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印度教与佛教
对印度人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至今仍有着重大影响的印度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宗教?公元前5世纪崛起于印度的佛教,尽管曾经灿烂一时,终究仍如过眼云烟,在千年前即销声匿迹于印度大陆,然而本书的标题仍为《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反之,尽管中国至今角为世界上拥有最多佛教信徒的国家,韦伯在论述中国的宗教时,书名用的却是《儒教与道教》,其中也很少提到佛教,其道理何在?这些方面都可以在本书找到答案。为了便于阅读,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增添了许多译注,对于了解印度社会、思想与佛教而言,这无疑是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
增订医方歌诀
方书。清王泰林撰,曹仁伯增订。不分卷。泰林有 《王旭高医书六种》 已著录。本书为其六种之一,系周镇少时所录存,与《退思集类方歌注》 及《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详略互异,前二书已载者不收,仅载前二书未载,或歌注不同者。初刊于光绪二十三年 (1897)。全书约三千余字。书中分补益、发汗、攻下、和解之剂,凡四类。补益之剂载有鹿茸丸、菟丝子丸等五方; 发汗之剂载有越婢汤、越婢加术汤等八方;攻下之剂载有海蛤散、十枣汤等八方; 和解之剂载有桂枝汤、芍药甘草汤等五方。凡二十六方。每方均编以七言歌诀,说明方剂组成、主治证候及证治机理。歌诀中有注释,述来源,并引用前贤之言以论制方之理、主治证候及药物剂量。可供初学中医者参考。但载方太少,似为不足。有一九六五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王旭高医书六种》 本。
旅店及其他
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列入徐志摩主编的“新文艺丛书”。上海中华书局1930年1月初版。收1928年底至1929年初所写短篇小说4篇。其中《旅店》描写旅店老板娘黑猫守寡4年,突然与一旅客发生关系并怀孕。后旅客暴病身死,她只好与驼背仆人结婚。《阿金》描写阿金想娶寡妇,但好管闲事的地保却坚决劝阻,结果阿金把聘金输了,寡妇被一商人娶走。《七个野人与最后一个迎春节》描写7个不甘受官府束缚的猎人上山过野人生活,次年春节时被军队杀死。《元宵》描写作家雷士与女戏子秋君的暖昧关系。
韩内翰别集
唐诗别集。韩偓撰。韩偓号玉山樵人,曾任翰林学士,故又名《玉山樵人集》。《崇文总目》载《韩偓诗》1卷,《新唐书·艺文志》亦作1卷,又载《香奁集》1卷。《郡斋读书志》作《韩偓诗》2卷,《香奁集》不载卷数。《直斋书录解题》则作《香奁集》2卷,《入内廷后诗集》1卷,《别集》3卷。各书著录均不相同。关于《香奁集》,早在宋代就有争议。沈括《梦溪笔谈》认为《香奁集》是和凝所作:“和鲁公凝有艳词一编,名《香奁集》,凝后贵,乃嫁其名为韩偓”。而葛立方《韵语阳秋》却认为《香奁集》是韩偓作品,非和凝作。叶梦得则认为《香奁集》系韩熙载作。现存韩偓诗集的版本有丁丙善本书室藏《韩翰林集》1卷,《香奁集》1卷,抄本;八千卷楼藏《韩内翰别集》1卷,抄本;钱遵王《读书敏求记》著录《韩偓诗集》1卷,《韩内翰香奁集》3卷,抄本;闽王氏麟后山房本《韩翰林集》4卷,《香奁集》3卷,附录2卷;毛晋汲古阁刻本;清人席启寓辑刻《唐诗百名家全集》本等。《四库全书》所收,与毛晋本同源,题名《韩内翰别集》1卷,前有韩偓传,后有毛晋跋,《总目》说:“今抄本即曰《别集》,又注曰《入内廷后诗》,而集中所载,又不尽在内廷所作,疑为后人裒集成书。按年编次,实非偓之全集也。”《四部丛刊》以涵芬楼藏旧抄本影印,题名《玉樵山人集》,并附《香奁集》。
居官镜
官箴,清刚毅著,刚毅是晚清时期的一位中枢大臣,驰骋官场近四十载,有着非常丰富的为官经历。他善于总结反思,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自己多年来的从政经验编纂成书。
呻吟语
思想杂著。六卷。明吕坤撰。初刻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吕坤,字叔简,号新吾。生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卒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今河南宁陵人。明代哲学家。万历进士。三十八岁始官,历任户部主事、陕西左、右布政使、左、右佥都御史、刑部左、右侍郎。后辞官归乡著述二十余年。为明中叶反理学的先驱者之一。《呻吟语》是他的主要哲学著作。全书共六卷,二千零七十二条。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为古代道德修养名著。提出善与恶均是人的本性,“义理之性有善有恶,气质之性有善有恶,气质亦天命于人而与生俱生者,不谓之性可乎?”(《性命》)认为“道者,天下古今公共之理,人人都有分底”,“非圣人之言所能限”,“非圣人之制所能尽”(《道体》)。书中所论涉及到 “性命”、“伦理”、“修身”、“问学”、“天地”、“治道”、“人情”等方面,多为应时治世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