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海藏智慧解脱破心相经

作者:佚名
佛性海藏智慧解脱破心相经

又名《佛性海藏经》、《智慧海藏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二卷。北致98,首尾俱残,存二百二十九行。英国藏有S.2169、5181等。经文谓佛临涅槃,大众哀恋。佛应除疑菩萨之请,说众生之所以在三界轮回受苦,是因三毒箭之所射,四蛇之所啮,五狗之所盗,六贼之所怖,七杀之所没,八邪之所牵,万恶之所簇。然后逐一解释上述“三毒箭”、“四蛇”等法数的含义。又宣说受持此经的功德,最后宣说涅槃因缘。最初见录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判为伪经,故为历代大藏经所不收。于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猜你喜欢的书

拿破仑文选

拿破仑文选

记述拿破仑执政前军事活动和对若干军事著作评论观点的文集。主要内容是拿破仑在晚年被囚禁时口述的笔录。由后人收集、编辑成书。中译本据苏联国防部军事出版社1956年俄文版翻译,俄文本译自法文原版。原书为1卷本。中译本分上下两卷,共60万字,由商务印书馆于1982年作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出版。译者陈太先,校者胡平。拿破仑一世(Napoleon Ⅰ1769—1821),即拿破仑·波拿巴,法国统帅,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法国皇帝。出身于破落贵族家庭,少年时即入军事学校。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成为参加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极少数军官之一。在镇压王党叛乱时表现果敢,取得重要兵权。后统兵作战,指挥了一系列战争,功绩卓著,威望日隆,成为法国的执政和皇帝。1814年兵败退位,被放逐于厄尔巴岛。1815年恢复短期统治,又失败,再次退位。1821年死于流放地圣赫勒拿岛。本书详细记述了拿破仑所参加和指挥的1793年围攻土伦的战斗、1796—1797年对意大利的战争、1798—1799年远征埃及和叙利亚的战争,以及他在这些战争中向士兵发表的讲话、命令,他对交战国开展的错综复杂的外交斗争等等;收录了他对若米尼等人军事专著所作的几十条评论和批语。这些回忆录和评论、批语,体现了拿破仑的战略战术思想和军事指挥艺术,反映了他的建军思想和作战原则,对于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是研究拿破仑军事思想的重要资料。

人的使命

人的使命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著。写于1797年。全书分三卷:怀疑、知识和信仰。他考察了自然体系与自由体系的对立,指出前者以获得知识为宗旨,可称为知识体系或知识学;后者以达到人类之爱为宗旨,可称为爱的体系或道德学。按前一体系,人作为感性存在,受自然界规定,没有意志自由,是自然的奴隶,其行为是自然联系的必然结果,善恶取决于自然,无所谓善恶功过。但按后一体系,人作为理性存在物,依据理性的目的概念自我决定,自我统一,其意志是自由的,受纯粹理性的支配,是人把自己造就成为他将成为的人,人的行为就是要达到至善。这两种体系,曾使费希特感到困惑。但后来他摆脱了这种虚假的对立。他强调自我的实践活动与道德活动,提出不仅要认识,而且要按照认识而行动。知的自我,需要以知的对象为条件,它不是绝对的;而行的自我,不仅可以扬弃对象,而且可以创造对象,它是绝对的。道德的本质是自由行为者实践理性的自我决定。人的意志决定人的行动,依据意志决定的行动,就是“人的使命”,它决定了人的价值。这种意志决定,是通过良心来实现的。他将良心称之为“灵魂深处的那个呼声”。服从良心的命令,就是真实,就是目的,就是义务,就是存在的价值。行动的命令使人追求一个更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自然变得越来越可知,人与人互相承担义务,互爱互敬。但是,人的最高目标还不是这种尘世目标,而是进入一种超凡世界,即进入信仰的王国。在信仰中使人与自然、自由与必然混为一体。而这要诉诸意志。其伦理思想最后从主观意志论走向客观意志论,从理性主义导致信仰主义。

落花水面皆文章

落花水面皆文章

《落花水面皆文章》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本教人如何写作的书,全名《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 《落花水面皆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写作是什么、怎样寻找写作的材料、怎样写作、怎样修改文章、怎样评判文章的好坏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写作要法,并仔细解答了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 的疑惑之处。书中既有干货满满的写作技巧,又有精辟入里的文章道理。这是一本大师经典,不容错过。

千金宝要

千金宝要

医方著作。6卷。唐孙思邈原撰,宋郭思编纂于宣和六年(1124年)。此书乃选取《千金方》中部分医论和有效单方,使人知防病于未发之前及已病后治疗之法;并附有郭思及他人效方。分妇人、小儿、中毒等17篇。为使之广泛流传,宣和六年(1124年)刻碑于华州公署;迄明景泰六年(1455年)杨胜贤以石碑于冬月不便摹印,始易刻木板印行。明隆庆六年(1522年)秦王守中喜其方之简便,药之近易,鉴于天下之游耀州真人洞者,岁无虚日,日无虚时,因刻石于洞前。其碑现仍完整珍藏陕西耀县药王山真人洞前千金宝要碑亭内。现有明隆庆六年刻石之拓本及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以后的近10种刊本、石印本。

椒生随笔

椒生随笔

八卷。清王之春撰。之春字爵棠,清泉 (今湖南衡阳)人,1894年出使俄国,著 《使俄草》。是编乃记之春生平耳闻目睹之事。意在正人心,原风俗,以兴平治之事。其特点是讲学则有渊源,考典则刚直原本,论诗则力宗风雅,序事则务求切近。《清史稿艺文志补编》著录。版本有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1983年8月岳麓书社 《近代湘人笔记丛刊》本。

灵隐小志

灵隐小志

巨赞法师所著的《灵隐小志》于1947年印行2000册,不久售罄,后种种因缘,未再印行。宗教政策恢复之后,1980年4月间法师故地重游,“只见殿宇庄严,游旅如云,而缺乏介绍灵隐历史古迹的作品”,遂发心重新修订《灵隐小志》,现在所流通的《灵隐小志》即是1980年的修订版。巨赞法师在新版《灵隐小志》中述及该版为1947年2月写成,大概为1947年2月印行。旧版《灵隐小志》中弘伞法师的作序时间为民国三十六(1947)年元月,巨赞法师自序时间为民国三十五(1946)年夏历十月初六,推测成稿于1946年十月。在《灵隐小志》之前,已经有清孙治《灵隐寺志》、厉鹗《增修灵隐寺志》、沈荣彪《云林寺续志》三个详具的志书版本,但是之所以要著作此小志,如法师所说在于“揭自然之幽奇,彰前贤之懿范,登游人于觉路,语信士以玄诠”——更多的是从佛教社会弘扬的立场来编著普及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