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权方便经

作者:佚名
顺权方便经

梵名Stri^vivarta-vya^karan!a-su^tra 。凡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顺权方便品经、转女身菩萨经、转女菩萨所问授决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经名‘顺权方便’,意为随顺众生之意乐,而发导道意。本经重点在于释尊之弟子须菩提与一大乘女菩萨间之对答,内容系阐明大乘之微妙法。全经承受维摩经之思想甚为浓厚。本经之异译有昙摩耶舍译之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一卷。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理论著作。朱东润著。初稿为作者1931年在武汉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义。几经修改,1937年曾在武汉付排,因抗战爆发,未能出书。1944年由开明书店第一次出版。1957年12月古籍出版社在开明版的基础上再版,1983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古典文学版再版。书前有自序,书后有后记。正文皆以文言写成。包括绪言在内,共76讲。每一讲的题目相对集中,而且较少引证和注释。就内容而言,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批评家为线索,每讲以一个或几个批评家为中心,较少涉及时代与背景。认为,每个批评家的理论虽然和他的时代的文学潮流有关,但“就宗派而论,伟大的批评家也和伟大的政治家一样,他们的抱负往往是指导宗派而不受宗派指导。”2.中国古代批评家有诗文分论的习惯。认为,诗文各有特点,但更多的是相通,所以,在谈论古代批评家时,一般将他们的诗论和文论合并介绍。3.重视对宋以后的批评家的研究,在本书之前,一般谈中国文学都止于唐代,文学批评多谈到司空图。这实际上是受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观点的影响。本书有意纠正这一偏差,而采用远略近详的原则,这是文学批评研究的一大进步。4.虽是“史”之论述,但其中融进了作者许多观点。如对严羽,指出其《沧浪诗话》多处抄袭前人,等等。作为中国现代较早出现的系统的古代文学批评史,本书对现当代古典文论研究的影响颇大,迄今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性著作。

外科方外奇方

外科方外奇方

方书。清凌奂撰。四卷。奂有《本草害利》已著录。撰者喜搜辑汉、唐以来方书,潜心研究,并自炼膏丹。为传其经验而撰此书,成五万余字。因其方皆为外科不传之秘方,故名。卷一,升降、围药、内消、内护部; 卷二,化毒、点头、拔毒、去腐、止痛、生肌收口、去管、膏、药部; 卷三,疔疮、喉、诸疮部; 卷四,臁疮、癣疮、痔疮、口牙、鼻耳、脚部及补遗。凡二十二部,收方约三百七十余首。以外科方为主,兼及五官及皮肤科。每方均详述配制方法及服法。因系经验所得,故较信实可靠。有 《三三医书》 本。

八骏图

八骏图

短篇小说。沈从文著。初收入1935年12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的短篇小说集《八骏图》。小说描写了一群受过欧风美雨新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在旧社会知行乖戾,内心空虚,生命之根被拔出土壤,而不知归属的故事。作品的主人公达士,是个名作家,受聘出任青岛某大学暑期讲座教授。他每天一封信,不厌其详地给远方的未婚妻报告身边琐事;教授甲书桌上放着全家福照片,而蚊帐里却挂着半裸体的美女广告画;乙认为一个人过独身生活洒脱、方便,而在海滩上散步时,却常常“从女人一个脚印上拾起一枚闪放珍珠光泽的小小蚌螺壳”;丙自称是个没有恋爱观的老人,但每当他提起美丽的内侄女时,脸上便放出“奇异的表情”;丁主张默默地爱一个少女,直等她过了四十岁人老珠黄,才去向她表白;戊是个婚后又离婚的人,对女子常有掩不住的愤慨。他觉得唯有庚教授象个正常人,正在与一个二十五岁的女子恋爱,然而这爱也有点“捉摸不定”。达士认为,这七骏都有“病”,自认负有医治他们的道义。然而,这个以医治他人灵魂而自负的名作家,也“害了一点儿很蹊跷的病”,他由于收到了庚教授情人写给他的一封你“舍得离开海吗”的怪信,便毅然电告未婚妻,决定推迟了归期。作者以现实主义的彩笔,运用风趣的含蓄,微妙的暗示,不做作,不雕琢,细腻而传神地勾画了一幅旧时代真实而鲜明的“八丑图”。李健吾(刘西谓)曾给予作品精辟的剖析:“他在写一个文人学者内心的情态,……不是分析出来的,而是四面八方烘染出来的。他的巧妙全在用过去反衬现时,而现实只为推陈出新,仿佛剥笋,直到最后,裸露一个无常的人性。”“《八骏图》是一首绝句,犹如那女教员留在沙滩上神秘的绝句。”(刘西渭《边城》)

水浒外传

水浒外传

现代中篇小说。刘盛亚著。上海怀正文化社1947年10月初版,列入“怀正文艺丛书”。本书作者撷取水浒英雄后裔传奇生涯的片断,以梁山英雄阮小七(改名萧恩)之女萧桂英与花荣之子花逢春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沦于金朝以后的石碣湖斗争生活。在水浒英雄或被杀害、或被招降、或出走他乡后,阮小七携女隐居湖上,却屡遭官府催讨渔税。萧桂英为救被俘的未婚夫花逢春,被迫嫁给金将占罕。在一次遗民起义中,金朝的占罕和叶卜华两将领对待遗民的态度不同,遗民们利用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使占罕杀掉了骄横跋扈的叶卜华,桂英又以药酒毒死占罕。最后,桂英终于和花逢春得以团聚。

冥寥子游

冥寥子游

《冥寥子游》为文言笔记小说。明屠隆撰。明刊本、《广百川学海》本作一卷,《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皆作二卷。《续说郛》本作三卷。此书记叙冥寥子生性狂放,与时俗不合,遂弃官学道,云游四方。途遇一烟霞之友,结伴而行,各一瓢一衲。两人以乞食为生,“无问城郭村落,朱门白屋,仙观僧庐戒所,乞以食不以酒,以蔬不以肉”。风餐露宿,“或山鬼伺之,虎狼窥之,奈何山鬼无能为苦,虎狼无术以制之”。夜宿逆旅,“或有妇人冶容艳态而窥于门,须臾渐迫,微辞见调”,冥寥子端坐如初,妇人瞥然不见,“为鬼狐,为魔试,皆不可知矣。”冥寥子游三年,足迹几遍天下,归而葺一茅屋四明山中,终身不出。

四分戒本缘起事义

四分戒本缘起事义

四分戒本缘起事义,一卷,明广莫辑录并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