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日本与日本人
该书是落合贞三郎从小泉云八评论日本与日本人的著作中选编辑录而成的一本书,为小泉八云的日本观的代表作品,作者对日本与日本人的评价总体上是客观的,公正的,其价值在于以东西方对照的眼光来研究日本和日本文化,尤其是从心理、哲学上解剖了日本人整个的内心生活;从日本人内在的和外表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心理学的和伦理学的各方面,描摹日本的国民特性。
入世之初
《入世之初》于一八四二年二月脱稿,同年七月二十六至九月四日在《宪政报》上连载,题为《招摇撞骗的危险》。一八四四年六月由杜蒙书屋出版单行本,分上、下两册(下册附有中篇小说《假情妇》),篇名改为《入世之初》。一八四五年编入《人间喜剧》十六卷本第四卷,属“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本篇由作者的妹妹洛尔提供素材,主旨在表现年轻人的成长及其心理特点,因而作者曾经考虑用《青年们》作为标题。小说以温和的态度批评了年轻人爱慕虚荣、贪图享受,喜欢吹牛说大话等弱点,也描写了他们通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如何从所犯错误中接受教训,逐步变得成熟、老练起来。作为风俗史家的巴尔扎克,善于结合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地位来分析和刻画他们的性格。特别是首尾呼应的两次公共马车旅行,巧妙地勾画出了从王政复辟到七月王朝时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面貌和他们的变化发展,并充分显示了作家在对话中塑造形象的才能。
帝京景物略
明刘侗、于奕正撰。八卷。侗字同人,号格庵,湖北麻城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外放南直隶(今江苏)吴县知县,未到任,卒于途中。奕正初名继鲁,字司直,宛平(今北京)人。崇祯初年秀才,喜结交,好游名山。七年至九年(1634—1636)游览江南,回南京后病逝,年四十岁。二人结识于北京,多相互切磋北京的风土故事,于氏访察资料,刘氏属文,于崇祯七年(1634)成是编。为续补《燕史》、《宛署杂记》、《长安客话》、《长安可游记》诸书,广征旧史,穷搜见闻,于崇祯八年(1635)成书。主要记述北京城郊景物、园林寺观、陵墓祠宇、名胜古迹、山川桥堤、草木虫鱼等,兼及人物故事。文笔峭刻、幽深,是晚明竟陵派代表作之一。此书原刻于明代;又有清纪昀刻本,亦八卷,但经过纪氏删削、考订、注释,不同于原本。
画鉴
一名 《古今画鉴》、《画吟》, 中国画鉴评著作。据《四库提要考证》,作于 元文宗天历元年 (1328),序云: “采真子妙 于考古,在京师时,与今鉴书博士柯君敬仲 论画,遂著此书。用意精到,悉有据依,惜 乎尚多疏略,乃为删补,编次成帙,名曰 《画鉴》。” 元代汤垕 (厚) 著。汤垕 (约13 世纪末至14世纪前期),字君载,号采真子, 山阳 (今江苏淮安) 人。妙于鉴古和书画欣 赏,对书画见多识广,17、8岁时就 “见图 画爱玩不去手”,所著 《画论》、《画鉴》,就 是他对平生所见书画的鉴别经验的总结。该 书论述分为吴 (三国) 画、晋画、六朝画、 唐画、五代画、宋画、元画等,从曹不兴始, 至龚开、陈琳,评论画迹,划分画派,分析 技法特点,鉴别真伪优劣,体例类似米芾 《画史》。行文有条不紊,持论代表了元代绘 画审美倾向。他不但论述历代画家并也论及 外国画。所记均本人所见各家画迹,述各家 善长、画法特点及其画的内容,辨其真伪, 所议颇为精到,但此书并不以考证见长,而 多偏于笔墨气韵之间,也是一部颇为重要的 著录书。余绍宋 《书画书录解题》 认为本书 “深切著名,又多从画法立论,尤得要领。” 后附 《杂论》 (一作 《画论》) 一卷,有二十 三则,略述鉴赏收藏等问题。
文殊师利菩萨无相十礼
文殊师利菩萨无相十礼,一卷,佚名,尾缺,编号二八四四。
八大菩萨经
全一卷。宋朝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在本经中,佛陀告舍利弗,若能一心忆念东方之无能胜国善精进吉祥如来、无我国普照如来、善爱国吉祥如来、寂静藏国印捺啰计都特缚惹王如来、离尘国喜功德光自在王如来等五佛名号,或书写读诵讲说,则不堕于恶趣、下贱中,能生长寿天,免于五浊、三灾、八难等,能成就最上道。本经名八大菩萨,乃取经首所列八大菩萨之名(妙吉祥、圣观自在、慈氏、虚空藏、普贤、金刚手、除盖障、地藏)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