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峰敏禅师语录
作者:竺峰幻敏竺峰幻敏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双殉
在我国科举制度盛行的时代,有两句形容所谓“读书人”的得意话,就是:“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凭现代眼光看,这两句话似乎已近乎陈腐而不合时宜,可是类乎这话的事实却是依旧有的。例如我的小学时老同学伍子楚结婚的那天,有几个有些“遗老”头脑的朋友,竟也把这两句话移赠他。
文氏五家集
十四卷。明文洪编。文洪字功大,号希素,长洲 (今苏州)人。明成化元年(1465)举人。官涞水教谕。此书为明长洲文氏三世五人之诗:文洪著《括囊稿稿》诗一卷,文一卷,其孙文征明著《甫田集》诗四卷:文征明长子彭,字寿承,官南京国子监博士,著《博士》诗二卷;次子嘉,字修承,官和州学正,著《和州》诗一卷:彭之子肇祉,字基圣,官上林苑录事,亦著诗五卷。其中唯文征明名最盛,其家学渊源则始自洪。如《静志居诗话》所称:“野猿窥落果,林蝶恋残花,自得翻书趣,浑忘对客言。”诸句饶有恬淡之致。文征明诗格不高,而意境自能拔俗。至彭、嘉、肇祉,亦能耳熏目染,力承先绪,所谓谢家子弟,虽复不端正者,亦奕奕有一种风气也。文征明《甫田集》已著录,然卷帙相连,无容割裂,且除此一集,与五家之目亦不合,尤无容改其旧名以五为四,故仍并录之,而附著其互见之故。有《四库全书》本。
明太宗实录
起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讫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其中,前九卷《奉天靖难事迹》,自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至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为建文朝附录,其后记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事。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命张辅、蹇义、夏原吉等为监修官,杨士奇、黄淮、杨荣、金幼孜、杨溥等为总裁官,负责纂修,至宣德五年(1430年)正月修成。
国故论衡
近代章炳麟著。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日本初版。共三卷,上卷小学,中卷文学,下卷诸子学。凡七万言,以发扬国学传统为宗旨,被黄侃称为能“见古人之大体”、“识刑名之取舍”(《国故论衡赞》)。其中《原学》、《原儒》、《原道》等,阐述学术思想的源流,论辩诸子学说的优劣。书中肯定孔子删定六经、变“学在官府”为“学皆在家人”的历史功绩,然否认“六经皆孔子臆作”的说法。以佛学教义为论据,驳孔子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谓人的意根都有“我见、我痴、我爱、我慢”四德,智出于见,愚出于痴,我见与我痴具生,故愚与智亦不相离。“上智无痴必无我见也,非生而具之。下愚者世所无有,诸有生者,未有冥顽如瓦砾者”(《辨性》)。体现出了作者“不一孔父,不蹩躠为仁义”(《原儒》)的立场。又曾言“宋世儒者之书盈箧,而言不能舍理气,适得土苴焉”(《明见》)。以示对宋儒思想狭隘僵化的不满。后收入《章氏丛书》,篇目和文字均有变动。
左氏释
二卷。冯时可(生卒不详)撰。冯时可字敏卿,号元成,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明代文学家、经学家。冯时可之父冯恩为明代大哲学家王守仁弟子。冯时可为隆庆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政,所至着治绩。其生平着述颇多,除此书外,还有《左氏讨》、《左氏论》、《上池杂识》《两航杂录》、《超然楼集》、《天池集》、《石湖集》、《皆可集》、《绣霞集》、《西征集》、《北征集》。此书是《左传》训诂之作,其间虽有臆断,但精核可采者颇多。如僖公四年“筮短龟长”,冯时可释曰:“筮矩龟长出于卜人,术家自神其说也。而杜以为物生后而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龟象筮数,故象长数短。然象数非有先后,则筮龟曷有短长耶?”较杜说为是。又如昭公二十年“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杜注孔疏皆谓冶石为铁,用橐扇火谓之鼓,计会一鼓便足。冯氏则引王肃《家语》注云:三十斤为钩,四钧为石,四石为鼓,盖用四百八十斤铁以铸刑书,适给于用,亦较杜注孔疏为胜。其间亦有议论,随事而发,如庄公三十二年“圉人荦投盖稷门”,冯氏论之云:“此力臣也,善御之则为卫,不善御之则为仇,鲁庄不委政庄父而慎于择嗣,即百荦何为哉!”此书原与《左氏讨》、《左氏论》合编于《天池集》,《四库》编辑者单独录出。现存《元敏天池集》刻本。
印沙佛文
印沙佛文,一卷,佚名,编号二八四二。印沙佛是在河岸沙滩上以印印沙为塔形,或以七俱胝佛像塔印印于香泥沙上纸上,随印随念诵,认为是同诵经念佛一样的功德。一般在正月一日(亦有在九日)进行,同时举办斋会。敦煌社条中规定社邑印沙佛的作法或为社人轮流担任斋主操办,或为社人共同出物举行。印沙佛的地点在河滩、社人家或寺院,在寺院举行时寺院亦出若干麦粟。印沙佛时由僧人念诵印沙佛文,祈愿佛佑国安人泰,四界清平,地方官员安寿,斋主及社人家庭消灾免罪,求福来世。