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王文忠集
元代诗文别集。6卷。王结撰。据《元史》本传,王结有集15卷,但久已亡佚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王结诗文若干篇,重新编次为《王文忠集》(或简称为《文忠集》)6卷。卷首无序言。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词,卷4为杂文9篇,卷5为《与临川吴先生问答》,卷6为《善俗要义》。王结被称为“非圣贤之书不读,非仁义之言不谈”,他的诗文也正体现出这一特点。他的诗以古体见长,大抵春容和平,无钩棘之态。他的文章明白畅达,不事雕琢。《与临川吴先生问答》5篇,是与吴澄论学的书信,可以略见他的学问根基。《善俗要义》33条是王结在顺德路总管任上所作,宗旨是用以化导闾里,“凡教养之法,纤悉必备。虽琐事常谈,而委曲剀切,谋划周密,如慈父兄之训子弟。”(《四库全书总目》)统观他的诗文,一般都较缺乏文彩,但以“词必轨于正理,学必切于实用”为其特点。
道玄篇
元末明初全真道道士王道渊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全书分大道、玄极、赋命、明理、妙用、人物等五十五章。发挥老子学说,兼摄儒理佛法,阐论修身治世及长生久视之道。其说以大道为宗,谓大道无极,虚而无体,动而生物,以立其体。「形著道之室,神音道之机,万物各有太极动静,与道而不离。」天下未有无理之物,无道之乡。万物形异而神同,虽有生死往来聚散,而其神朗耀虚空,不生不死,不聚不散。「善任道者存其体,顾其用,摄动复静,返情归性,性虚合真」,施之于政则无为自然而民自化,用之于身则精气神全而命自固。唯圣人能行中庸之道,隐心于罔象,任事而不胶。圆转而不执,执中而天下万物无所不中。书中又倡言忠孝纲常,以公心辅助人主。君臣当相亲如母子。上下相通,则家国之道常泰。
天对
唐代柳宗元著。中国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著《天问》,对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提出一系列问题。柳宗元对这些问题一一作答,著成《天对》一书。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元气,在天地尚未形成之前,“惟元气存”。元气快速运动(吹)就是阴,慢速运动(吁)就是阳。元气快慢运动产生阴阳,阴阳相互作用产生天地万物。天地万物都是元气自然形成的,不是造物主的创作,也没有什么功劳。人类社会也不是天命主宰的,齐桓公曾经九合诸侯,称霸天下,后来子孙残杀,虫流出户,不是天命反复变化,而是由于他自己骄傲自满,用人不当。对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一些自然现象,柳宗元也都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宋代晁补之说:“宗元为《天对》以媲《天问》,虽问对相反,其于发扬则同。……《天问》因对而益彰。”可见《天对》是进一步阐发了《天问》的思想。《天对》收入《柳河东集》卷十四。另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11月出版《天问天对注》。
略法华三昧补助仪
略法华三昧补助仪,一卷,佚名,编号一九四三。
楞伽经义疏
楞伽经义疏,九卷,明智旭疏义并后序,灵晟跋。
律要后集
律要后集,一卷,明智旭集,即佛学十种之三至八,为梵网经忏悔行法、毘尼后集问辩、学菩萨戒法、菩萨戒羯磨文释、重定受菩萨戒法、菩萨戒本经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