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心理学
《心理学》是杜威出版的第一本书。杜威在书中指出,关于自我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主题。他使用“心灵”一词来表示有着意识的“智性自我”。杜威认同把意识视为心理学的主题,曾多次强调意识是一个“事实”。 《心理学》一书是杜威的个人成就:他能以康德和黑格尔为基础,借助当代心理学和实验方法中的新思维,论述他的哲学思想。毫不夸大地说,杜威所有心理学上的想法都可以追溯到这萌芽的基床。
历史
史学名著。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撰。是书主要记述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波斯帝国和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全书分九卷。第一卷记克洛伊索斯对波斯的进攻,作为引起波斯人侵犯希腊人的第一个诱因;作者在这里还记述了吕底亚和波斯的情况,特别是居鲁士进行的征服;第二卷主要介绍埃及的情况;第三卷主要记述冈比西斯和大流士时期的情况,并插入了有关萨摩司之事;第四卷介绍了斯奇提亚和利比亚的情况和大流士对它们的进攻;第五卷主要记述伊奥尼亚起义;第六卷记述马拉松之役;第七卷从克谢尔克谢斯的出征希腊,记述到阿尔铁米西昂和铁尔摩披莱之役;第八卷记述决定性的撒拉米司一役;第九卷记述普拉塔伊阿和米卡列之役,而以雅典军队攻陷赛斯托斯(前478)结束。是书用伊奥尼亚方言写成,明显继承了《荷马史诗》的语言风格,文字生动流畅,富于文采,有浓厚的荷马味道。同时作者又是一个讲故事的能手,他从人民群众中间吸收营养,学会了许多民间创作的手法。此外,是书在西方一向被认为是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罗马著名政治活动家西赛罗称希罗多德为“历史之父”。其书的记载有不少是亲自调查得来的,有许多都为后世的发掘和研究所证实,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古代世界史、中西交通史、丝绸之路的重要参考文献。传世抄本有10余种,16世纪初出版以来,几乎在各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有译本。中国有1959年商务印书馆本,由王以铸译,1985年再版。
澉水志
又题《海盐澉水志》。城镇志。宋罗叔韶修,常棠纂。八卷。叔韶籍里不详,绍定三至六年(1230—1233)任修职郎, 常澉浦税务。常棠字召仲,号竹,仕履不详。绍定间寓居澉浦,受罗聘请于绍定三年纂成此志。一万四千字。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镇志。澉水,水名转地名称澉浦,唐置镇,宋时为对外贸易港, 设署市舶务,掌管外贸和征收关税。故址在今海盐县西南杭州湾北岸,已湮没无存。于宝祐五年(1257)方付梓初刻。记事止于淳祐七年(1247)。此书分地理、山、水、廨舍、坊巷、坊场、军寨、亭堂、桥梁、学校、寺庙、古迹、物产、碑记、诗咏等15门,前冠以地图。叙述简赅,纲目详备,体例精严。宝祐四年(1256)刊行。
新史学
近人梁启超撰。有《中国之旧史》、《史学之界说》、《论正统》、《历史与人种之关系》、《论书法》、《论纪年》6节。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在《新民丛报》连载。批判封建史学有四弊:其一,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其二,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其三,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其四,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有二病:其一,能铺叙而不能别裁;其二,能因袭而不能创作。首次提出“史界革命”口号,认为新史学要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为救国图强、造就新民服务。收入《饮冰室合集·文集》第4册。
习斋四存编
哲学著作。清颜元撰。十一卷。分《存治》、《存性》、《存学》、《存人》等四编。《存治编》原名《王道编》,一卷,二十四岁时作。大旨欲复井田、封建、学校等三代之制。《存性编》二卷,三十五岁时作。批驳宋儒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气质之性及气质有恶之论,以为理即气之理,气即理之气,人之气质万有不齐总归一善,至于恶则后起之引蔽习染。《存学编》四卷,三十五岁时作。力矫理学空谈心性之弊,注重“习行”,强调功用。《存人编》原名《唤迷途》,四卷,四十八岁时作。专为辟佛、道等教而作,文词通俗浅近。上述诸编,较系统地阐发著者的哲学和社会政治观点。收入《颜李遗书》(清刻《畿辅丛书》本)和《颜李丛书》(1923年四存学会排印本)。今有北京古籍出版社标点本。
造像量度经
全一卷。清代工布查布译。全称舍利弗问造像量度经。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本经叙述有关造立佛像之法则。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于将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时,对舍利弗所问,以一五六之偈颂,述说佛之身量、肉髻、发际、面轮、额颏、唇齿、鼻眼、白毫、眉耳、颈肩、手臂、掌指、胸腋、腰腹、阴藏、膝踵、足底等长度规定,最后并有简短之流通文。本经于乾隆七年(1742)译出,译者工布查布又撰造像量度经引、造像量度经解,及造像量度经续补(均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各一卷。其中,造像量度经引,论造像之由来,及汉式、梵式等分别,并附有释迦佛裸体及着衣相、无量寿佛像、文殊菩萨像、多啰菩萨像、世尊游化乞食相、诸菩萨侍奉世尊在旁列立之像、不动明王像、如来满月面、菩萨鸡子面、佛母芝麻面、明王四方面等图。造像量度经解,即注解本经之文义。乾隆十三年与经合编成四卷刊行,是即乾隆版。又相当于本经之西藏译本收于丹珠尔之中,然其译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