竹杂记》等相继引起学者文人的重视。钟叔河在《知堂书话》序中称周作人文章为“上乘”。鲁迅在答斯诺问时,把周作人放在“最优秀的杂文作家”的首列。

参读礼志疑

参读礼志疑

二卷。清汪绂(1692-1759)撰。绂字灿人,初名烜,号双池、重生。婺源(今属江西)人。诸生。家贫嗜学,博综儒经,于乐律、天文、地舆、阵法,术数皆有研究。着有《易经诠义》、《春秋集传》《乐经律吕通解》、《孝经章句》等。是书取陆陇其所着《读礼志疑》,援据诸说,以己意附于各条之下为参稽。其于《三礼》大端,如谓南郊即为圆丘,大社即为此郊,禘非祭天之名,路寝不得仿明堂之制。又力斥大飨明堂文王配五天帝,武王配五人帝之说。其所解皆力主王肃之说而贬黜郑玄之义,故颇与旧注相古。至于其所谓东西夹室不在堂之两旁,而在东西房之两旁;士无朝服,玄端即士之朝服,上士元裳,下士杂裳,如此等等,据考与绂说不甚相符,是为其考证未深旨。然其说解多深得经义,如所谓大夫、士无西房,故士丧礼主人括发,众主人免于房,而妇人乃独髽于室,以无西方故也。此说本于孔颖达疏,以此可为陈祥道《礼书》解惑。汪绂是书可与陆陇其之书并存不废,互为参证。有栖碧山房刊本。

金光王童子经

金光王童子经

佛说金光王童子经,一卷,宋法贤译。说金光童子过去之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